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中自由放飞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和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情感体验呢?如何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舞台呢?
  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苏教版第十二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再如,《夹竹桃》一文中由夹竹桃产生的幻想,老师首先进行了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随后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不同的幻想与感受,有“环游宇宙的飞船”,有“神奇的海底世界”,还有“夹竹桃仙子轻盈的舞姿”……教师便鼓励大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来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着灵气与个性。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真实感受。
  二、文本的人文情怀让学生经历浓郁的人文熏陶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因此,在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还是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也有人说起了学校传达室看门的老爷爷……
  再如,苏教版第五册中的《第八次》,同学们读到布鲁斯王子接连打了七次败仗,自己又受了伤,躺在磨坊里唉声叹气的时候,教者让学生进行“实话实说”,“说说如果你就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们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有的说“如果我是布鲁斯王子,我会非常伤心,再也没有信心去抵抗”,也有的说“我会觉得十分羞愧,没有脸面再去见自己国家的人民”,还有的说“我不把侵略者打败,决不罢休”……一句句幼稚的话语里流淌着真实的情感。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三、质疑讨论让学生绽放生命的活力
  质疑讨论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教学方法,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时因学生之间较高水平的问答,课堂会出现一个个教学高潮让人惊叹、激动不已。
  如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一文中,让学生对弟子们的四种除草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众说纷纭,通过激烈的质疑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第一种方法“用铲子铲”不行,因为这样不能除根;第二种方法“用火烧”也不行,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三种方法“撒上石灰”更不行,因为这样破坏了生态环境;第四种方法“斩草除根”还是不行,因为杂草的种子落在泥土里照样生长。最后让学生明白“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从而明白“要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让学生讨论“灵魂里的杂草具体指什么?可用什么美德去占据它?”学生兴趣盎然:“用诚实占据撒谎”;“用谦虚占据骄傲”;“用勤劳占据懒惰”……
  再如,苏教版第十二册《最大的麦穗》一文中,让学生体会第六小节苏格拉底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时,可设疑让学生讨论:麦地里有最大的一穗吗?弟子们能摘到最大的一穗吗?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最大的一穗,但也不大可能摘到,即使摘到,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追问:既然摘不到,苏格拉底为什么还要弟子们去摘最大的一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苏格拉底是为了让弟子们明白一个人生道理: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的个性,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才能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的绽放。
  四、充满激情的语言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课堂中,教师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诗意的环境,学生们在这个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氛围里,进行着真实而精彩的体验。如《夹竹桃》一课的导入部分“麻烦哪位把大家带入作者家的美丽小院”,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境;读完全文,教者通过“我们看此时的夹竹桃,它已不再平凡,它的片片绿叶流淌着缕缕诗情,它的朵朵鲜花包蕴着点点浪漫”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又欣赏了一首歌咏夹竹桃的古诗,激发学生放飞诗情,体验诗情,还语文教育人文性。于是像“白色的夹竹桃像一朵朵小雪花,正在飘落;红色的夹竹桃像一簇簇火苗,正在跳动。白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向白云妹妹的房间,红色的夹竹桃带领我走进太阳公公的宫殿”之类的美文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学生们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再如《灰椋鸟》一课结尾的“浩淼太空,精彩世界,有多少事物值得我们去爱,去歌咏啊,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神奇的笔,去描绘美丽、歌颂崇高吧”,寥寥几句,点起了学生创作、抒情的欲望,像《野菊花》、《黑母鸡》、《小山羊》之类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再者,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妙评也为课堂增添了情趣。如教学中,当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课文时,“啊!谢谢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鲜花盛开的世界”;当学生说出富有个性的答案时,“你可真是个思想家呀”,当学生的回答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时,“今年的‘金话筒’奖应该属于你”……正是这些富有人文性的语言,使学生们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
  总之,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者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式、单纯的班级授课制,以及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不能真切的反映教育
摘 要:当前,小班化教学已经在新课程教学中成为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到目前为止,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但它仍然对于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互动、合作、分层角色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入手,对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展现出了本文作者对小班化英语教学将来在教育界中的影响力和普遍性充满信心。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互动模式;合作模式;分层模式;角色模式  1 引言  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再加上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已成为每个美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那我们要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活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挖掘教学资源、营造宽松课堂、寻找闪光激励信心、搭建平台展示个性,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灵活多样地实施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兴趣展现精彩课堂
3月24日,市教科室周强主任到我校,作了关于有效课堂的讲座,听后颇受启发。特别是关于“备课备学生”一点,窃以为,在有效教学中尤为重要。3月26日,我们城区片教科活动中,某老
摘 要:“blog”即博客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笔者从自身的历史教学博客入手,谈一下博客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博客;历史教学;交流;平台  2012年11月,本人参加呼伦贝尔市历史教师的骨干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看到众多老师的教育教学博客后,使我觉得很有必要运用博客进
随着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堂评价在教学改革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的课堂评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语文老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无原则的评价,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 “很好”、“非常好”、“你真棒”、 “你真了不起”、 “太棒了”、“大家表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