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报告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110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对上党梆子起源的了解入手,整合了现阶段论文现状,采访上党梆子传承人,对上党梆子的传承人、拜师情况、伴奏乐器、声腔等,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了解,并对采访做了归纳总结。使笔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在传承人心中上党梆子的特点和独特内涵。体会到了上党梆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上党梆子;起源;传承人;伴奏乐器;声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上党梆子的渊源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特色,是民族音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泽州一带,旧日舞台上曾流行有一副对联,与墨遗萍之说遥相呼应。
  宋代孔三传汴京名伶创诸宫调难怪泽州音韵冲瓦舍
  唐朝李隆基潞安别驾喜闻新声或曰上党歌舞先梨园
  当看到这副对联时,更加加深了我对上党梆子的渊源的理解。通过了解得知,“上党”一词,是因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为古“上党郡”而得名。“上党戏”俗称上党梆子,是本地人最爱听的戏。对于上党梆子的源流,尚无十分可靠的根据,一般人认为晋城(原泽州府)是它的发源地,最早见报刊是1956年,这一年,长治专区赴京汇报演出,首次在北京汇报演出,人民日报给于记载。远在明朝末年,阳城县鸣凤村就出现鸣凤班,这是人所公知的最早的班社。在《泽州戏曲史稿》中说到,当谈到它的形成时说:“历来传说,上党梆子上党梆子是在明末清初形成于泽州(今晋城)一带。其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即本地民间艺术的哺育,本地区早期艺术活动的熏陶,王宫里专业艺人的促进,兄弟剧种的借鉴”等。结论:“明朝覆灭到康熙年间,是上党梆子形成时期;雍正、康熙年间已经盛行。”
  上党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已有马正瑞、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郭孝明,五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谱系良好。
  二、上党梆子的传承人
  在现有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中,很大一部分是山西人所写。笔者于假期采访泽州县剧团前任老团长尚满堂时,老团长讲道:“一定要是山西人,晋东南人,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地方的音乐,因为你有地方的独特情感。”
  在假期,我有幸采访到上党梆子传承人张保平、吴国华两位演员(以下称老师)他们是舞台上的搭档,也是生活中的幸福伴侣。
  张保平,男,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代表剧目《杀妻》《杀惜》等。吴国华,女,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剧协副主席,晋城市剧协主席,山西省上党戏剧院副院长,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名誉团长。
  国家对于上党梆子传承人,没有特殊界定,国家让你做传承人,你就是传承人。“以前在戏班,学徒们和戏班一起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师傅,现如今戏班变成了学校,拜师也随之变成为了双项选择,学生通过学习演出展示自己得所学成果,老师学生之间意见如相互统一,就举行一个拜师小仪式,进行收徒在此之后就成为正式的师徒关系,但无契约。”
  三、上党梆子音乐本体的问题与解答
  上党梆子以前的伴奏乐器很简单,“三大件”:头把(高音乐器,满弓满调)、二把(中音乐器,碎弓)、老胡胡(低音乐器)。但从文化革命后期,就不再使用老胡胡这个伴奏乐器。老胡胡这件伴奏乐器非常简单,只有两个音,音名为do sol.用当时的话来说,伴奏乐队中,只有最“没本事”的人,才会选择去拉老胡胡,因为是这最简单的伴奏乐器,技术水平相对低。所以在1970年后,老胡胡这个伴奏乐器逐渐被淘汰。在上党梆子恢复传统之后。张老师要求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作为第一剧团,要求一定要恢复三大件中的老胡胡,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现在的伴奏乐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弹拨乐器,电声乐器。现在的伴奏乐器为弹拨乐器:月琴(高音),三弦(中音)、大阮(低音)。弦乐:二胡(高音)、中胡(中音)、低胡(低音)。低胡现在已经改为大提琴。
  上党梆子个性强,个性越强的剧种,生命力一定强,也不容易受其他文化的侵袭。民族音乐之魂只是在于它的文化个性。曲调的来源从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情怀,地方语言以及人物个性,通过历史长河的演变、沉淀下来的。以长治、晋城的泽府派、潞府派为例,“泽府”派流行于隶属泽州府管辖的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5县。“潞府”派流行于隶属潞安府的长治、长子、襄垣、屯留、黎城、潞城、壶关、和顺8县和原沁州管辖的沁县、武乡、沁源3县,特点是更显豪放。潞府派演唱八度跳跃很多,泽府派相对平稳,特点为稳重委婉,抒情性强。在上党梆子的音中,上党梆子的音以do 、sol、mi、la为主,没有fa,xi作为经过音存在。
  关于剧种的形成过程,每一个剧种都是自然形成的,在形成之后,都要受一些其他剧种的影响。“北为阳,南为阴”上党梆子作为一个“男人的剧种”、“阳刚的剧种”,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家国情怀,而不是爱情、家庭琐事。上党梆子唱词非常讲究,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有时候也有长短句,但仅仅作为补充。上党梆子的板眼规律大部分都是先弱后强,紧打慢唱,弱拍进。上党梆子的板式中大板是上党梆子的灵魂,中四六是血液。
  上党梆子是由于上党梆子剧种在本地生长发展,不可能脱离方言用普通话完全代替。所以现在演员演戏时所唱的语言,都是用带着大家能听得懂的地方普通话,结合当地的味道和特色来演唱上党梆子,这也是上党梆子在演唱中是否使用方言的问题。
  四、我对上党梆子的认知
  通过了解上黨梆子和与两位老师交谈,深刻地体会到上党梆子的内涵和特色,了解到传承人在传承发展地方戏曲所作的贡献。
  上党梆子是扎根于民间的音乐,极具地方特色,对于上党梆子而言,要保持自己原有的传统,因为传统是大家统一了认识而传承下来的,所以要脚踏实地的去继承,一步一个脚印的去理解、运用,上党梆子的改革、创新、发展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继承下去。对于戏曲而言,戏曲是完整的艺术形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戏,上党梆子是晋东南地区独有的,所以上党梆子高亢激昂的情绪中有悲哀,有愤怒,有一种忧国忧民的强烈的欲望。上党梆子是很难学的一个剧种,男女同腔同调是这恰好又是上党梆子独有的特色。所以看戏是要注意演员声腔、曲牌后的感觉,只有看得多,听得多,才能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
  作为山西晋东南人,希望处于太行山上的上党梆子,可以保持自己独有的魅力,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近义.泽州戏曲史稿[M].泽州:泽州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2]李春沐.“上党梆子”的名实之辩与戏曲文化生态[J].学术轧机,2008.
  [3]周艳琴.“非遗”语境下上党梆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J].文艺研究,2014.
  作者简介:车瑶(1993—),女,山西大学2016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体态律动对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做出分析。作为一名钢琴艺术教育的研究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钢琴教学法并付诸于实践。目的是将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当中,培养出更多的钢琴艺术人才。  【关键词】体态律动;钢琴艺术教育;节奏;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体态律动的来源与发展  (一)体态律动的来源  体
期刊
【摘要】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音乐课程的教学尚属发展的初期阶段,但随着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入,该技术将会日趋成熟。本文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课程为例,从理论框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阐述其将带来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对教学、非遗的传承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音乐教育;
期刊
【摘要】在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下,2005年教育部号召全国高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全国各高校火热开展拉开了序幕,高雅艺术进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为校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使高雅艺术不再“高高在上”只能够满足部分人群,而是更加贴近普通的学生群体使广大学生受益,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的普及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探索性。  【关键词】高雅艺术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通常以教唱课为主,欣赏课为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已经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也是学生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欣赏课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就主要围绕小学音乐欣赏课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要】民俗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音乐、舞蹈文化本身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是宝贵的民间艺术活化石。本文以甘肃庆城地区民间舞蹈为例,探寻其舞蹈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探讨传统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徒手秧歌;活态传承;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甘肃庆城徒手秧歌的文化价值  (一)深厚的历史价值
期刊
【摘要】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用更纯洁的真正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重要材料,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根植于民族音乐艺术肥沃的土壤,认真挖掘民间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之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使中小学生了解中国音乐之美,增加爱国情怀。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经典;民族乐器  【中图分类號】J60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学
期刊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繁多,各民族在历史轮迹的进程中,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遍布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中,由于存在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所在地理環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形式多重多样、风格截然不同的舞蹈文化艺术。本文探讨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由于我国幅远辽
期刊
【摘要】洪洞道情,原为道家传诵的道观之歌,起源于唐末元初,无论从曲牌、唱词,还是乐器、唱腔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洪洞道情抒情性强,曲调婉转,属于曲牌体。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及田野考察,对洪洞道情的唱腔旋律与唱词关系做简要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洪洞道情;腔词关系;换字就腔;换腔就字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洪洞道情,原为道家传诵的道观之歌,起源于唐末元初,流行于晋南洪洞
期刊
【摘要】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差的现状,结合多年在农村的教育经验,从歌唱、欣赏、拓展三个平台中融合器乐教学的实践,摸索适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探讨竖笛进音乐课堂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器乐;竖笛;兴趣;普及;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基础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与毛泽东诗词相关的歌曲创作开始兴起,并在六十年代形成创作及演唱高潮。时代的共性与创作的多样性都融合在这些作品中,一首诗词多种曲谱的现象是这种共性与多样性的具体体现。贺绿汀、劫夫、田丰三位作曲家用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表达了同样的诗词内涵,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组句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毛泽东诗词歌曲创作的多样性。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歌曲;《清平乐·六盘山》;多样性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