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让人欢喜让人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po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材、教师观念、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思维等方面革命性的变化。笔者拟就高一新课程教学开展以来从上述变化方面着手,以新旧教材、新旧教法、新旧学法为研究对象,探究新课程教学带给教师的发展机遇以及所存在的困惑和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变化
  2010年开始,甘肃省全面推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这几年中,学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大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各项新课程教学竞赛活动相继举行;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这一切都在为新课程教学做铺垫,为新课改高考做准备。但是这诸多的“新”变化让人应接不暇,很多人无所适从。只有透彻了解“新”在何处,才能去适应它、掌握它、驾驭它。
  一、“新”教材观
  1.新的编排体例和知识体系。人教版历史教材突破了以前以纵向时间线索编排课本的传统方法,在新教材中以横向时间线索重新编排。三本必修课本分别讲述了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课本内容中更是以专题形式呈现出来。这种编排方法类似于旧课程高考中第二轮专题复习,使得知识结构更加清晰。但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的是从旧教材中走出来,除了熟知各国通史知识以外,还需要尽快适应专题教学。不过这对于带过旧高考的老师来说难度不大,对于新教师来说就需要“两个拳头出击”、“双管齐下”。
  2.新的教材难易程度和教材容量。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学的内容简单了,能学习的内容减少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内容增加了。在人教版教材中我们发现,内容更加的精练、系统化、简单化了,是一种提纲挈领式的呈现方式。比如旧教材中介绍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篇幅差不多多半本书,但是在新教材中就只有一课,学生了解到的知识非常肤浅,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有很大的理解上的困难。而在高考中又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补充讲解很多内容,但是课时又明显不够。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容,需要补充的知识一定要精练、具有代表性,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新”教师
  由于新课程的开展在全国各地呈现“百花齐放”、各不相同的特点,虽然我们可以从较早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宁夏、山东等地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可以通过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逐步探索,但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学习到的理念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进行改变,从学习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从课堂到课外,让自己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模式。
  1.理念的转变。以前特别佩服学校一位老教师,他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带书,从来不备课,但他的课堂总是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兴趣,成绩也非常优秀。但是当他开始带高一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说:“现在带高一后,感觉以前的知识用不上了,‘老本’已经不够吃了。教材是新的,学生是新的,不变不行了。”相信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不少。不管以前是名师还是新教师,在新课程中都得重新学习,旧课程教得好,在新课程中不一定就教得好。我们只有认清形势,及时进行自身理念的转变,才能跟得上新课程的步伐。
  2.教法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于2012年3月23日在高一讲授了必修二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穿越”形式让学生选择想去哪个朝代经商和不想去哪个朝代经商,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解决了那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概况的问题。此外我提前让学生编排了历史小品剧,以两个波斯商人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古代商业的繁荣,吸引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证明了及时改变教法是完全必要的、可行的。
  三、“新”学生
  当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学生们曾经报以极大的热情,但是很快就没有了热情,因为课堂依旧是老师的舞台,作业依旧是学生的负担。我们在高一开设必修一、必修二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还是学生没有改变学习思路和学习态度,学生依然把历史课当成是“副课”,上课仅仅是完任务,只有想学文科的学生上课在认真听讲。另外,在高二讲授必修三的过程中,我们很明显地能够感觉到学生高一学习的必修一、二知识非常不扎实,可以说什么也不懂,这样就给高二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实现高一学习和高二文科班学习的有效衔接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教法的改变。笔者讲授《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的成功,就说明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课程内容讲授质量的高低。
  新课程改革开展几年以来,从学生到教师都经历了这种改革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不能半途而废,虽然有困难,但是还是要积极适应。一方面我们要夯实基础,和专题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多元化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科学高效地搞好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我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下面我就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
期刊
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这些“空白”,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真正实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巧抓题目空白,启发思考  题目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是思维的窗口。教学时我们就可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从而
期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挥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在课堂
期刊
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老师的催促之下,学生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大多也是空洞无物、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学生生活相对封闭,基本是两点一线,经历简单重复;其次是不善于观察和动脑,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根据新课程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写作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
期刊
新课改后,历史教材的结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历史教师如果依然固守陈旧的教学观念、方法必然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我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创建高效课堂的做法,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  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放下“师道尊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应让语文课“读”占鳌头,让“读”弥漫语文课。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  一、朗读语言,训练思维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通过有声的朗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要把文章的审美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体会。“不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精彩的科学现象就隐藏在各种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中。我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在所有实验中,演示实验所占的比重最大。演示实验需要的教具简单容易操作,对实验场所要求也不高,实验现象却很直观有趣,因此,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常用教学手段。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上好物理演示实验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互相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
期刊
摘 要: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稳定、牢固的学习志趣,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措施  目前,要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更重要的是方法上确保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语文教学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难以缓解,学生整天沉浸在重复地抄写、背诵、写作的泥沼中挣扎,叫苦不迭,但是语文成绩不见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更是可想而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悟出了一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式作业设计,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陶行知告诫我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