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5-01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犯愁的往往是写作文。怎样使学生爱上写作,并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治本之策。
  一、随时观察与认识生活的习惯
  胸中无物,没有什么可写,往往是学生在作文课上的第一感觉。要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教师首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随时观察与仔细体察认识生活的习惯。一方面,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本身有着写不尽的素材,而要获取这些素材,只有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观察、去认识。另一方面,学生练习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来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这也决定了练习写作的材料只能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所以,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用心观察和认识生活的习惯,让生活时时牵动着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才能把生活中的素材随手取来,并得以灵活运用。
  二、听话的习惯
  听是说的基础,因此,一年级学生刚开学时,我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世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不但让他们听到精彩的情节,还能欣赏绝妙的语言。听课文录音,让他们听到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感情。上语文课常常把它上成故事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情感的波动。如上《乌鸦与狐狸》这一课时,我就这样开白:“小朋友,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从前在一个树林里,有棵大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的洞里住着狐狸。它们虽然是邻居,但它们并不那么友好,因为狐狸常常骗乌鸦。有一次……”讲着,讲着,学生的注意力就吸引过来了,说明,我的故事刺激了学生的听觉,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三、说话的习惯
  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增强了,内部言语的水平会相应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会礼貌用语,说说见闻,这些练习都是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并开展各种活动。每单元的听话训练内容,都认真完成。在学校各种“读书月”开展的讲故事比赛,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先在班级里讲,再挑选比较突出的学生再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让每个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四、经常阅读与诵读的习惯
  心中有很多意思要写,可拿起笔来,却如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是学生在作文课上遇到的又一难题。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文章的技巧不够熟练,二是用以表达意思的语言不够丰富。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养成经常阅读和时时诵读的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通过朗读,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读是写的基础。通过诵读,阅读各种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为此,我们班设立了小小图书角,从一年级开始,用同学们捐的压岁钱,为班级增添书籍。三年来班级的书已积了一大堆,使学生方便看书。上课时,也常常以范读引路,深读共鸣,精读精彩片断。逐渐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以适合新世纪所需的人才。现在,很多学生已养成阅读报刊,种类课外书的习惯。我想,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一定会体会到:书的海洋,魅力无比。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和诵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只有把阅读面扩展开去,在进行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上,对自己喜欢的文章经常诵读,才能从读中积累写作技巧,丰富写作语言,才能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经常动笔的习惯
  平时懒于动笔,作文课上“难产”,是许多学生愁作文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做任何事情,经常实践方可熟能生巧,写文章自然也不例外。学生要写好作文,仅凭作文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作文只是系统学习、运用教材基础知识的过程,真正的训练应该是生活中的写作实践。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要把写作融入生活,把作文练习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平日的观察、认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想,要随时拿起笔写下来,只有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才能真正锻炼出扎实的基本功。
  六、想清楚再下笔的习惯
  皱眉头,咬笔杆,挤牙膏式地想一句写一句,也是学生在作文课上常见的“痛苦”表现。问起来,不是没有材料可写,就是写下一两段便不知怎样再写下去了。分析其原因,是动笔前没有想清楚。画竹要“胸有成竹”,作文同样“胸有成篇”。作文时,如果仅仅想到了要写哪些材料,而没有想清楚怎样写就仓促下笔,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的。因此,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要先使他们想清楚:所写文章要表达怎样的中心,围绕中心选取哪些材料,在所选材料中,先写哪些,后写哪些,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这些问题逐一落实好了,动笔的过程就成了仅仅是使用语言从头脑中抄录的过程了。每每写文章都这样做,养成了习惯,学生自然不会再视写作为痛苦。
  七、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学生的习作中,语言上常常犯有两种毛病:一是本来用一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却罗罗嗦嗦写上一大堆,甚至写得越多越不明白,使人读了不知其所言。二是故意用上一些华丽的词藻大加粉饰,不该形容的形容,不该比喻的比喻,弄巧成拙,让人读了很不舒服。
  语言是表达的工具,是直接把意思传递给读者的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上。所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语言习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简明。即用来写文章的言辞既要简洁,又要明确。叶圣陶就作了一个绝好的比喻:作文要经济,正如善于用钱的人一样,不该省的,决不妄存一个钱,不该费的地方决不妄费一个钱。二是要朴实真切。写作文应该像说话一样,心中怎样想就怎样表达出来,使人感到朴实、真切、自然。正如叶老所说:“写文章就是用笔说话”。
  八、反复修改的习惯
  许多学生往往把作文写完便觉了事,把批阅和修改都认为是老师的任务,甚至老师批改后也决不再“过问”。这实际上是放弃了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写作是自己的事,个性同样是自己的事。首先,学生每每在作文完篇后,教师要督促他们细细地多读几遍,认真审查后方可交给老师批阅;批改后,还要指导学生认真体会批语,并根据评语建议进一步修改,甚至重写。其次,教师要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如日记、随笔)中也要不断地认真修改,使其在写作训练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不断丰富写作经验。
  总之,要使学生爱上写作,写好文章,就必须使他们养成各种良好的写作习惯,习惯养成了,才能长期受益,达到终生受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三月桃花水》与《我爱家乡的濠河》同样都是写大自然中的河水,两篇文章结构完整,立意巧妙,语言优美,使我们对春水的孩童形象与濠河的长者风范深深地印记于头脑之中。两位作
【摘要】着眼于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学情研究,尝试颠覆常规的教学方法,竭力寻找每篇课文解读的最佳破发点,意于让课堂更生趣盎然,让学生愿学、会学语文,尽可能花最少的时间掌握课堂所学,最后变得善学语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 牵一情 牵一理 牵一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96-01  常言道:语文难学,须日积月累,无法立竿见影。教师
【摘要】《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里第一个总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应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把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作为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房地产行业,更是遭受重创,很多房地产企业破产,倒闭。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很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张旗鼓推进体育新课改的当前,职业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着许多“轻重颠倒”的不良现象。主要就当前职业学校客观存在的“四
问:谁能告诉我毕业以后回母校见到现在的老师,是先握手呢还是直接说“老师好”?答:第一:可以先握手再说“老师好”;第二:可以先说“老师好”再握手;第三:可以握手时就说“老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幻灯、电视、计算机等电教设备已走入课堂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领域,电教设备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一个无限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声色俱全的多媒体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启发灵感,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创作欲望。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利用各种电教设备,以活泼多样的
我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的“四改”工程,首先是把前些年的把学校教师在“应试教育”中忽视体育教学改变为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的素质教学;其二是把家长和学生跳出“农门”只要分
标签:小磁铁正负极真神奇放学后,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迫(pò)不及待(dài)地飞向爸爸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办公桌上的几块磁(cí)铁,我好奇地东吸吸西吸吸随便玩起来。
为什么历史上的海盗大都是戴着眼罩的独眼龙?海盗是怎么抢掠商船的?本次的海上之旅,一定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Why the history of the pirates are mostly eyed monsters w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