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dran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要从多维度、多层面、多渠道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的写作智能,确保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开拓阅读,积累素材
  写作必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对精粹文章的阅读,是沟通写作的桥梁。正如《阅读学原理》中讲:“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力;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可见,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对语文课本资源的合理运用;重视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探究,阅读实践活动,使之获得大量的情感熏陶和人文积淀。在阅读视域与方法上,加以拓宽延伸。首先可由一篇佳作的阅读欣赏,牵引出一个“阅读链”,支撑起一个“阅读面”。如:借助朱自清《春》的学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组有关写景、状物,写景抒情的文章,以加深学生对借景抒情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用细致的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仿写《秋》或《冬》。借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学习,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家乡的春天》。其次,扩大学生视听、阅读法,动员、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聆听中外名曲,赏析古今名画,补充课本阅读的不足,充实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层次,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读名篇佳作,也读精美时文,确保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教师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吹鼓手”和“推销员”,要强化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愉快感和成就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课,名著赏析,读书竞赛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写“读书摘抄”、“一日一记”、“读后感”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积累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
  二、拓宽渠道,激发欲望
  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情感,燃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火焰,打造连接作文与生活的桥梁,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感悟人生。引导学生到野外进行观察,游览山川,观赏美丽的大自然,了解家乡变化。让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宇宙自然的博大精深,拓宽学生作文的视野,打通书本世界,生活世界的界限,构筑人际对话、人际交流的绿色长廊。在群体参与、信息集约、思维互补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节目,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任意为文。或记或叙,可长可短,返校后由编辑小组收集选篇。同时还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社区、机关、乡镇做实地走访或对地方名人进行专访,或对社会热点问习作,并快乐着题进行采集,或对乡土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写成新闻调查报告。不定期地开展以“关注社会”为主题的对话活动。使学生由校园向社会辐射,视野由封闭走向开放,情感世界由关注自我向关注社会拓展。实现了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对接,在学习写作中学会了作人。
  开创校园主阵地,利用墙报、班报、校报开辟学生“佳作共赏”专栏,适时刊出学生的优秀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的“互动共振”效应。每周一次随笔展读,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只要有闪光点就给予展示、亮相,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多元评价,激活情致
  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习作是学生读、视、听、思、写的成果,如何展现这些成果的优点与不足,激励他们写作的上进心,调动他们练笔的积极性,多元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机制。
  抓点带面,抓学生习作中“点”的问题,促进学生习作中“面”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在总体浏览的基础上,选出不同层面的作文,印发到每个学生手里作为重点进行批改、评价。让学生找出每篇习作的创新亮点,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得体话语,一个准确、传神的肖像描写或是开头有魅力,结尾可回味,或是标题亮丽、点题恰当,或是构思奇巧,素材新颖,或是叙述的流畅,描写的逼真……对每个学生的评价,给以肯定让学生心中充满愉悦。这样,评出练笔的信心,评出练笔的热情,评得作者心里热乎乎的,听者心里很羡慕,师生感情和谐融洽。教师点拨学生末思、误判之处,把习作精华挑明、阐发,让学生在反复对照比较中,探索语言文字内容,领悟习作优劣。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教师不但注重讲实例、评重点,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按5人小组评价每个学生不但读到5篇作文,而且能写5篇作文评语,找出作文的精华之处,评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同学之间交,把评价出的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赏析。通过学生自评修改,互评探究,纵横比较,逐步调整完善,对写作规律与标准有新的认识,写作技能有新的提高。
  作文是一场艰苦而长期的劳动,我们要让学生多练笔,加强实践。突破某些常规思路的束缚,在作文中展现新的意念或意境,只要我们切切实实地做了,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会开拓出一个新局面!
其他文献
一、有效教学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传统的备课方式不外乎是对教材的梳理,针对每一课时的具体要求,突破重点难点,实现对知识的落实,学生完全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而当前的新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权和学习的尊严,备课应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征.  1.追求课情调查的充分性  所
乍一看,本文的标题令人大吃一惊,别以为笔者造谣惑众、哗众取宠,美国航母真的被炸沉了,而且被炸沉了两艘。当然,这不是最近几年的事。美国素来奉行"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美国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央纪委日前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包括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等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和政纪处分.与中央
回首语文教学的风雨历程,由于一味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从而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学一度悄然淡出语文教学的范畴,即便有,也常常局限于字、词 、句等语言点的繁复肢解,将文学作品当成一般文章来分析和理解,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弥漫于整个语文教学空间,忽视了语文课在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方面的作用,失去了语文独特的魅力。  然而,文学教育始终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极大地调动读者
Phosphorus (P) starvation is highly notorious for limiting plant growth around the globe. To combat P-starvation,plants constantly sense the changes in their en
期刊
去年仲夏,姑父永远地走了,他穿着那身珍藏了几十年的旧军装去到另一个世界.他走得那样从容,那样安详,那样满足.
1984年,年仅19岁的迈克尔·德尔租下一间办公室,聘请了一位职员.如今,他名下的子公司已遍及16个国家,年利达20多亿美元.
期刊
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党员先锋的作用,为单位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文章就如何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完善后勤装备管理,谈了一些看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