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而战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是山东省汶上县九区张董村人,在私塾读书时,受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老师影响,于1938年底和两个要好的同学走上了投笔从戒、抗日救国的道路。那年我不到15岁,在八路军山东纵队6支队1团2连当了战士。当时战斗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是要行军打游击战。为了打击敌人和避开大股敌军,什么办法都想到了。为了迷惑敌人,我们就反穿着鞋行军。当时也没什么军服(参军第2年曾发过一套),和老百姓穿得差不多。晚上宿营根本不敢脱衣服睡觉,因为随时会有敌情。时间一长,身上生了虱子。一次,我回家探望,妈妈看见了,她心疼地哭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干八路了。但我说服了家人,又回到了队伍上。
  [张老在战斗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到建国前夕,他已是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第17军第50师第149团团长了,但他也两次负伤。尤其惊心动魄的一次遇险发生在建国之初,他从贵州去南京军事学院上学的路上,突遭土匪伏击,张老夺过机枪和警卫班拼死突围,紧要关头,友邻部队赶到,他才顺利突围。]
  1950年12月,我在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1年国庆周年阅兵时,我是军事学院方队第4排第4人。当晚毛主席接见并宴请我们,按规定,每人只许向主席敬一次酒,但我多敬了一次,因为我太激动了。1952年毕业,1955年我任陆军第49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7~1959年,我率部参加了平息四川藏区的达赖集团叛乱。
  
  2
  
  1978年10月以前,我任11军副军长。那天我正在腾冲组织军事演习,突然接到军区的命令,任命我为14军军长,立即到任不得延误。我连家都没回就出发了。路途很远路况也不好,所以我带了两个司机昼夜兼程。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钰秀将军正等着我,他向我简明扼要地讲述了相关事项,我立即接手整军备战。当时“文革”刚结束,部队遗留这方面问题还较多,我到任后,即郑重宣布:当前的中心工作就是准备打仗,其它一切问题,打完仗再说,如有互相扯皮延误作战的,一律从严处置。大战在即,同志们的觉悟还是有的,全军上下的思想很快统一到备战上来了。
  根据11月28日昆明军区第一次作战会议精神,我14军部队开始集结。当时军部设在开远,我带领作战指挥先遣组赶赴前线勘察地形。上级分配给14军的作战正面宽度达83千米。我走遍了这一区域所有的地方,仔细勘察各种地形。当时越军的骚扰日益频繁,有一次我和先遣组晚上住在一个偏辟的小学校里,还遭到了越军小分队的袭扰。
  12月10日,昆明军区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根据中央军委和军区的命令,第14军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当时军区司令员已由杨得志将军担任。会后,他特别召见了我,我就把在前线勘察的情况向他做了详细汇报,杨司令很满意。
  军区命令第14军各部队于1978年12月17日向文山以南地区开进,经过三次部署调整后,顺利完成战役展开。
  根据作战需要,第14军所属部队扩编,补充了新兵,并从各大军区所属部队调进大批骨干,补充了枪支弹药和各种轻重火炮,后勤供应也达到了战时标准。
  与此同时,为了准确摸清敌情,我军派出多个侦察分队渗透侦查一百多次,了解敌情。炮兵建成了几十个观察所并完成了数百平方千米的测地和射击准备。工兵急造军路几十千米,我和军政委范新友带领参谋作战人员多次下到基层检查指导部队的战前应急训练情况。
  [1979年1月9日,昆明军区发布命令:根据中央军委“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速歼速回”的作战方针,14军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器,首先歼灭老街、孟康和发隆的越军,然后协同13军,消灭敌345师和316A师。
  为作战需要,军区加强了14军炮4师、高炮65师、军区坦克团和防化团的一部,火炮有152毫米加榴炮、122毫米榴弹炮、130、122、85毫米加农炮、130、107毫米火箭炮、100毫米迫击炮和高射机枪、高射炮等。弹药供应也很充足。坦克是62式轻型坦克。另外喷火器及防化装备也有了很大加强。总之,无论在兵力和火器上,我军都占有绝对优势。
  在我军攻击正面上,有越军一线部队254团、黄连山省246团、永富省149团和4个公安屯(类似预备役的二线军队) 总兵力约4000多人,主要固守的据点有老街、孟康、发隆和班菲、他辣等处阵地以野战之事为主,老街、孟康等要点有永久工事另外,敌人还布设了大量各种各样的地雷,有的树上也挂了地雷越军还插竹签、挖陷阱、拉铁丝网。这些都给我军日后作战行动造成了不小麻烦二线部队有345师的118团和124团,分驻铺楼、郭参等地,并有部分机动兵力随时可支援一线部队
  1979年2月17日凌晨,自卫反击作战全线打响,14军各部队按计划向敌人发起猛攻 敌人在纵深炮火的掩护下,拼命抵抗,部队伤亡加大。40师动用预备队投入进攻,475、3、1、2、22、23、24号高地相继被我攻占 从而形成对老街之敌的合围态势
  次日7时,越军开始向我118、120团控制的阵地发起反攻,妄图阻止我对老街的进攻、短时间里,有三千多发炮弹落在阵地上,步兵随之发动了15次进攻我军战士顽强坚守。3号阵地上的步话机员海水干在战友们伤亡严重的情况下,坚持用步话机不断给我炮兵指示目标,炮弹准确落入敌群,敌人在阵地前遗尸60多具,不得不放弃进攻,
  9时30分,我118、120团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老街外围制高点发起进攻在我强大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粉碎了敌人的坚固防线和疯狂反扑,攻入老街市区 残敌一部钻进炮台山上当年法国殖民者修建的永备工事继续顽抗。这个工事群中有500米长的坑道,25个屯兵洞,有7个出入口,很不好打,一营长杨长发带领部队分兵守住工事出口,教导员胡昭率部队冲进坑道内,与敌激战,对顽固之敌用机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予以消灭到19日下午1时,我军攻占老街。]
  
  3
  
  开战初的日子,是我从军几十年最紧张的时候,一连几天我都没有躺下睡过圆圆觉,实在困极了,就靠在军指挥所的椅背上打一个盹,有时刚一合眼,作战参谋就把我叫醒……
  [与40师强攻老街的同时,41师部队121团也在榴弹炮营强大火力的配合下,开始了歼灭发隆之战的作战行动该团一营担任穿插任务,先于主力行动,在2月15日夜进到大梁子河谷地区隐蔽,17日全面作战一打响,他们即插至尼记,以果断迅速的行动占领1301、1207及其西北无名高地,切断敌主力退路。
  团主力于17日拂晓发起攻击,顺利攻占1434、1405和内比隆等要地,对发隆之敌形成合围,战至20日,发隆之敌被我全歼由于发隆是越南当局苦心经营多年的所谓“净化边境模范区”,对敌产生了强大震撼。   41师2月17日上午,攻占了1304、1372和仙人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孟康大桥,下午切断8号公路和孟康至发隆的公路,激战过后,我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占了孟康周围的大部分要点高地
  次日,在炮火的掩护下,我军先后攻占了9、12、6和7号高地。班长谢国华身负十多处伤,仍坚持战斗,自己毙敌6名。另外他还查明了敌人一个重要的屯兵山洞,并告诉连长韩洪亮韩连长马上组织4挺重机枪封锁住洞口,喷火班和投弹组抵近喷火投弹,洞内的71名越军被全部消灭,,下午,经过激战,我军占领了孟康地区的制高点——炮台山主峰
  19日清晨,部队开始向孟康守敌发起全线攻击,到傍晚攻占孟康
  42师124团一部于2月16日夜从三个方向隐蔽过境,17日穿插至391高地,切断8号公路,团主力向拔坡方向攻击前进,从而开始扫荡拔坡、那马、班老这几个越军重要据点敌人的作战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军控制了该地区所有军事要点
  经过参战将士5天连续奋战,在14军攻击正面敌人的防御要点全部被我占领,各部队向前推进4~14千米歼敌1731名,巩固了既定阵地,开辟了战场,为纵深发展进攻创造了条件
  从2月22日到3月5日,14军的3个主力师,继续向越南纵深的朗忠、朗洋、得南等地发展进攻、
  越方在遭到我第一阶段打击以后,迅速组织其345师和黄连山、永富省的部队,在我们进攻的正面组织梯次纵深防御,固守7号公路和红河左岸阻止我军前进。
  为了粉碎越军企图,14军向郭参、铺楼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
  经过参战部队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部队攻占郭参、铺楼等要地,基本上消灭了红河左岸之敌,完成了昆明军区分配给14军的作战任务,最远深入到越南境内80千米。]
  
  4
  
  那天晚上我到了铺楼,那里有一个很大、由我国援建的粮库,里面堆满了我国人民勒紧裤带援助他们的各种食品,战士们都很气愤、部队下令每人都尽可能多带一些回去,部队也因此改善了几天生活。那天晚上,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我坐在军用吉普车里,怎么也睡不着,因为我惦记着战士们是否找到足以遮风避雨的地方。虽然我是军长,管着几万人马,但我有责任为每一个参战的士兵着想。
  遵照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命令,14军的参战部队从3月6日起,按照“由前至后,交替掩护,边剿边撤”的原则,开始后撤,到13日,全部安全回到国内军指挥所也于10日经他辣、孟康撤到云南马关。
  [在撤退之前,各部队对越军的重要军事设施,进行了彻底的破坏、其中包括:坑道、工事、桥梁、油库、油罐、军营、监狱、军用公路、钢筋混凝土的通讯线杆,和其它越军赖以对我进行军事挑衅的战争设施。同时,布设了一部分地雷(用以延迟越军修复的时间)。
  在越南境内,我们还是很注意群众纪律的,对作战中炸坏的民房我们都把赔偿款放到显眼的地方,有的当面付款赔偿损失,部队砍了越南农民的甘蔗解渴,也会以量计价,予以补偿
  从2月17日发起攻击到3月13日撤回国内,历时25天,经过参战将士们的浴血奋战,14军先后攻占老街、孟康、发隆等重要城镇,铺楼、拔坡、坂甘等35个军事要点,合计毙敌4146名(不合伤敌数和32师歼敌数)、]
  通过这次战争,对我军的发展和建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南亚国家心目中的地位,使那些饱受越南欺负的国家长出了一口气。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个说话算数的大国。在越南祖国解放和抗美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倾其所有援助了他们,那时不是讲“六亿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国土是越南的强大后方”吗?而他们也是什么都要。1965年,美国侵越战争进一步升级,中国也有过再次出兵抗美援越的打算。为了熟悉当地的情况,军委曾选调多位野战部队的师长专程赴越南考察,我当时任第49师师长,也去了越南。我们经过胡志明小道,到达越南南方看地形。在越期间,吃、穿、用、住、行如同在国内一样。吃的是中国大米、罐头:日用品也是上海天津产的,车也是中国造的,吃完大米饭刷碗时,碗底也印着“中国景德镇制”的字样。
  
  5
  
  当时的越军很狂妄。他们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干部都是由我国免费培训昆明陆军学校就培训过许多越军指挥官,把自己长期战争中用鲜血换来的经验都一骨脑地教给他们,所以他们对我们军队的战略战术相当熟悉。还有他们自认为刚赶走美国人又占领了柬埔寨,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而认为我军经过十年内乱元气大伤,所以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客观地讲,越军的战斗作风确实比较顽强。从我们作战中俘虏很少可证明这一点。再加上他们长期在亚热带丛林丘陵山地作战、训练和生活,比较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且熟悉当地地形地物,如他们可赤着脚在山地丛林中奔跑作战,对食物要求也很有限。1979年自卫反击战结束不久,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军在昆明召见了我,让我谈一下对敌军的认识。我说越军在小分队规模山地丛林游击作战方面比我军有一定优势,他们往往以小部队游击战术,骚扰迟滞我军,然后以大部队向我们反攻。而我军训练长期以来,一直以运动战阵地战为主,虽然战前加强了山地丘陵丛林作战方面的训练,但比起越军来还差一些,好在部队边打边改,较快地适应了多变的战场环境,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越军在营团规模作战方面比我军差距不小,再加上在重火器方面的不足,我军的优势就更明显了。杨司令对我的意见也深表赞同。这种情况在以后的骑线拔点和两山防御作战中就更明显了。
  
  6
  
  [“张老,有一种说法:自卫反击作战东线(广西方向)不如西线(云南方向)打得好一您认为正确吗?”
  听完记者的提问,张老慈详的面孔陡然间变得严峻起来,声音也严厉起来了。]
  怎么能这样讲呢?广州军区司令员(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将军、副司令员我的老上级吴忠将军:昆明军区司令员(西线总指挥)杨得志将军,副司令员张铚秀将军都是我军的著名战将,参战部队也是久经战火考验的英雄部队,都是为国家和民族打仗,哪个军人不希望自己打胜仗呢?但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随时发生,“胜负乃兵家常事”,怎么能妄下结论呢?东线个别部队在后撤时是出了一些问题,但西线部队在作战时也有不少失误。要公正客观辨证地看这个问题,否则那些长眠九泉之下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会心有不安啊!
  
  7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顽固的越南当局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在边境,尤其是云南边境线一带滋事。昆明军区部队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开始了骑线拔点作战和长达数年的坚守防御作战。最先发生的就是我14军42师进行的扣林山作战。我到42师师部指挥作战。1981年5月6日晚正式打响,到7日下午3点胜利攻占扣林山三个主峰阵地,接着转入防御作战。部队在猫耳洞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巩固了阵地。
  1983年底,我任昆明军区后勤部长,参与了组织指挥1984年4、5月份开始的老山、者阴山作战后勤保障。1984年9月,我任昆明军区参谋长。1985年有半年时间,我担任军区前指总指挥(军区首长轮流担任),具体指挥老山、者阴山坚守防御部队的作战行动。
  [1984年8~12月,11军接替14军坚守老山。从那时起,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布署,各大军区的野战军开始到两山前线轮战,从1985年初到1993年2月,先后有第1、67、47等几个集团军参加两山之战。轮战部队统一接受昆明军区(1985年9月以后接受成都军区)前指的领导和指挥。
  两山地区各阶段作战共歼敌7 200余名,俘敌20名。这一阶段之所以能大量杀伤敌人,主要得益于我们占绝对优势的火炮,当时越军的重型火炮,除了我国原先援助的122毫米榴弹炮,大部分都是美国越战时的105毫米榴弹炮而且数量也不多,,我们一个榴炮营的建制是18门炮,而越军一个营才6门炮,而且由于其国内工业生产薄弱。备件弹药自给率很低。
  在我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期间,越军进行的1984年7月的“北光”计划(7·12大反扑)是规模最大的师级规模作战。他们七拼八凑才弄了10万发大口径炮弹,不几天就打完了。而我军前线的炮弹很充足,,为了抢运炮弹,军区除了动用现有的全部军车之外,还征用了800多辆地方车辆,昼夜不停地把大口径炮弹抢运到前线,为敌人准备了充足的“干粮”。]
  日子过得真快呀,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中越两国关系也恢复正常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戍边流血牺牲的烈士们。没有他们,祖国的西南边疆是不会有现在这样安宁的,胜利是属于广大参战指战员的。
  [在本文的采访过程中。张景华将军的长子张学宁先生和薛宗华将军的长子薛平先生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其他文献
嘉宾主持/本刊记者 王 瑾  作客专家/李 杰 刘 昕    毫无疑问,今天的武器装备大多还是对昨日的延续,单就为变化所继续抵抗的传统或背景,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与它们在1960年代、1940年代乃至1920年代的一样强大,但有些变化的确值得探讨、争辩,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目的在于卸下考据的重担,倡导仔细考察那些迹象背后更深更广的内容。  “争 鸣”空间的落地归结于北京西山脚下“四王府”的一次圈中好友
AA-4“天鹰”  入选理由:A-4是二战后美国海军生产最多、应用时间最长、出口数量也多的轻型舰载攻击机,共生产了26个型别2 966架,现在仍是巴西"圣保罗"号航母主战飞机。    BAV-8B  入选理由:AV-8B装备国家多,曾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当时它布置在距离科威特海岸不足100千米的战舰上,是美军最接近敌防线的攻击机,一共出动了3 380架次,4 083飞行小时,一直保持90%的出击
征服天空的“飞行者”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航空先驱莱特兄弟驾驶自制的“飞行者”1号飞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有动力、持续可控的飞行,结束了百年来人类在航空领域缓慢且无序地探索。这一天,“飞行者”1号成功在平地起飞,在32~43千米/小时的风中完成了4次飞行,创造了飞行距离260米,留空时间59秒的奇迹。从此以后,飞机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步成为无数发明创造和应用科学的集大成者。追赶西方
冒着枪林弹雨营救伤员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为降低士兵危险,简化前线医疗保障,国外研发了伤员后送型无人车,用于代替士兵执行多种战场救护任务。美国和以色列等国注重这种伤员后送型无人车的研发,美国还在《2009机器人战略白皮书》中指出,执行伤员后送任务的机器人将在未来3~5年内投入应用。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无人驾驶战斗伤员撤退运送车和战地撤退一救援机器人,以色列正在研制用于战场的救护机器人。除这些专用的伤
BLOGOFMarins.Torry   本空间属于一个热衷于中国文化的美国海军军士,“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舰员Marins·Torry。他曾在中国读过五年书,到过许多城市,喜欢甄子丹的功夫片,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通过和他的联系,我们受权整理刊发一些博客内容,仅供广大读者参考,欢迎您在http://blog.sina.com.cn/u/1461006364上与我们进行交流、探讨。      珍
无论我们是否心甘情愿地接受,自从城市出现后,战争没有一次完全抛弃城市。二战中有近百分之四十的战争发生在城市和大的居民地,近来世界上的几次局部战争也都包括了城市作战。城市战被人们称为战争的“绞肉机”,是弱者对付强者的最佳选择。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作战,每一扇窗户的后面都隐藏着杀机,毫无疑问,步兵在城市作战中需要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的防护力和火力,离开坦克,步兵在城市中将寸步难行。  坦克就其设计上来讲,
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  2009年1月15日下午3时26分,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前往北卡罗来纳州。起飞90秒攀升到3000英尺后,空中客机A320因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塔台指示班机立即折返,并提供了附近机场以供降落,萨伦伯格机长在35秒内评估了飞机性能做出判断。确认无法返回机场后,决定在纽约市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从出现事
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最高首领普拉巴卡兰已被打死。另据斯军方称,政府军已经收复了“猛虎组织”的所有控制区,军方已经控制了整个岛屿。至此,持续了几十年的斯里兰卡内战才得以宣告结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斯里兰卡政府耗费近三 年时间才最终灭虎除患?  斯里兰卡这个位于印度洋上的美丽岛国,曾被到过这里的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岛。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这个岛国拥有珍贵的古城、神殿及寺庙
1938年3月,我这个自打出生就没过几天好日子的小长工,加入了晋察冀军区1分区1团,成了一名15岁的小八路。开始当通讯员,后来我立功心切,坚决要求到战斗班直接参战。1938年9月下旬,我第一次和日本鬼子拼上了刺刀,我们班和六个日本鬼子突然遭遇了,日本鬼子训练有素,拼刺刀很有章法,不大的功夫我们就有三个同志倒下了。我的左手食指也被鬼子的刺刀几乎砍断,鲜血直流,剧痛钻心,但我强忍着,继续和小鬼子拼,在
为实现人民空军转型建设和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空军X试训基地,所经历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步跨越、每一个辉煌,都离不开自主创新。  2005年1月9日,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杨旭驾歼-10战机在X试训基地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国产某新型空空导弹定型后首次实弹打靶,标志着中国空军完全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  这一天,距离1959年已整整46年那是中国航空武器试验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那年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