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小学数学中数和形密不可分。教学中合理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数学概念中的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抽象概念教学都是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的。
  以《正比例意义》的教学为例。通过计算具体数据总结得出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时,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这样的概念描述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尤其是“相关联”“相对应”等词语描述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借助具体事例,比如,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480 560 …… ]
  学生在给出的坐标轴上找出对应点,连线,最后观察、发现,总结出正比例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根据画出的图像,叙述数量关系。学生对于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值在图中观察,结果一目了然。
  抽象的概念在图形中具体直观,以形解数,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二、数学算理中的数形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和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算理,学习数学算理,可以使学生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数学,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
  以《小数大小比较》的教学为例。学生已有旧知: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新知:小数的意义还没有系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抽象的数学语言很难理解。教学中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展示。比如,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每个小数,每个小数都能在直线上找出对应的点。借助直线雏形,渗透数轴,学生可以理解小数的大小,知道在数轴上越往右数这个数越大,越往左数这个数就越小。这样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实数比较大小奠定了基础。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计算简单化。例如,在“[25×13]”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画图,用长方形表示单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表示其中的两份,在此基础上再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其中的1份,用彩色涂出[25×13=215]。借助图形辅助,将抽象的分数与直观的图形形象结合,图形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两个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观察下面每个图形中圆圈的排列规律,并填空。
  又如,将一根绳子对折多次,对折后的绳长占原来绳长的几分之几?怎样才能清楚看出现在绳子与原来绳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先借助实物对折,再通过图形直观观察,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对折第一次的长度是第二次的2倍,对折第二次的长度是第三次的2倍……依次类推得出结论。以对折三次为例,2×2×2=8,1÷8=[18]。画图过程中用不同颜色区分对折次数。观察、类推、总结,每对折一次得到的份数都是前一个的两倍。
  数形结合,便于建立数量与图形的联系,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统计图中的数形结合
  统计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体现,统计图表把抽象的枯燥的数据直观地表示出来,便于比较、分析和决策。
  以“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为例。通过某商店上半年或下半年销售情况统计图,考虑怎样合理安排季节进货数量及款式。学生根据具体数据统计,通过描点、连线、标数据,观察折线统计图,根据月份销售增减变化情况,看出每年销售衣料款式的旺季和淡季,给出合理化建议,反映出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图形中直观体现,学生对于数据和图形变化形成统一认识。
  四、图形面积计算中的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可以使几何问题直观化。如,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变化》一课时的例题:“一所小学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后,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文字叙述难以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借助示意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方形长或宽增加,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当长和宽都增加面积又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得出解决方案。数形结合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又如,《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课例研究中,正方体棱被分成若干等份后,各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材出现了“研究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规律”,以“6、8、12”这三个数为引子,先通过“数”助教,再通过实际操作“形”:演示、想象、联想等,以“形”助学,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在“正方体涂色问题”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所在位置存在规律”,“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也同样存在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质疑、解决、归纳总结形成规律。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形与数通过三维图形演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五、解决问题中的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使数量关系变得更清晰直观。例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出示具体题目,指导学生通过绘制非封闭图和封闭图示意图,理解两端种树、一端种树、一周种树等植树问题,简捷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又如,《树叶中的比》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收集多种形状的树叶和同种树叶多片树叶,经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归纳得出:同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接近,比值接近的树叶形状比较相似。比值越大,树叶越狭长,比值越小树叶越圆润。学生根据数据比值联想树叶形状,根据树叶形状估计长宽比值,数形结合,建立模型。
  六、图形运动中的数形结合
  在《确定位置》教学中,首先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并且明确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让学生体验特定情境的抽象到由列到行的平面图位置过程,初步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张亮在教室的位置”。坐在第2列第3排,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你是怎么判断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位置写数对,也可以根据数对找位置。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用方向、距离等表示位置,这些知识的探索学习,学生都将继续感受到图形运动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教师应创造性处理好、使用好教材,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优势,搭建学习桥梁,有效解决学习困难,逐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數学教学的整体发展,从具体的教学过程入手,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植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山西省侯马市紫金山街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教育承载着中华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应运而生。在促进学生良好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语文学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学习成绩予以关注外,还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获得长足的进步。那么,在初中语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备出一节重点突出且富有启发性和美感的课?笔者提供了一种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备课策略。  一、理清课文要素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课文,其内容不外乎以下六个要素:景、事、人、情、理、法。“景”是指诗歌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小说和戏剧中的环境描写、说明文中关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描写、议论文中的情境描写等;“事”包括诗歌和散文中的叙事和细节描写、小说和戏剧中的情节和细节描写、说明文中关于生物
期刊
教育督导作为教育行政管理的监控环节,在促进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由“不均衡”到“初步均衡”再到“基本均衡”,进而迈向“优质均衡”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出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我省将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试点的新进程中,督导部门理当先动先行,知新创新。作为2014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的介休市教育督导办的一员,结合工作实践,我
期刊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对不明白、不理解的现象或问题产生质疑和探究的心理。简单来说,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质疑、提问和思考探究的综合性素养。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需要教师立足实际,将问题意识融入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中更加主动。  一、培养高中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具有多方面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學生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要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十分关键的教学任务。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语文学习的相关基础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他们能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可以自主领悟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但是,目前阶段为应
期刊
近些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產品或是技术方法。对于教育教学来讲,信息技术也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变革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实现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因此,教师要认清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程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掌握具体的运用方法。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作用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教学的内容
期刊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深入的文本解读,更离不开精准而适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本特质和学生认知三重维度,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统整规划、合理安排的教学预设,是考量教师专业基本功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从苏教版教材来看,人文主题的单元设置和循序渐进的训练价值,决定了不同类型的文本,就应该有着匹配的教学设置准则和模式,以奠定学生全面而深入的语文学习基础。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此次研究,找到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的有效路径。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透过小学语文教育近些年的发展形势来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创新。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不文明、不友善、不真实的“现代文化”冲击着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伴随着教育本身的“警觉性”,我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我们认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历经沧桑,愈久弥香,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语文学科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一任务。  “诗意语文”
期刊
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