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缘于探究之旅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实行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新课程标准》对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逐步内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美术课堂;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22-001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真正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灵活恰当地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爱上探究,学会探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
   探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可谓是课堂探究的起点。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1.抓住知识经验的连接点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的呈现形式虽然是经过精心加工的艺术形式,但它源于生活,如果隔断了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就抹灭了艺术作品产生与发展的痕迹,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是被动的。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
  2.利用新旧矛盾的冲突点
   学生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强烈意识到旧的方法已不适合新问题的解决时,会产生用新方法去解決新问题的渴望,出现新旧知识、新旧观念的冲突。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
  3.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
   学生的认知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可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激起他们的思维兴奋点。
  二、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教学必须体现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学习材料的开放性、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由发现的学习活动平台。
  1.体现多层的、差异的探究目标
   主体教育论认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四个方面。探究过程中学生采用的策略、方法以及获取的成果,由于个人经验的不同,必定出现相对的独立性与差异性,只有尊重了独立性和差异性,才能真正唤起主动性。因此,必须允许不同的学生各自达到不同的探究目标。
  2.提供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材料
   把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选作认识背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使学生由消极地等待发展成为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3.设计顺应的、动态的教学流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活动中应重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反思”,教学过程必须顺应学习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3.1借助知识再造,经历探究实践。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
   3.1.1尊重知识再造的原貌。探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必须让学生看到各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自体验“如何做”。进行“再创造”时,要尊重知识发生的原貌,充分体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真实起点。
   3.1.2重塑知识再造的历程。探究性学习对过程的关注,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结论,还在于过程的本身。教学应避免概念过早地“符号化”,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过程,获取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体验,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3.1.3整合知识再造的资源。在经历知识再造的过程中,学生每迈出一步探究性的行动,都需调动自己原有的各种知识、技能。需要探究者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这不仅需要某门学科本身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时还要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起点上找到新的生长点,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2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3.2.1质疑问难,引导探究。课堂交流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更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推进剂。通过质疑问难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方向及主动参与机会。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探索者的努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教师,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学。
   3.2.2小组合作,促进探究。班级授课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往往也出现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等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赋予全体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强弱互补,共同发展,促进探究过程的有效开展。
   3.2.3创设争辩,推进探究。教学实践证明,辩论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在辩论中可以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发现、敢于表达的能力。经过辩论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主动发现问题的敏捷性,点燃参与活动的热情。
   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教学形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意识、态度、倾向。这对于提高国民综合素养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因此,“课堂探究”很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探究。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辜敏,扬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3]潘建中.正确树立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4]武健.探究式学习——美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向课堂要效率,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十分重要。笔者以四年级下册《涤纶彩球》为例,就劳技课中的过程设计、教具、学具开发、交流讨论、激励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探索,提炼有效的劳动技术课堂教学实施方法和策略。关键词:劳动与技术; 有效; 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
摘 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一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二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四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五有利于学生整理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六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再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发现与现在的新课程理念是息息相通的。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对语文的理解已不再是几个教材、教参的问题了,而是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一种大语文观正在我们手中实践着,它所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广博,更多的是师生视野的开阔和心胸的宽广,用学生的话说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即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摘 要:小学的语文教学,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促进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产生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听说读写能力; 一年级; 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23-001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七八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
摘 要:本文从音乐游戏教学的目标定位、音乐情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预设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音乐游戏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达到如何让音乐游戏真正发挥它特有的审美与怡情的功能。关键词:游戏; 目标; 情境; 支架; 预设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26-001游戏,作为儿童最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对儿童的社会性、情感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国内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能让我们感受到其自身的魅力,并使我们受益一生。文章围绕经典文学在大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谈了作者的感受。关键词:经典文学作品; 兴趣; 感染; 体验、积累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作为文言文学习初始阶段的初一学年,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关键的一年。浓厚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而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最好的保障。在初一,怎样才能做到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关键词:初一语文; 文言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07-001作为初一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常见现状是怎
摘 要:本文拟从师生对立冲突产生的成因、化解策略以及具体操作步骤等,作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关键词:农村初中; 冲突; 化解; 策略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09-002一、背景某一天下课期间,笔者经过教学楼走廊时,发现三(1)班的两名男生在过道上张开双臂拦经过此过道的女生,有个别女生吓得连连尖叫。“喂,你
摘 要:自古以来,“后进生”问题就一直伴随教育问题而存在着。这种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尤其突出,解决英语学习困难生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有心人,是应该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的。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奉献自己的爱心,挖掘出“差生”的信心,利用自己的恒心来监督学生。这样,阳光会照耀后进生,让他们感觉到温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关键词:面向全体; 奉献爱心; 挖掘信心; 温暖与动力 中图分类
摘 要:在新时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注重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育经验,简要分析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生活; 有机结合; 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