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导读艺术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宛如一道绝妙的风景,他诸多精美的课例构成了这道风景中竞秀的群峰,而他卓尔不凡的导读艺术则是这竞秀群峰的核心神韵。品味余老师的导读艺术首先应当抓住如下两点。
  一、高明的设计师
  余老师的课堂是有“魔力”的课堂,总强力地吸引着学生兴致勃勃地去读、去思、去说、去写,气氛热烈,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美不胜收。
  其实,就像优秀的影视作品源于优秀的剧本一样,精彩的课堂活动来自精妙的设计,它是教师导读艺术的精彩绽放。所以,我们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更要倡导精巧、丰美、得体的课堂设计,倡导教师成为高明的活动设计师。
  在此方面,余老师堪称典范。他创造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线索式教学思路”“选点式教学思路”……无不闪烁着设计者睿智的光芒。他“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他讲究构思的精致巧妙,讲究内涵的丰富隽永,讲究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讲究学习任务与学生实际的最佳结合,讲究活动的美感、曲度和深度……这些,正是他课堂“魔力”的源泉。余老师曾教读的《律诗二首》就颇为耐人寻味。
  在这节课中,余老师提出了学习古诗的新设想: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对诗人说话。他设计了“一诗四读”的学习方案: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吟读”,学生在吟咏中体会诗歌的情味;“译读”,学生以诗译诗,清新雅致;“背读”,学生探究两诗的共同点,鞭辟入里地解读诗歌,最后轻松背诵,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说读”,学生驰骋想象,“对诗人说话”,神思飞扬,意兴盎然。面对这样的设计,学生怎能不动心,课堂又怎能不沸腾呢?
  余老师的高妙设计的秘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最为关键:1.余老师有丰厚的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知识的积累。这使得他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始终保持着居高临下、信手拈来、融会贯通的良好状态。2.余老师对语文的本质洞若观火。这又为他驾轻就熟处理教材,运筹帷幄策划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点。3.余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学力实际,恰到好处地确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4.余老师重视对教材的细致把玩,并在把玩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拆分成“语言零件”,然后进行挑选和重新整合,从中发现从课文整体的角度不易发现的精彩内容,以启迪教学的设计思路,形成优秀的学习方案。
  二、学生的“智囊”
  余老师的课堂是活动的风景。这道风景源自教师的精妙设计,也得益于教师及时的“技术帮扶”。余老师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智囊”,他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捧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引导活动步入佳境。
  1.余老师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欠缺方法,往往是活动做不起来、做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翻开余老师的课例,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方法的传授既是一种经常的教学行为,又是一种独特的课堂性格。几乎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前,余老师都会很仔细地告诉学生必要的思路和技法,让学生依“法”活动,有序活动。余老师教读的《神奇的极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妙招。
  这节课中有一个“品读课文,筛选信息”的学习活动,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提取主句,二是组合要言。每一个环节余老师都作了清楚的讲述:
  “老师要告诉你们方法,这样一篇长的课文我们要明确它讲的是什么,就要提取文中的主要句子。通过提取主要句子,来知道这一篇文章、这一段写的是什么。这就是‘提取主句法’。那么,什么是提取主句?”(大屏幕显示:提取主句,就是提取文中的总说句、首扩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苏州园林》后面有一个练习——要求把全文的九个句子画出来,九个句子摆在一起就是全文内容的浓缩,全文的信息就出来了……这就叫‘组合要言’。”(大屏幕显示:组合要言,就是着眼于摘取文、段的重要词句,将其进行组合,加以综合性的表达,比较详细、完整和概括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授学生以“渔”,交给学生“钥匙”,这是教师“零距离”的“导”。
  2.余老师和学生“并肩”活动。通常的观念是,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点评者。而余老师的做法似乎比我们多走了一步——他还是学生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在余老师的课堂上,只要有活动,就会有他的身影:《我愿意是激流》一课的教学中,余老师多次“美美地读”;《律诗二首》一课的教学中,余老师与学生交替“以诗译诗”; 《纸船》一课的教学中,余老师率先“诗意仿写”……笔者认为,这种“并肩活动”至少有三点益处:一是营造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氛围,二是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三是有生动的导向作用。
  3.余老师精于“点金术”。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点评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曲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含义,对学生的体验无原则地肯定或者“和稀泥”;另一种是对学生的体验只作简单肤浅的回应,常用的语言是“太妙了”“不太好”之类。这样的点评既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体验,又丧失了教师的主导意义。之所以说余老师精于“点金术”,是因为他能够巧借点评辨别优劣,开启思维,鼓励创造,赋予点评以方向、智慧和情感的内涵。这样,教师的点评既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是承上启下的过渡,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灵魂。下面是笔者从《小石潭记》的教学实录中截取的余老师的一段点评(学生就自己的发现说一句话,余老师逐一点评):①我要给你的发言总结一句,你说的这一段应该这样来说:它明写鱼,暗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这一段有四十来个字,没有一个字是写水的,但是到处都让我们看见水,这就是技巧。②“淋漓尽致”,也就是说,这个石头在这儿是千姿百态,是天造的奇观。③前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是写外界的景色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写内心的感受的。发现得好!④啊,谢谢你的演讲!多精彩!激情的人啊!⑤我还觉得这是明写水,暗写石。你看,“闻水声,如鸣佩环”,没有水和石头相碰,会有美妙的叮咚声吗?既写了水,也写了石哟。
  4.余老师的讲析“显山露水”。“课标”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对此存有偏颇甚至对立的理解:他们或者害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活动,不敢讲了,不会讲了;或者以为教师的“讲”从此就不重要了,不必要了。这样,语文课堂就难免失之于“肤浅”,失之于“盲目”。余老师则认为,教师的讲是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课标”理念中师生的对话与交流。他说:“教师的讲析,要在关键之处绽放出火花,要显山露水;知识的厚度、文化的厚度是教师讲析的第一要素。”比如在课堂上,每当学生的活动接近尾声时,他总要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活动升华和知识提炼,务求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双效目标。在《神奇的极光》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有一个“熟读课文,品析写法”的活动。余老师就作了这样的讲析:
  引传说,说极光,析原因,很漂亮的逻辑顺序。这样一种写法我们可以把它命名为很通俗的一种说法——“三部曲”。在中文的表达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文章都是运用这种构思进行写作的,先绕个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在初中可能学过《荔枝蜜》,对不对?先绕个弯,《荔枝蜜》从喝蜂蜜引出小蜜蜂,然后干什么呢?抒发自己的情感。散文的这种写法,可以叫做: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言志。我们的课文也是先绕个弯:引出事物——说明事物——分析原因。还有很多例子呢(大屏幕显示,教师解读)……
  不难看出,这样的讲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活动陡然神聚!
  纵览余映潮老师导读的艺术,笔者深切感受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高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和创意地处理教师与活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在实践中生动地学习。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
其他文献
由梵王渡上车,乘位并不好,与一个土豪对座。这时大约九时半。开车后十分钟,土豪叫一盘中国大菜式的西菜。不知是何道理,他叫的比我们常人叫的两倍之多,土豪便大啖大嚼起来,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首要任务。改革创新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哲学社会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题记我很怕跟草根作家何重阳在一起喝酒。倒不是因为担心被哪个狗娘养的出卖拍个视频传到网上去什么的,或者是我的酒量不如他。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做为一个高中班主任的我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排座位。最初我按个子高低排,有人说近视坐后面看不清;那按成绩高低排吧,说班主任歧视;座位不动的话,两边的同学会斜视;后
将用作证据使用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的一项法定义务。鉴定结论告知制度在程序正义、事实发现、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现行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小说作为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洁灵动的语言艺术,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寄寓深邃的主题思想等特点,成为文学史上的闪光点,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阅读指导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一、理读,梳理故事情节,体会精妙构思   理读,即整理式地读,是指在自主阅
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某些概念、文本词句的解释并非唯一,甚至是对立的,我们称之为多解性言语。无论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界,教师面对这种多解性言语往往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