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奏新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200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贵创新,反弹琵琶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运用这种技法往往能收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出奇制胜的功效,从而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科学的“反弹”可使写作上升到较高档次,给人一种创新的感觉。用这种思维写作,将使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反弹琵琶”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逆向立意。就是反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向原观点的反方向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如《近墨者未必黑》就提出了与传统说法“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相反的观点,也能言之成理。
  “班门弄斧”历来被视为才疏学浅而不自量力、好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的代名词,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显然是个贬义词,久成定论,班门弄斧者一直为世人所不齿。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意识和观念,反弹琵琶立意:要虚心学艺,不到班门何以能识名师?有技艺者不“班门弄斧”何以显示自己的本领?怎能得到名师的认可,从而登堂入室,得以在“班门”深造,使自己的本领更加博大精深?当年身微人卑的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如果不敢在当时北大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面前“弄斧”——写了一篇有质量的数学研究论文,何以能踏入数学的神圣殿堂,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技艺不精者不敢在师门“弄斧”,怎能成为“班门”继承人?所以“弄斧”必到“班门”。古今中外多少敢于“班门弄斧”者,他们不仅继承师艺,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的从正面无从下手,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立意时不妨超越常规,进行“异向思维”。如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不妨来个《世上只有妈妈“坏”》;人们常说“多条朋友多条路”,不妨来个《多个朋友多堵墙》。还例如《感谢你——我的敌人》、《败了,多好》、《往事并不如烟》、《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君子动口也动手》等,这些立意新颖直观,很有创意。
  二、旧意翻新。即从原意中翻出与之不同的观点。这种翻新观点,不一定与原观点对立,可以是原观点的深化,也可以是原观点的另一角度的阐述。
  写作中可巧借写作材料,表达新的主题。可巧借经典进行机智翻新,推陈出新。故事新编已成为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形式,如《愚公移山》新编、《阿Q新传》、《红楼新梦》、《威尼斯商人新传》、《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武松打鼠》、《农夫和蛇》新编。
  再如“杞人忧天”新说:当我们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就不得不为这个遭世人嘲讽的 “忧天”的“杞人”鸣不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并非永久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裂的想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如此看来,他的这种“忧天”称得上是“居安思危”,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精神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赞扬。还可表现环保这个主题,“杞人”忧的是蓝天不再蓝。
  三、多向思维。也叫一事多解、多角度思维法,就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立意,选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的观点去写,形成“反弹琵琶”的个性效果。例如蜜蜂,写作时多是表现“勤劳”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其它角度立意,比如当它们群体遭受攻击时,倾巢出动,共同迎敌,表现“合作、团结、齐心协力”;蜜蜂采的百花粉,酿出香甜的蜜,表现“蜜蜂的智慧”或是“知识的创新”;为人类酿造蜂蜜,表现“无私奉献,牺牲精神”的主题;我的地盘我做主,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采集传播花粉,才有春天的百花园,不正如我们辛勤的老师;井然有序的蜜蜂王国,它们分工、住房、求生避难有序,正是我们文明和谐社会的象征;服从蜂王领导,政权高度统一,采取的是民主与集中制;通讯方式发达,传递信息迅速,高科技有时也望尘莫及。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几点:一是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二是“反弹”不具普遍性,不可盲目标新立异。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对已经形成科学定论的事物或知识不能妄加评说,也不可违背人们的思维习惯,凭空想出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当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人们将难以赞同。三是逆向思维要有“度”。反弹琵琶决不能离“谱”,决不可为立意而曲解题义、刻意猎奇,或违背真理、信口雌黄、随意褒贬,或不顾是非、一味翻案。
其他文献
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这些“空白”,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真正实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巧抓题目空白,启发思考  题目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是思维的窗口。教学时我们就可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从而
期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挥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在课堂
期刊
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老师的催促之下,学生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大多也是空洞无物、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学生生活相对封闭,基本是两点一线,经历简单重复;其次是不善于观察和动脑,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根据新课程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写作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
期刊
新课改后,历史教材的结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历史教师如果依然固守陈旧的教学观念、方法必然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我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创建高效课堂的做法,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  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放下“师道尊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应让语文课“读”占鳌头,让“读”弥漫语文课。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  一、朗读语言,训练思维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通过有声的朗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要把文章的审美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体会。“不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精彩的科学现象就隐藏在各种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中。我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在所有实验中,演示实验所占的比重最大。演示实验需要的教具简单容易操作,对实验场所要求也不高,实验现象却很直观有趣,因此,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常用教学手段。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上好物理演示实验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互相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
期刊
摘 要: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稳定、牢固的学习志趣,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措施  目前,要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更重要的是方法上确保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语文教学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难以缓解,学生整天沉浸在重复地抄写、背诵、写作的泥沼中挣扎,叫苦不迭,但是语文成绩不见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更是可想而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悟出了一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式作业设计,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陶行知告诫我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材、教师观念、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思维等方面革命性的变化。笔者拟就高一新课程教学开展以来从上述变化方面着手,以新旧教材、新旧教法、新旧学法为研究对象,探究新课程教学带给教师的发展机遇以及所存在的困惑和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变化  2010年开始,甘肃省全面推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这几年中,学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大集体备课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