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词汇与高中物理中词汇意义的对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物理 重量 时刻 位移 速度 抛体 垂直 电压
  
   高中物理是多数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对一些基本物理的定义感到不好理解,从而造成学习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中的一些词汇和高中物理中的专业术语所包含的意义不同,从而在学习中对一些词汇的含义的理解出现偏差,对概念的理解感到困惑。对生活中和高中物理学习中意义不同的词汇作出对比,可以使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
   对“重量”的理解
   在生活中,说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一般是指这个物体用秤可以称出多少千克。而在高中物理中,这个物理量被定义为“质量”,在课本中“质量”的定义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高中物理中所说的“重量”,往往指的是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两者明显的区别是:质量的单位是“千克”,而重量的单位是“牛顿”。
   对“时刻”和“时刻”的理解
   生活中的“时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说“火车到站的时间是3点20分”,也可以说“火车要行驶3小时的时间”。在高中物理中,前者被称为“时刻”,它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一个点;而后者被称为“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高中物理中所提到的“时间”,均为“时间间隔”的简称。按照物理上的定义,平时所说的“作息时间表”,则应该被称为“作息时刻表”。比如“列车时刻表”,这就是物理中的定义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例子。
   对“位移”和“路程”、“距离”的理解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多少时,常用物体的“路程”或“距离”来描述。而在高中物理中,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位移”,是个矢量,它的大小是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路程”指的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个标量,这一点和生活中的含义是相同的。“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线段长度,与“位移”不同的是,它是一个标量。也就是说,生活中更多时候用到的是“路程”,没有“位移”这个概念,说到这个物理量时,往往会用“距离”来代替。而在高中物理学中,用的最多的却是“位移”。
   对“速度”和“速率”的理解
   生活中的“速度”往往指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在高中物理中,“速度”指的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被称为“速率”。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如果一个物体运动了一周又回到了出发点,这个物体的位移将是0,那么这个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将会是0。而在生活中往往不这样认为,我们常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一个数值,包括在初中物理中也这样应用,而高中物理却把这个数值称为“平均速率”。
   对“快”和“慢”的理解
   生活中的“快”和“慢”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我们常说:“甲同学比乙同学跑的快”,或者说“自行车比汽车起动的快”。在高中物理中,我们把前者称为“甲同学的速度(或速率)比乙同学大”,把后者称为“自行车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大”。也就是说,生活的“快”和“慢”,有时指的是“速度”,有时指的是“加速度”。在高中物理中,则要加以明确区分。
   对“抛体”和“抛出”的理解
   在生活语言中,我们常说把一个物体“抛出”后,物体的运动是什么样子的。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的阻力影响,并且阻力的大小往往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因此比较复杂。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只受重力的运动做为一种特殊的运动类型列出来加以研究,并把这种运动称为“抛体”。因此高中物理学中所提到的“抛体”,指的均是物体不受空气阻力的过程,比如“自由落体”、“平抛”、“斜抛”等,均为一些专有名词,研究物体运动时,受力方面只需要考虑物体的重力。
   对“垂直”和“竖直”的理解
   在生活中,对“垂直”和“竖直”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但有时候区别不是很明确,比如生活中,有不少人会说“物体垂直下落”,也可以说是“竖直下落”。但在高中物理学中,则只能说“竖直下落”。高中物理对“垂直”定义为两个方向的夹角为90O,而“竖直”的方向特指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为90O或物体初速度为0且只受重力时下落的方向。
   对“电压”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这根电线的电压高。”实际上,我们说的是,电线和地球之间的“电势差”比较大。在高中物理学中,只有一个物体是不能说“电压”是多少的,只能在选定了“零电势”后,说它的“电势”是多少伏,而电压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电势差”。
   另外,在说到干电池的一些性质时,生活中也常说“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伏”。而在高中物理学中,干电池的这个性质被称为“电动势”,它用来描述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领。而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被称为“路端电压”,它不仅与电池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接在电池上的用电器有关。对同一节电池来说,“电动势”是不变的,一般为1.5伏,而“路端电压”往往不足1.5伏,并且所接的用电器电阻越小,电池两端的电压就越低。
   其它一些高中物理专用的词语
   在高中物理学中,还有一些专用的词汇,表达一些专有意义,从字面上看和平时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比如:“光滑”指物体的表面没有任何摩擦。而生活实际中再“光滑”的表面也不可能没有摩擦。其它还有,“轻”指不计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如“轻杆”、“轻绳”、“轻弹簧”等;“小”指不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如“小球”。甚至,有些名词还有特指的意义,比如“物体”,在生活中泛指任何物品,但高中物理学中,只指大小、形状都不变的物品,并且一般不包括磁铁等特别的物品。在高一物理的学习中,课本中注明:在高中物理必修课中,我们只研究那些能够简化为质点的物体的运动,因此今后不再区分“物体”和“质点”两个词。这样一来,“物体”成了没有大小、只有质量的纯粹的“点”。
其他文献
The middle school study time is quite essential to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 closer iook at their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eaching is a process o
利用三角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求值,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在复习时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图像和性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图像和性质并会灵活运用,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变形中能充分运用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掌握化简、求值及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问题的解题规律和途径,特别是要掌握化简和求值的一些常规技巧,以优化我们的解题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摘 要]通过已有计算得知,GEl 80-uK-2Rs轴承的理论寿命远大于其实际寿命。目前,对轴承的承载能力表示怀疑,或者说对该轴承的强度表示怀疑。故此,决定对目前装船二部所使用的GEl 80UK-2RS轴承进行受力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
【关键词 】信任 尊重 理解 激励 宽容   【理论依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学习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其中智力因素仅占四分之一非智力因素却占到四分之三,成就大的人与其说智力好,不如说是与意志、毅力、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有更
摘要: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如何去学习古诗文,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便成了人们争论的话题。由于诵读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特点,可以得知诵读法在古诗文学习中的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诵读法呢?文章将从遵循规律,巧用时间,教会方法等反面来探讨如何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诵读法 记忆能力 规律 教学方法   
【摘 要】本节课教学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以后认知有关圆的图形,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认识圆 教材分析 设计思想    一、教材依据  认识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及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思路是
本模块学习内容与要求:  话题:本模块话题是“音乐”,阅读课文为音乐人物专访,文化角阅读文章介绍了美国的一项音乐奖()。教师要帮助学生应用新学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围绕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促进学生正确看待音乐的功能,并通过音乐增长知识、丰富知识。  词汇:见MODULE FILE  语法:现在完成进行时。   功能:表达情感。  技能:听:能识别对话和语段中新学词汇和短语,并正确理解其意义
摘 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锻炼、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适应     初中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初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独立性和逆反心理逐渐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态度积极,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创新欲望强,但学习持续时间不长,心理承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那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试图在
【关键词】以形助数;距离模型;斜率模型;截距模型;圆锥曲线模型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和形是客观事物不可分离的两个数学表象,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与形的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数与形的互相转化和互相结合上.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因而它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