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担当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课题组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研究的契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合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了解我校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现状,进行数据分析,为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课题组结合学生实际,在参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选取了35道符合我校学情的问题,主要设计为单选和多选结合的形式,涉及我校三个年级全体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现状,以及学校、家庭对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等问题,较为全面呈现了关于我校初中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教材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点,比照课程内容与渗透教学的结合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过程中,既要站在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上予以强化认知,并尽量使之内化于学生心中;同时应讲究“润物细无声”,不能机械地“套用”,也不能将24字基本内容的某些字眼硬塞,而是要自然、有机、深入、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同时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不失時机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二、利用新媒体,更新教学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报纸杂志、数字电视电影、触摸媒体等,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逐步融入学生生活,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可以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细心观察新媒体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媒体对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对此,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将新媒体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象化、趣味化、情感化。如通过本校教师间的合作,制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课件、“翻转课堂”的微课和授课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对全体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教师可以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直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重视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养成,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初中生来说,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其一,要热爱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学校,爱护一草一木,节约用水用电;热爱父母、亲人、老师和同学。其二,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奋读书,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其三,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其四,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亲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情境教学法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做游戏,在游戏中渗透教学内容,寓教于
班主任的所有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的直接责任者。班主任的思想道德水准、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有效性,关系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对研究优秀班主任、培养优秀班主任、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所学校校长,在培养优秀班主任上应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试图通过对部分优秀班主任的个案研
急报:2001年9月24日,漳平电厂3号引风机、2号给水泵出现振动过大问题,使电厂无法满负荷运行,严重影响整个电厂的发电供是量,须尽快查出原因,否则将后患无穷。正在该厂做调速系统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借助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外加的,而是教材本身所固有的,两者不是“油水分离”而是“水乳交
课堂口头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交流,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对学生的相关情况做出判断和反馈。良好的课堂口头评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研究结论认为,更多地评价学生会促进其自主学习,提高学业成绩。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评价能够显著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
一、 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现行大环境下,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依然较低,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为了应对考试成绩评价机制,现实教学中,注重知识讲解与传授的教学方法严重滞后,任务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