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进校园在高校中的实践与现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LONG1987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下,2005年教育部号召全国高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全国各高校火热开展拉开了序幕,高雅艺术进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为校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使高雅艺术不再“高高在上”只能够满足部分人群,而是更加贴近普通的学生群体使广大学生受益,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的普及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探索性。
  【关键词】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艺术文化;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一、艺术的高雅性与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一)高雅艺术的特征
  艺术大致可分为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两种,“雅”与“俗”是相比较而言的,两种艺术形式区别在于受众程度不同,通俗艺术是大众喜闻乐见且明白易懂的,高雅艺术则因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的抽象性,与大众有一定的距离,高雅艺术具备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欣赏,能够给其它高层次艺术以有益借鉴,其二是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名家名作化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艺术的化身,第三是除有一般读者和观众之外,更能吸引高文化层次的读者和观众。
  (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作用
  早在周朝就通过设置“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体系来培育人才,礼乐制度更是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树立人们的德行净化心灵,从而达到人人自觉遵守伦理纲常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一方面高雅艺术进校园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另一方面能够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文娱生活,以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下面简称华师)来说,番禺大学城建设时间是不长的,各项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紧紧能够满足学生日常的生活娱乐,而像大剧院、音乐厅等文艺演出场所是非常少的,文化娱乐设施较为匮乏,加之高价的演出门票使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望而却步,“高雅艺术进校园”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多人文关怀。
  二、高雅艺术进校园在高校中的具体实践
  (一)艺术进校园的形式
  当前高校的文艺演出主要借助于学校设立的艺术学院或较为专业的校内艺术团体,通过学生自主服务和交流提升来传播高雅艺术,所以在艺术的传播形式和种类上依托于艺术团体的编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有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乐团的人员由本校受到高等音乐教育的学生组成,在演出的作品和质量上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好评,学校也十分关注提升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积极响应国家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的号召,以音乐专业学生为主体在校园内开展形式丰富的草坪音乐会,以交响乐团为平台每年面向全校师生演绎新年音乐会,至今华南师范大学合唱团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的心声音乐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本校学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看,借助大学城是高校集中场所这一优势,开展跨校之间的艺术交流合作,华师合唱团就曾和广东工业大学开展了一次以合唱为主题的艺术交流,广东省十分重视合唱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在高校、中小学还是事业单位都有合唱团体,广东省每年也会举办多种形式的合唱比赛例如红棉杯、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学生艺术展演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比赛的地点一般也选择在高校内,华师基本上每届都会派出合唱团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去年有交响乐团首次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并在组别中拔得头筹。
  (二)当前在普及和运作中所遇到的困境
  高雅艺术与大众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例如中国的戏曲艺术、西方的交响音乐、歌剧等等,这些艺术表演当中融入了许多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如果不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是比较难欣赏到其中的韵味和艺术性的,所以高雅艺术的普及需要听众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具有熏陶的作用,如果仅仅是盲目去欣赏看热闹也只能是狼吞虎咽而不能真正有所收获,高校在传播途径上呈现单一化、固定化,大多数的高校采用校园网、海报等方式缺乏信息的全面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较高的关注,在高校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运行机制当中主要通过组织以班团为单位集体观赏的机制,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参与人数,但是很多时候会导致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高校当中的实践情况,高雅艺术进校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在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气息的同时也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艺术交流,也为艺术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准,尽管在高校的实践推广当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和阻碍,但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充裕,高雅艺术形式的不断普及、丰富、完善,人们将会不断提升审美的情趣和艺术修养,尽情享受高雅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小庄完小位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乡小庄村,是一所典型的中部农村小学。本文主要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小庄完小的音乐教学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制约其音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校领导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音乐教学设施滞后;音乐师资建设不够规范;音乐课程设置不完善;音乐活动很少开展。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针对实际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校方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条件,并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有效宣传广东省紫金县的花朝戏,需要积极了解花朝戏的主要特征,促进花朝戏的健康发展,有效强化花朝戏在校园中的实践效果。本文以紫金花朝戏为主要话题,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实践作出详细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金花朝戏;校园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花朝戏是广东省紫金地区的主要戏种,可以体现出地区
期刊
【摘要】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是在传统的正歌剧和趣歌剧的基础上循序发展起来的,在继承了古典歌剧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音乐风格,喜欢突出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罗西尼在继承意大利古典歌剧优秀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吸收了外来音乐元素。本文通过对罗西尼最优秀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了19世纪上半叶罗西尼歌剧对美声唱法的影响。  【关键词】罗西尼歌剧;美声唱法;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 【
期刊
【摘要】抒情诗是一种抒发诗人情感、意念或理念的诗,为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通过直接书写感情活动、情绪变化的诗性语言和结构形式,为表达创作主体(诗人)的想想情感服务。  【关键词】抒情诗;古典诗词;音乐语言;旋律表达;语言之美  【中图分类号】J61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声乐文化在乌克兰文化空间的扩展以及在西欧其他国家的广泛传播,中
期刊
【摘要】休止符即乐理中记录停顿的符号,在音乐旋律中,休止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旋律中的地位等同于音符,体止符在乐曲的曲式结构、语法、区域划分上都具有明显作用。本文以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意义为研究理念,通过对体止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探究体止符在表达意蕴中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形象语言;趣味表达;形象感知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有声的音符
期刊
【摘要】话剧《雷雨》的发表,距今已有80 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在文学论坛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本文是以2004年版的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冲突与背景音乐的关系的考论。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  【关键词】《雷雨》;背景音乐;人物冲突;场景  【中图
期刊
【摘要】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歌剧《蝴蝶夫人》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作为切入点,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创作风格和艺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女高音歌唱家的不同演绎进行分析和把握。体会女高音在演唱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应注意的问题,更好地去把握作品的意境,更好地演绎普契尼的歌剧咏叹调。以此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普契尼;晴朗的
期刊
【摘要】贵州黔东地区位于国家重点扶贫的武陵山区,处于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以其为立足点开展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论文在调查基础上对现状所作的分析和提出的对策,对类似地区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贵州黔东;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体态律动对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做出分析。作为一名钢琴艺术教育的研究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钢琴教学法并付诸于实践。目的是将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当中,培养出更多的钢琴艺术人才。  【关键词】体态律动;钢琴艺术教育;节奏;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体态律动的来源与发展  (一)体态律动的来源  体
期刊
【摘要】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音乐课程的教学尚属发展的初期阶段,但随着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入,该技术将会日趋成熟。本文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课程为例,从理论框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阐述其将带来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对教学、非遗的传承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音乐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