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略的那些事儿

来源 :电脑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时俱进”的最佳观赏距离
  PC屏幕的距离
  我们都知道距离屏幕太近,长时间观看会影响视力。那么,这个距离的标准又是多少?对台式机的显示器或笔记本自身屏幕而言,距离眼睛50cm~60cm算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显示器尺寸超过了24英寸,那则尽可能保持在80cm左右,即一眼就可看到整面屏幕两侧所有画面而不需要移动眼球。以标准靠墙摆放的电脑桌为例,如果屏幕达到了24英寸或更大尺寸,建议将显示器贴紧墙面或直接选择壁挂的模式,此时的距离才最对得起你的眼睛。
  TV屏幕的距离
  电视机拥有比PC显示器更震撼的视野,也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有意思的是,就“客厅究竟摆多大的电视才靠谱?”这个问题,似乎不同年代的答案却不尽相同。比如80年代的专家会说18英寸电视适合普通家庭2m~3m的欣赏距离;90年代的专家将屏幕标准提升到了29英寸;如今似乎50英寸都“问题不大”。我们究竟是被专家“忽悠”了呢,还是屏幕大小和距离的关系真的“改善”了呢?
  对此,欧美专家给出了更为科学的计算观赏距离、分辨率和屏幕画面高度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公式,即:“最佳观赏距离=屏幕高度÷垂直分辨率×3400”。表格(见第9页)是根据此公式,推算出常见尺寸和规格电视的最佳观赏距离。
  显示精度决定距离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懵了”,为什么同一尺寸的电视在不同分辨率时最佳的观赏距离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实际上,在同一距离内,屏幕尺寸之所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攀升的“源动力”,就是显示技术与视频源画质的提升。最早CRT电视的分辨率多以480P为主,只有保持比较远的距离才不容易看到画面中的颗粒感。随着液晶电视的升级换代,从720P到1080P,再到最新的2K和4K标准,让我们在更近的距离内也发现不了画面的像素点,也因此拉近了大屏幕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绝大多数家庭客厅或卧室留给电视摆放的距离都在2m以上,哪怕选择55英寸的液晶电视也问题不大。当然,笔者并不建议大家盲目选择更大尺寸或更高端的产品。比如你是超高清视频爱好者,那2m左右买55英寸的电视算是绝配;如果你买电视就是看电视节目且预算有限,更便宜的40英寸的电视也能解决问题。总之,与担心房间不够大而无法容纳超大电视的疑虑相比,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电视/显示器的欣赏环境上。比如,光线。
  让人“又爱有恨”的光线
  离不开光线的家居环境
  对家庭而言,距离不是我们选购大电视(60英寸以内)的阻碍,但摆放位置则需要多加斟酌。比如为电视机预留出背部走线、中置音箱等外设的安置空间,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屏幕上。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屏幕讨厌的仅仅是直射的日光,在晚上或拉上不透光的窗帘时,仍然需要光线的补充。
  很多用户喜欢晚上关灯看电视,觉得昏暗的环境可更专注地融入电视节目。殊不知,在没有其他光源的情况下,小而亮的屏幕将与背景形成强烈的对比,电视屏幕的亮度也会因当前节目源的画面变化而出现起伏,时间一长很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这就好似我们长时间盯着灯光一下,不难受才怪。有些电视配备了智能感光单元,可随环境光线而自动改变屏幕亮度,但哪怕屏幕亮度较暗,在纯黑的环境下仍会让眼睛感到压力。
  当然,说晚上看电视需要开灯,也不是越亮越好。过于明亮的环境下(如日光或高瓦数的白炽灯),电视屏幕就显得较为灰暗了,使画面发淡缺乏层次感,久而久之也会影响视力。所以,适当的灯光,才是晚上看电视的最佳搭档。笔者也建议大家在客厅或卧室安装具备多段式亮度开关的吊顶灯或壁灯。
  厌恶光线的影院环境
  为什么在家看电视不能是漆黑一片,但在电影院看电影却不能有一丝光源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电影院的漆黑环境,可让观影者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大屏幕上,并更容易被环绕四周的音响效果而感染,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此外,电影院的荧幕比观众的视角大,全黑环境还有利于提高其对比度。反观家里的电视,因屏幕的视野小于观众的视野,在明亮的屏幕和黑暗环境之间就必须要有个过渡的光源了。
  移动●趋势与意义的博弈
  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虽然相对小巧,但它们已经可以胜任轻度的办公及深度的娱乐,借由那面3.5英寸~10.1英寸的屏幕,依旧可以为我们呈现精彩的“视界”。最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移动终端的“视界”规格大有赶超PC之势,上演了趋势和意义之间博弈的大戏。
  16:9一统手机江湖
  曾一贯以“单手操作”为荣的iPhone都即将迎来大屏新品,这年头已经没有谁可以阻挡手机屏幕的扩张之路了。而手机用于改善“视界”的杀手锏,依旧是通过提升分辨率换来更为细腻的画面,再辅以相对较大的屏幕,上演掌上的视觉震撼。下表是目前手机常用的分辨率规格,不难发现无论是iPhone、WP8还是Android阵营,都已将16:9显示比例作为了标杆。那么,为什么是16:9?
  将三星Galaxy Note 1(5.3英寸)和Galaxy Note 2(5.5英寸)摆在一起,Note2看起来更“苗条”(图1)。这就是显示比例的奇妙之处。在尺寸接近的情况下,更宽比例的屏幕会更为瘦长,从而帮助手机“瘦身”,提升单手持握的手感。Note 1的屏幕比例为16:10,而Note 2为16:9,由此也就导致了视野面积和把握手感上的“冲突”。
  趋势和意义的博弈
  理论上讲,当屏幕的像素密度(PPI)超过了300ppi,就可以达到视网膜(Retina)标准,即在正常使用距离内肉眼就无法识别屏幕上的像素点了(图2)。然而,手机领域显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在不断挑战极限。继FHD之后,QHD级别的2K屏幕也已经被部分高端手机引入,比如步步高Xplay 3S,其屏幕已经达到了490ppi。要知道,2K屏幕在笔记本和显示器领域都还属于绝对高端的存在,由此也就引发了2K“无用论”的争议。
  客观上来看,5英寸720P的屏幕就可以达到294ppi,已经足够细腻。但这并没有影响1080P屏幕在5英寸手机领域的普及速度,因为1080P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高端的技术,只是1500元以上的智能手机“理应具备”的基本规格。同理,2K屏幕可能存在成本高、额外费电等弊端,但是技术已经发展到这里,所以其必将是手机未来发展的趋势,无论你是不是用得上,也就是所谓的趋势大于意义(图3)。
  我们的建议是,当2K屏幕作为同价位手机“锦上添花”的卖点而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购入没有问题;当2K屏幕变成了新品“加价理由”而出现时,普通用户就不妨考虑稍差一个档次的1080P屏幕了,比如OPPO Find7就有2K和1080P两种规格,现阶段显然还是1080P版更加超值而且实用。
  让平板头痛的显示比例
  和手机不同,平板电脑,特别是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的国产平板的“视界”颇为混乱,4:3、16:9和16:10三种显示比例都有庞大的“受众群体”。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显示比例的屏幕除了分辨率有所差异外,在使用体验上有时也会体现出意想不到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总之,移动设备“视界”的震撼源于越来越大的屏幕和更为激进的分辨率规格,其中手机方面只需根据预算,选择合理的屏幕与硬件结合的产品即可。而平板电脑则需要更多地考虑显示比例对实际应用的影响。对喜欢游戏的玩家而言,我们建议选择宽屏比例的Android平板,而以上网和页游为主要休闲目的的用户,则可考虑4:3的普屏产品。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无锡鸿山墓葬群出土的琉璃釉盘蛇玲珑球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它的出土情况、历史文化寓意、艺术价值、工艺制作原理等几个层面对琉璃釉盘蛇玲珑球进行分析和论证,最
高填方填筑地基处理技术在机场建设中应用成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1993年完成并通过鉴定的“机场大块石填筑地基强夯处理技术”专题,解决了前所未有的大块石、大体积、高填筑
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教师必须把这些新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并
1976年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大通县黄家寨乡大哈门村发掘了4座明代柴氏家族墓,分别为晚明总兵柴国柱之墓,子柴时秀、柴时事之墓,母赵氏墓。四座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12年。还记得初到红大的我,还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而今时过境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生活都在跟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头戴黑
1978年红大刚刚恢复重组红旗业大,我被分配到打字室工作;同时经过成考,我也成为红大复校后即文革后的首批学生。和今天的红大相比,当时的红大在我的记忆中底色应该是残旧的:
针对农民这个特殊的培训群体,要充分利用课堂培训的机会,建立师生良好的合作机制。同时教师要选材适当,重视实践,多运用引导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育技术,搞好新农民的培训工作
据中广网报道1名班长、10名值日班长、4名学习委员、1名文体委员和16名小组长……新学期开学,湖北黄陂前川六小四(1)班的63名学生中就诞生了32个班干部。一个班有这么多班干
教师要从农村学员的特点出发,采用引导式教学和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养成主动自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t
Recentry, China (Tianmen) cotton trading center to open. 210 cotton traders from the USA, Singapore and all over the country have started online transactio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