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能培养学生文化修养,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要结合本阶段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首先分析对低段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四点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
  语文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更能传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收获更多知识,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低段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教师应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快速掌握生字,提高教学质量。
  一、低段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知识,传统文化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能知其意,便于加强对生字的记忆。低年级的生字以象形字为入门,让学生带着兴趣了解汉字,能关注字的演变过程、具体结构,逐渐对学写字产生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动力,丰富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中有众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京剧人物画像、窗花、儿歌、古诗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材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传统文化,提高知识储备。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让学生了解文化、热爱文化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强化德育渗透
  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精神粮食,能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使语文课程发挥德育教育功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故事。课文中讲述着传统节日内容,学生不仅能了解节日的习俗,还能了解节日的起源,能从中受到启发,促进道德品质发展。教学与国家、历史有关的知识时,有必要延伸教学,让学生懂得课文背后的故事,通过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1]。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以教材为中心,引入传统文化
  应根据教材内容引用传统文化,让学生因文化魅力产生探究欲,做到主动学习,认真听讲。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引入传统文化,达到良好的过渡效果,教学的最后,再以传统文化结尾,使学生加强印象,深刻理解知识。
  比如在教学《端午粽》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都吃过粽子吗?知道在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吃粽子吗?”与学生互动后,教师向大家普及端午节吃粽子、编五彩绳的习俗,然后教学课文。教学结束后,再向学生介绍爱国诗人屈原,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屈原的画像,讲述这位有关诗人的故事,使学生明白节日的由来。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习俗,可以为学生展示赛龙舟的画面,建议学生画一画这些精彩的场景,把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印象描绘出来。通过多角度的介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了解与节日有关的故事,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
  教材中包含众多传统文化元素,由于篇幅有限,需要教师延伸教学,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入知识的方式应尽量灵活多样,可以用多媒体方式展示视频、图像,也可以用讲故事、实物展示的方式传播文化,总之,要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加强记忆。
  (二)剖析文字奥秘,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汉字必须掌握一定技巧,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向学生传递学习汉字的技巧,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掌握学习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对象形字的讲解是汉字教学的基础,教师带领学生剖析文字中的奥秘,讲解其中的含义,使学生对古人的思想有更准确的认识。抓住字的构成规律后,学生在学习新字时就有一定经验,能尝试自己分析字意。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猜字谜》这一课中,课文是用猜谜语的方式展示知识。我国古代就有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借助此方式教学既能增添趣味性,也能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一边学谜语一边学生字,还能体会到汉字之间的联系。其中对“请”、“情”、“晴”、“清”的猜字谜讲解,就需要借助拆分汉字逐一讲解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言字旁”、“竖心旁”、“日字旁”、“三点水”这些常用的偏旁,还要为学生讲解每一句谜语的含义。讲解结束后,学生恍然大悟,还可以用这个方法介绍新字。
  教学简单的生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根据这個字的偏旁,联想与它有关的物品或事情,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讲解“三点水”这个偏旁时,写出几个汉字,逐一讲解字的含义,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个偏旁。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字的演变过程,如“日”字、“火”字、“田”字等,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三)教学结合生活,培养学生语文兴趣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古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文时,要结合生活教学,使学生感叹古人的智慧,懂得细心观察生活,产生学习兴趣。不同的课文能传递不同的思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使语文课堂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氛围[3]。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田家四季歌》时,课文中提到“采了蚕桑又插秧”,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养蚕的趣味,让学生对夏天的农事有更具体的了解。学生能透过多媒体看到蚕的生长周期,知道蚕喜欢吃桑叶,从而了解到农业并不简单,对接下来的内容满怀好奇心。总结课文时,要将课文内涵与传统文化结合,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入古诗《悯农》,让学生懂得尊重农民,以勤劳朴素为荣,从而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限于本课文章,更能受到启发,懂得更深层次的道理,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要与现代生活结合,消除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四)多种手段教学,提高语文能力
  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用多种手段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后,应确保教学的趣味性,可以用多媒体、讲故事、分角色表演、猜谜语、绘画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印象,使语文学习脱离死记硬背的状态。
  比如在教学课文《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古代的秤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秤的功能,然后让学生思考“用普通的秤能称大象吗?为什么?”学生们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理由。随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曹冲用的是什么方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代用来称药的“戥子”,使学生敬佩古人的智慧,进而认真学习课文,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传统文化就存在于生活当中,教师应用丰富的手段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了解更多传统文化。除了教师介绍外,还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熟知的传统文化,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古筝、书法,应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不断提高知识储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十分有益,也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要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知识,能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王永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000(004):24-25.
  [2]安剑.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9):P.216-216.
  [3]王莉.浅析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J].时代教育,2018(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也包括中学物理教学,并且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的内涵与特点出发,从物理情景的创设、与物理课程的结合以及接收效果反馈三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课堂精准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备很大的弊端,课堂通常是以教师为核心,进行单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也逐渐注重学生的教育。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因此注重学生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学一直以来被称为“学生智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路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即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欲的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索欲;教学探究  引言:  时间马不停蹄,科技日新月异,初中作为学生教育路程的重要阶段,自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基础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教学体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质量是现在语文老师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而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接下来,我会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乡镇中学的生源由于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留守儿童所占比重大等原因往往基础较差、能力欠佳,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道路上任重道远。经过我的长期摸索、探究、课改、实验,目前着眼于乡镇中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在这里归纳整理出我的一些观点及做法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合作学习,坚定不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收听”,很多学生甚至不思考、不观察、不动笔、不张嘴。如此
期刊
摘 要:科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性的课程,它启发学生对某一个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寻找出正确答案。在小学科学课上,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学会尝试着探索问题。小学教师也应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促使学生在探索之中发现科学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就小学科学课中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引言:  学习科学可以促进
期刊
摘 要:小学四年级阶段,学生的英语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过多的积累。这对于英语口语课堂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引导和教学极为重要。教师通过讲述如何来进行口语交流,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口语用语,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能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更流利,本文结合英语课堂口语交际的现状,对英语课堂口语交际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思考分析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同时兼顾课内与课外,教师需要将阅读教学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将阅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语文阅读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利用阅读来更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学生能够尽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  引言:  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让小学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广大数学教师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发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展开研究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具体方法策略,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中段数学;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涌现出了快乐教学的理念。当前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各个科目的学习剥夺了他们很多课余时间,教师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也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不容置喙,这样的教学现象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因此,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课,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接受,是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解决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快乐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引言:  纵
期刊
摘 要:与以往的教育方式不同,现在的教育要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本文以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草船借箭为例,分析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核心素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构建策略  引言:  真正喜欢语文,能够花时间钻研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