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零为整 零存整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在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形势下兴起,它着眼于“整”的教学,立足每个单元的整体结构,关注单元内部“零碎”文章之间的联系,彰显了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零存整取”整合教学站位整体的视角规划单元学习的内容,旨在有效整合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统整或创编教学内容与形式。通过剪裁、拼接和重组等方式,合理、科学、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化零为整,零存整取”,从而凝练出适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化零为整;零存整取;整合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现象的经验是一个整体,不可分解为感觉元素”,任何一个“整”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结构——“零”。单元整体教学指向从单元综合层面上学习教材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单元主题教学目标,从而立足单元体系,设立综合教学模式,站位综合角度,实施提高语文素养的整体训练。将单元间存在并联、递进关系的内容勾连、统整,改变知识系统受限于零散“碎片化”知识点的教学,变为一个学习综合体,化零为整。
  一、 “化零为整 零存整取”的全新定位
  “阅读的经过是读者和课本价值再建的经过”,阅读素养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给出了新的需求。国际阅读能力进展分析项目PIRLS提出,“阅读素养也就是理解与应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或个体认为有意义的书面语言类的能力,而青年阅读人士能够从不同的文章中发现价值,同时他们利用阅读来提升学习能力,参加至学校的读者群中,同时还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而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可以有优良的语感,可以拥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懂得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能够通过阅读发展个性。”这表明,国外对阅读素养的定义范围与我国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中,均涵盖了学生的“建构”“理解”“运用”等领域的能力。“建构”“理解”可以归结为“深度建构能力”;“运用”“创造”强调“实践创新能力”;“反思”“鉴赏”则强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化零为整 零存整取”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于以下维度。
  (一)实现深度建构
  “深度建构”是“合”与“深”的结合。在横向方面的反映是“整合”,在纵向方面的反映是“深度”。“深度建构”在阅读教学中到底应建构何物?笔者认为,应建构“课文的内部含义”。所以,“深度建构”需要学生形成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更为系统以及更有深度的理解,即学会系统理解与深度理解。
  学会系统理解指向“综合认知”与“信息融合”。学会深度理解即应学会掌握课文的内部意义。内部深层意义反映在课文语言、课文方法、课文结构、课文主旨、课文情感、课文价值观6个领域。
  (二)实现实践创新
  这一部分包含了两个领域:第一为实践能力(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为创新能力(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者创造新品的能力)。“零存整取”式阅读教学最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充满创意的表述能力,培育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创新精神。
  (三)实现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相对于普通思维,高度、广度、深度更胜一筹的思维方式。主要从思维的三个领域解构成。
  1. 学会整合——辩证思维
  “零存整取”式阅读教学将“主题”阅读作为设计思路融入课本内容,将多篇一致或不同的课本内容加以整合,学生在相同主题下对诸多阅读内容加以对比,获得对主题更为系统与全方位的理解。
  2. 学会实践——创新思维
  “零存整取”式阅读教学以某个问题为重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问题分析与实际创作的环节中学习,习得处理问题的方式,具备实践——创新思维。
  3. 学会反思——批判思维
  “化零为整 零存整取”式阅读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质疑,能够针对文本发表自己独有的看法,从各个角度对课本内容进行解读,激励学生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突破原文,另外也激励学生间予以互动评估,在沟通中学会对他人的看法开展一分为二的思考,对自己的语言加以反思,进而学会反思——批判思维。
  二、 “化零为整 零存整取”的教学建议
  (一)搜索“零”与“零”之间的联系
  “整取”意味着“链接”“联系”,联系强调的是文本之间的关联。所以,搜索教材文本之间的联系点是“零存整取”的关键。
  1. 单元之间整合
  如何实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链接?应先统整规划,深入研究本单元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及地位,探索此单元与其他单元的关联和差异。如统编教材下册新设了“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师要重新校准链接内容的教学指针,“化零为整”,用适切的方式指导学习相应的内容,教会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在编排统整的过程中,需理清其独有的编排目的、设计思路及文本特点。在此基础上,还要基于年段整体目标,定位相关单元之间的勾连与延展。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通过回顾自己这六年的成长经历,感悟成长的点滴,感恩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表达对小学生活的不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尝试将这两个单元设立深厚的关联,开展综合学习,指导学生参考第三单元中的表达情感的方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2. 单元内部整合
  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原则是举一反三,大部分单元均包含了“精读课文”(学法指导)和略读课文(用法指南)。因此,我们要实现单元内部的整合,必须品析每个单元内的独立文本,提炼每篇课文的独特性,探索这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意义;探索单元内课文之间内在触发点、联系点;找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切入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多于精读课文。这就告诉我们:“阅读长文章的技能需要在大量的略读实践中获得提升。”在《小英雄雨来》中,学生对整本书中節选的长文章片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后面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中,应当让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的编排,掌握阅读长文章的方法,即学会概括与整合,学会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起来,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文章的共性,比较三个主人公在性格、生活背景、成长经历上的异同,正确把握本单元的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   这样的整合,不但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内部统整的策略还加强了内容的结构化、系统化,避免碎片化、孤立化,实现从学知识转化为提升素养的重要变革。
  (二)挖掘“零”与“零”之间的关系
  挖掘与延伸,是指根据单元内容,对文本内容加以挖掘和延伸,将文本中深层次的内容探究出来,将和文本相关的课外内容与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而强化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如,统编教材中别具一格的助学系统,就蕴藏着很多与延伸的窗口和渠道,需要精心琢磨,用心挖掘,向外拓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阅读的“三位一体”。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的助学系统“阅读链接”要求学生阅读斯妤的《除夕》和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比较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第二单元《骑鹅旅行记》的“阅读提示”建议学生阅读原著。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的“阅读链接”中推荐了林庚的《风筝》;《草船借箭》的“阅读链接”推荐了《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
  “化零为整”时,需深度挖掘这些“零散”内容的作用,从而打通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通道。
  (三)探究化“零”为“整”的策略
  整合教学要坚持“化零為整”的主导思想。教师要以“整取”的目光聚焦单元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置身于整体中、联系中、比较中,让语文学习“由点到线再到面”,构成整体、立体、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另外,整合教学还能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生活体验予以高效融合,全面拓宽。因此,应认真分析单元内容中的统整点,聚焦读写的整合,教材和课外知名作品的整合等等。
  1. 单元小结式
  即在大致完成本单元后,对本单元的内容加以系统的总结和复习。指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积累学习成果,形成反思的优良习惯,培育终身学习能力。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奇思妙想”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课文与“快乐读书吧”的内容趣味性、可读性都很强,都是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中,富教育意义和童趣。整合时,要精准推进的视角,合理开展单元小结,关注学生的习得。第一环节:梳理整单元内容。第二环节:交流自己学习的方法。第三环节:运用所学的方法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第四环节:分享学习收获。
  2. 主题整合式
  围绕同一主题的单元开展综合学习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作为“引子”,牵引阅读其他文章,该文章必须有其与众不同的属性特征,拥有发散性。教学中,各篇相互辅助,相互补充,有效优化教学效果。在阅读实践中,对相同主题或编排主旨加以理解、把握、评估、应用,进而总结学习的方法,提升其阅读思维与语文素养。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猫》和略读课文《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内容都以动物朋友为主。指导学生去分析两篇课文在写作方式上的差异,找到作者在表达上的原理。经由对比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两篇课文存在下面这些共性:结构明确,均分成了两个领域的内容来陈述,《猫》包括大猫与小猫,《母鸡》是从厌倦至尊重;采用总分段式;给出相关事例来详细描写;语言生活化,便于理解。在认真品味后,学生也将发现差异:《母鸡》借助过渡段,表现出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从讨厌到喜爱的变化显得十分自然。而在《猫》中,无过渡段,从“小猫满月时更可爱”直接变更至描绘顽皮的小猫,一个“更”字,实现了从大猫至小猫的转变。《猫》,无论是大猫还是小猫,作者的热爱之情我们在文字中是能够很轻易地感受到的。《母鸡》中作者对母鸡持有的态度从厌恶至极到尊敬,此为一种比较的写法。经由如此对比、阅读,老师从支持到放开,指导学生使用精读文章学会的策略来略读文章,另外,还发现了换一种形式来写作的可行性。
  3. 聚焦文体式
  即从文体层面加以整合。在阅读学习时,指导学生以文体为切入点,把握各种体裁文本的语言应用、表达形式及结构设置,学会结合各种文体特点来品读文章,体会不同文体的写作思路。文体整合可以是本单元的“整取”,也能勾连到其他单元间进行。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故事”。在学习《宝葫芦的秘密》一课时,重温童话的特点及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后,引入《海的女儿》《巨人的花园》等故事,迁移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应让学生学会如何高效阅读此类文章,从课内的指导阅读延展到课外的自主阅读学习中。
  4. 课内外整合式
  学习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人文精神而开展的整合阅读将学生的阅读与人文环境、个体的认知等结合在一起,进而让学生形成情感方面的共鸣。“歌颂自然、思考生命、注重诚信、儿女亲情……”构成了许多统编教材单元的阅读主题,形成了孩子精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共振点”。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为“美好的品质”,有《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文章。司马光的机智镇静,英子的勇敢乐观,列宁的胸怀宽广,白求恩的敬业,都让我们感受到美好品质能给人希望和力量。课内的学习要向更广更深的地方拓展。因此,在教学完这一单元内容之后,可以整合课外的同类作品,如《一罐果酱》,感受外婆的自信执着;感受《人生是一片菜园》中父亲的智慧……学生在“零存整取”中发现,美好的品质不仅在课内,在这一个单元内,还在课外的阅读中,课外的生活中。
  “化零为整、零存整取”的单元整体教学,实现了教材内容的统筹整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实现了对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资源的探索与运用,指导学生将单一的课堂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加以融合,从纯粹的教材知识衍生出了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园.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65-66.
  [2]石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之我见[J].汉字文化,2018,207(13):69-70.
  [3]张红.浅谈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30-31.
  [4]张玲.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学周刊,2018(35):123-124.
  作者简介:宋婷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孩子的手掌感受不到真实生命体的温热,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依然不会认识真正的生与死。这堂生动的自然生命教育课,是通过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唤醒幼儿的生命意识,再次印证饲养活动是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疫情期间母兔生宝宝事件以及由于新冠病毒每天增长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据,也让幼儿明白了无论动物的生命还是人的生命,他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会尊重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对考生正确理解文本语篇结构及语义连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视角,结合高考真题进行七选五解题技能的实践研究,以期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衔接;七选五;解题技能  一、 引言  我们从《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想要准确理解文本,就必须把握住文本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即
摘 要: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为例,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利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以任务驱动推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和试剂的处理和改进,简化实验步骤,提升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课堂节奏,保持兴趣;实验数据的处理,延续兴趣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实验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兴趣;探究;质壁分离  法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因此教学形式也要跟得上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能力都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并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挖掘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文章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中年段作文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融入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指导 
摘要:指向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对《细胞生活的环境》中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探索。使用核心素养梳理概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围绕核心概念建构,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教学,深挖课本图文,“微课”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关系模型,努力把学科本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概念教学;“微课”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聚焦生物学概念建构,基于
摘 要:文章以参加教学片区举办的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为背景,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的体会,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进行深度学习进行了策略实践,具体策略是:理清线索,层层递进——设计程序,步步深入——作业拓展,深化提高。文末,对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欣赏教学;同课异构;提升深度  一、 背景描述  2019年4月,筆者所在的教学片区组织了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分两轮进行,第
摘 要: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它所确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做、想、说”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核心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感悟化归、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情感上的“乐学”和思维上的“善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图形测量;情境;操作;思考;辨析  
摘 要:现阶段,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的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限制了该学科的教学水平。受该问题的限制,学生很难从阅读中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其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受到极大的制约。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备受各方主体关注,本文在此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对该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一、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
摘要:“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不仅应该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主线的今天,如何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到初中社会科的学业考试评价当中,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题。通过对近几年浙江省初中社会科的学业考试试题的梳理和研究发现,基于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异常凸显,鉴于此,本文对学业评价考试的试题命制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期给广大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日益深化,我国教育对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挥音乐学科美育教育功能,促進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种背景,音乐学科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提升专业素养,着重培养教学技能,精炼“内功”,以扎实基础、深厚内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目标,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