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满艺术性的地理课堂喝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是一节省级评优课的听后感,该课堂运用了漫画、对联、歌曲、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笔者针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及结尾三个部分分析了充满艺术性的地理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 地理课堂 艺术性 《长江》
  因为参加徐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地理中考说明会,我有幸观看了树人中学徐瑾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长江》,该课荣获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听后感觉果然名不虚传,让人醍醐灌顶,着实让人惊喜、感叹、佩服。
  有专家这样评价这节课:“一幅漫画,两副对联,三首歌曲,四个活动,五大板块,六字箴言(自主、合作、探究)。”也有的专家这样评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的专家说:“这节课让学生想说‘我听懂了,我会学了,我感兴趣了’。”而我要说:“为充满艺术的地理课堂喝彩。”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现有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喜剧、电影、游戏等十多种艺术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艺术给人的感觉是美妙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感情上的寄托。把艺术融入地理课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必要也是可行的,因为地理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可以用漫画来表达地理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等等),还可以用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来讲述全球变暖问题,用舞蹈来讲述我国的少数民族风情,用游戏来讲解难以理解的经纬线、经纬度,用大量的图片来讲解我国的大好河山,等等。
  人们通常用“广泛”这个词来形容人的兴趣,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引入地理课堂,妙趣横生,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来学习地理,学生想不喜欢都难。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可以让学生快快乐乐上课堂,轻轻松松考高分。徐瑾老师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引入地理课堂无疑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导入新颖——运用漫画、对联、歌曲三种艺术形式
  徐瑾老师先用一幅潘长江的人物漫画引出长江,旁边附有对联:
  上联:彭丽媛游彭城拜彭祖,彭城纳朋;
  下联:潘长江到天长游长江,长江天长。
  横批:有情有义
  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把漫画引入地理课堂,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美感,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时甚至会给学生带来震撼。比如讲水污染,漫画中一个孩子用毛笔沾着河水写毛笔字,让人感到水污染有多么的严重。
  对联对仗工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融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它又是一种兼容民俗性、文学性的独特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用漫画和对联来讲授新课,学生喜闻乐见,使导入引人入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符合青少年“乐喜游而惮拘检”的特性。符合青少年心理表层需求,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活动欲望,因而使课堂极富趣味性、教育性,凸显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过程条理清晰——用歌曲、游戏等艺术形式
  本节课教学设计了六大板块,分别是欣赏篇、概况篇、奉献篇、开发篇、忧患篇,每个板块内部又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欣赏篇”共有19副关于长江的精美图片,切换的时候一直伴随着背景音乐《长江之歌》,学生和老师都一起跟着吟唱,使得教学很有震撼力。再如“奉献篇”用《爱的奉献》作为背景歌曲,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升华。
  在“概况篇”设计了“探寻长江”的游戏:首先,人造长江,(两位学生摆V和W造型);然后定位长江(用不干胶在“人造长江”贴上:北岸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安支流,乌江、湘江、赣江)。游戏一开始,学生便蜂拥而上,那种活跃的气氛,会令孩子们难以忘记。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激发了学习地理的热情。他们不再感到地理枯燥乏味,苦涩、难懂,而艺术是生动、有趣、好玩、易学的一门学科。
  三、结尾处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运用对联会感觉地理结尾
  让学生试着自己做对联来描述长江,关于长江的对联有:
  学生一:
  上联:黄金水道为国家
  下联:水能宝库利人民
  横批:滚滚长江
  学生二:
  上联:雅砻岷嘉陵汉
  下联:湘沅乌赣资沱
  横批:支流众多
  学生三:
  上联:洞庭湖太湖
  下联:鄱阳湖巢湖
  横批:湖泊众多
  本节课以对联导入,以对联结尾,前呼后应,画龙点睛,使学生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了解到自己也可以创造艺术美,学生颇有成就感。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而且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地理课堂充满了趣味,即便是下课铃响,学生也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总之,充满艺术的地理课堂让人感觉清新爽朗,充满艺术的地理课堂是让人期盼的快乐的幸福课堂。我为这样的课堂喝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迅猛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江苏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缺乏就业能力,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江苏省高职教育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指出高职教育定位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为实现江苏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摘 要: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很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才高效。  关键词: 六模块“3 X”建构式课堂 高效课堂 加强预习 精彩展示 当堂反馈  从“灌输”到“接受”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而“六模块‘3
摘要: 文学与影视为传统视域下的两种艺术门类。首先,文学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广泛的拓展空间,突出地表现在影视作品对文学的改编上。其次,影视作品的改编使文学向更广更宽处拓展,趋于普泛化,而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影视自身对文学的改编。最后,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交错与差异,为的是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促进二者的相通与互补,使其在一个全新的场域中平稳前进。  关键词: 文学 影视 改
摘要: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因此,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桥梁,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作者结合岳麓版必修Ⅲ《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用“活”史料,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尝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史料 学习兴趣 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一项重要的特点是其研究对象
摘要: 教育叙事行动研究不仅记录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发掘或揭示隐藏于具体事件和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 写得失 写师生 写教学 写苦乐 专业成长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撰写教育叙事故事,开展行动研
摘要: 阅读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朗读乐趣,感受审美情趣。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适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是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朗读指导 语言美 意境美 节奏美 感悟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体
摘 要: 反思能力是学生认清自身学习不足,找准存在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反思实际,从反思情感激发、反思方法领悟和反思素养树立等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反思能力 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反思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思考、辨析、评价的能力。它是学生认清自身学习不足、找准存在问题、确定
摘 要: 文章探讨如何通过思维训练摆脱学生无米下锅写空话套话的无奈困境等问题,提出可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切入途径,从问题启发、事例启发、联想启发、情景启发四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思维训练 写作教学  虽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几年,但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切实改变。难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对写作的诸多限制,止于教师的
摘 要: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笔者结合安康学院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体会,探索目前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进行以程序设计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近年的实际教学成果表明这些手段是有效的。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专业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1.电子信息类专业C语言课程现状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又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近
摘 要: 评估是世界许多国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各国都在对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进行探索。近年来,日本已形成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对正在进行改革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日高等教育 评估制度 比较分析 借鉴意义  一、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情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