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bg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互相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学习观摩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落实以下几个要点:
  1.科学组合,分工明确。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
  2.教师应把握学生合作学习的时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合理选择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看法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
  (2)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 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
  4.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的合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三、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采取正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既要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要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要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要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成败。如果教师不正确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不注意小组人员搭配的合理性和内部成员分工的科学性,不能有效调控并积极参与,必将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装饰。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有效、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它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沟通、增进认识、形成合作观念和群体创造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刘莉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
期刊
数学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如十个手指伸开长短并不一样,学困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现象,而且让我们感到比较棘手;尤其是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长期的现实任务。  一、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学习不理想导致自暴自弃,学习时思维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
期刊
2013年3月29日,磐安县教育局体艺工作会议在双峰小学举行,我校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展示了学校开展体艺活动的成果。这场展示虽达不到专业水准,却展现了我校全体师生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正在尝试中摸索着。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2011年4月,磐安县教育局下发了磐教〔2011〕19号《关于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体艺2+1项目”活动
期刊
为了科学高效地搞好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我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下面我就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
期刊
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这些“空白”,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真正实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巧抓题目空白,启发思考  题目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是思维的窗口。教学时我们就可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从而
期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挥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在课堂
期刊
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老师的催促之下,学生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大多也是空洞无物、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有二:首先是学生生活相对封闭,基本是两点一线,经历简单重复;其次是不善于观察和动脑,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根据新课程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写作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
期刊
新课改后,历史教材的结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历史教师如果依然固守陈旧的教学观念、方法必然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我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创建高效课堂的做法,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正。  一、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放下“师道尊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应让语文课“读”占鳌头,让“读”弥漫语文课。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  一、朗读语言,训练思维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通过有声的朗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要把文章的审美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体会。“不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深奥的科学道理和精彩的科学现象就隐藏在各种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中。我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在所有实验中,演示实验所占的比重最大。演示实验需要的教具简单容易操作,对实验场所要求也不高,实验现象却很直观有趣,因此,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常用教学手段。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上好物理演示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