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比油画与水彩创作过程,不难发现,二者不仅存在区别,还具有相似之处。从很多油画创作中都可以看到水彩技法这一应用方式,极大地创新了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充分表达了水彩以及传统油画的特点,促使油画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艺术间的绘画技法可以相互借鉴、学习,虽然水彩画与油画是不同的绘画方式,但其技法可以进行相互融合,在不断实践中产生出新的艺术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油画和水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后分析了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油画创作  水彩技法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J205
   水彩创作与油画创作,二者在相互联系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将水彩技法融合到油画创作中,有助于发挥出水彩技法的优势,强化油画创作效果。采用水彩技法,可以使创作者的作品更加清晰、透亮,相比之下,油画主要以厚重为主,水彩与油画创作风格刚好呈反向关系。基于技法视角下,水彩能够有效地调和油画的整体风格,起到提升油画意境的作用,呈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此外,水彩创作与油画创作所使用的颜料具有一定相通性,即透明性。
  一、油画与水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人们对油画的第一印象便是厚重坚实,这与水彩形成相反的效果,但从材料上看,二者在透明性上存在一定联系。例如,将松节油、调色油等媒介剂加入油画颜料中,能够得到稀薄透明的颜色,从古典油画技法中可以总结出此特点。如果创作者一直使用的是直接画法,那么在学习油画的透明画法过程中,无论是做底还是画面制作,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但也正是这种失误,创作者会发现类似水彩,但又不同于水彩的效果,进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非常有必要全面分析、了解油画与水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其中的创作元素,从而为油画创作中水彩技法的使用打好基础。
   (一)联系
  油画艺术作品,其整体呈现出的感觉非常厚重,这与油画使用的颜料存在直接关联,对比之下,水彩画所呈现的效果则更加清新、洒脱。但综合分析油画与水彩画,二者有相同之处,比如,油画创作使用的颜料原本是非常厚重的,但经过稀释后,可以增加颜料透明性,同时,覆盖技法也是油画创作中非常常见、实用的表现手法。而水彩画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透明性,是水彩技法中的重要內容。对于油画创作者而言,想要达到增加油画创作的透明性,需要从画面整体平滑性入手,同时,还要不断努力,分析、研究水彩技法的应用方法,经过不断重复的实践,才可以进一步掌握水彩油画创作。创作者在开始创作时,应当从颜料、调和剂入手,把控好合适的比例,为画面效果做好基础铺垫。同时,也不能忽视油画与水彩的明显区别,对于创作者而言,想要更好的创作,需要了解并掌握水彩创作、油画创作之间的异同,并合理运用二者的不同与共同点,通过不断的研究,提升创作熟练度,有效发挥出二者结合后的优势。若想进一步提升水彩技法在优化创作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创作效果,创作者应当注重对油和颜料混合比例的把控,促使画面颜色搭配变化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出油画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二)区别
  油画虽然与水彩在颜料上都存在透明性,但毕竟油画不是水彩,二者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特质。其中两种颜料的调和剂具有很大不同,水与油本身就是对立关系,所以,加入绘画创作的颜料中,自然就会呈现出诸多不同,而这些特点会妨碍模仿水彩效果,但也正是此种妨碍作用,才可以呈现出更多的新鲜效果。虽然油画与水彩存在的这些不同会严重阻碍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的使用,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可以提升油画的创作效果,展现出丰富的艺术作品风格,提升作品感染力。由于油画与水彩的不同,比如颜料、调和剂,致使油画创作过程的调和剂在水黏性方面要明显高于水彩画,颜料更具有粘性、较高的稠度,所以颜料之间渗透性不同,油画的整体画面不会在短时间内彻底干,画面最终成型效果速度慢,所以,即使是使用相同的技法,水彩与油画效果也存在很大不同,虽然油画颜料具有非常明显的创作痕迹,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画面会更加平滑;而水彩画使用的颜料,其肌理更加丰富,渗透性也非常强,水作为调和剂,会非常容易干,致使整体画面斑驳、富有层次,不同调和油的运用,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水彩画中,水作为主要调和剂,而调和油的使用过程与之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如果使用大量的调和油,可以将颜料调和更加接近水彩,其中一些非常黏合的调和油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差异性较为明显。创作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颜料的把控,注重调和油比例,从而提升创作效果,使得接近预期效果。此外,油画颜料的颜色要更加明亮,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明显。而水彩画的痕迹相比油画创作要更加轻,透明度要高于油画。水彩画总体画面主要以明亮、清晰为主,充分利用水彩技巧,创新油画创作方式,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想要创作出不同的效果,需要创作者本身具备熟练的绘画技法,比如,留白方式的使用在水彩创作中可以达到提亮画面的效果,但如果加入白粉,则会导致画面粉气过重,直接降低了水彩画面的整体效果,相比之下,如果将此手法运用到油画中,不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反而会与水彩形成相互衬托的效果。
  二、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通过上文对油画与水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明确二者的关系后,可以更好的在油画创作中应用水彩技法。具体应用还需要结合创作者的实际情况,在材料、绘画技法以及调和油色等方面,有效融合油画与水彩,进而形成多样的效果,丰富油画创作。
   (一)材料对应的技法
  第一,留白手法。水彩颜色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颜色更加鲜明、明亮,不能运用油画创作中使用的覆盖法进行创作。此外,一些淡色、白色的使用,不会达到提亮效果的作用。因此,要使用留白手法进行画面弥补,从而有效增强画面生动性、表现力。
  第二,采用小刀等工具对油画画面进行上色处理,利用小刀刮过的画面,形成带有划痕的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油画画面。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作手法容易琐碎、杂乱,对创作者刀具把控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注意轻重、快慢,从而使得画面尽可能地产生变化。   第三,对印方法。借助本身具有肌理的物品,进行蘸色压印,进而增强画面的肌理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将绘画纸覆盖在玻璃板上,并大致画出颜色,等到快干时,让画纸离开,进而产生更加自然、优美的肌理。此外,创作者也可以自己刻模板,将不需要上色的部分进行遮盖,防止受到污染。
  第四,撒盐。在水彩创作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就是撒盐,这需要创作者把握好纸与盐的关系,将盐洒在颜色重的地方,可以呈现出较为斑驳、迷蒙的效果。
   第五,吸提法。这种方法主要就是针对画面中的颜料过多时,可以通过纸斤、海绵等工具,将多余的颜料吸走。
  第六,制底。制底方法可以起到改善画纸颜色、增强吸水性、丰富画面肌理的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视觉感染力。因此,创作者要能够灵活运用水彩技法,做到从实际需要出发,将其应用到油画创作中,通过水的特性,油画中的调和油,营造出一种水彩流动性效果。
   (二)水彩技法与油画技法
  将水彩技法运用到油画创作中,需要从作品特点以及具体内容出发,合理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创作效果可以呈现出来。与水彩作品色彩相比,油画作品会更加浓重,因此,需要注意颜料配比,做好颜色搭配。在一些画面处理上,需要采用非常厚的颜料涂抹方式进行铺垫,当然,对于一些想要呈现出较轻、较淡效果的画面,则可以运用水彩技法实施创作,从而在保证整体画面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增加油画作品的透明度。
  水彩干画法,主要方法是,分割一个完整的画面,让不同的部分被涂满,将此种方法运用到油画中时应当结合作品的特点使用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油画本身的色彩非常浓重,在颜色搭配以及色彩比例上需要把控好,很多油画的基础是厚颜料,但对于一些画面颜色较轻的创作,可以应用水彩技法,发挥出水彩本身的优势,通过合理调配颜料色度,在确保不会破坏整体效果的前提下,提升画面亮度。事实上,水彩画中可以采用多层次绘画方式,利用颜料的不同渗透效果,进行多次着色,但由于油画本身颜料就非常厚重,创作者需要结合实际创作需求和作品想要呈现的效果,合理选择水彩技法,通常情况下,湿画法是很多创作者的青睐,借此技法可以让画面整体更加光滑。在油画创作过程中,需要结合绘画顺序做好基础打底工作,在油画打底过程中可以运用水彩技法,以此达到提升意境的作用,营造出更加清爽的画面效果。
   (三)运用水彩技法调和油色
  基于油画本身所用材料特点,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油色不均匀的情况,而运用水彩技法,可以調整、改善此种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绘画程序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油色可以均匀涂抹。留白方式在水彩绘画中较为常用,但如果使用白粉,则会明显降低画面的透明感。对此,创作者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统一底色进行绘画,有效增加画面的变换性、层次性。由于油画颜料具有一种厚重感,可以借助调和剂的使用,赋予画面不同程度的薄厚效果,一般情况下,可以让底色颜料更加厚重一些,而后在调色时增加油的比例,进而增强画面的半透明感,保留自身颜色。创作者可以借助不同的调节比例, 改变创作效果,进而丰富多种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底色创作中白色的使用,采用传统油画技法可以利用白色的罩染呈现出亮灰色的效果,这样可以增强颜色神秘感,这一方法被很多画家青睐,并大量的使用到他们的创作中。
  (四)技法的融合使用
  干画法的运用在水彩绘画中非常常见。但油画材料本身不容易干,会一直处于湿润状态,所以,很难在油画中运用干画法。在油画创作中,在干了的油画基础上再次进行上色,会与之前的色层形成各自独立的画层,进而呈现出与水彩画不同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需要较为繁琐的创作过程,并且需要较长的创作时间。同时,不同的纸张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相同,例如,吸油性好,但粗糙纸张与光滑的油画布相比,由于渗透性不同,颜料流动性不同,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不同。此外,画笔不同,也会起到丰富画面节奏的效果,画框放置方式也会直接影响最终的作品效果。
   在油画绘画创作中运用水彩技法创作可以发挥出油的特点,让其增加画面流淌性,如同水彩画一般泼溅。水彩颜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挥发,从而产生斑驳的画面效果。通过水的调和作用,可以得到想要的色彩,在此基础上,通过绘画工具,或者直接将颜料喷洒在画布的方式,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按照这种水彩技法方式得到的颜色、形状非常自然、微妙。需要注意的是,创作者应当具备使用松节油的熟练性,从而更好的创作油画,利用画面颜色的丰富性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在此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吸取水和油的运用方式,运用水或者油制作画面效果、修改画面。这种技法一般常见于现代绘画中,整体效果非常明显,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从古至今,水彩画的概念得到了不断拓展,其内涵也更加广泛,内容不断被丰富。在现代水彩中,除了水彩色之外,也有透明水色、国画色等,而油画色、油漆、沙石等也是经常被使用的,当然,还可以混合使用上述几种不同的颜料。
   三、结语
   总之,对于油画与水彩画,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诸多不同,虽然如此,但创作者可以充分挖掘二者的共同点,将水彩技法运用于油画创作中,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运用不同水彩画种的技法,有机融合到油画创作中,提升绘画创作效果,这需要创作者打破传统的绘画思维,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寻找更有力的表现方式,赋予画面丰富的情感,丰富油画创作形式,增强作品艺术价值,促使技法在绘画创作中不断实践、升华。
  
  参考文献:
  [1]刘妍宏.论水彩技法在插画艺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9(10):127-128.
  [2]覃育艳.论综合材料在初中水彩课程中的运用——以贵港市龙山初中教学与探索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吴昊.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212-213.
  [4]吉钊颖.水彩技法的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8(17):137-138.
  [5]缪远洋.探析写意表现技法在油画创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3):155-156.
  [6]连文静.水彩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227-230.
  [7]王俊煜.水彩肌理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以及对我创作的启发与应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7年.
  [8]乐云.黄铁山水彩技法对我水彩风景画创作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其他文献
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是否实现了发展,教学是否达到了效果,质量是否得到了保证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
“跳与平衡”的相关运动能够促进婴幼儿基本动作的掌握,有利于婴幼儿身心的发展。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拟从活动材料的投放、组织活动的方式和家园合作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促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和新印刷技术的出现对于德国宗教改革推动深远,由之而来的16世纪的德国书籍印刷中广泛使用的铜版画和木刻版画使得个人能够通过印刷品在全欧
Python语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至今,它已被逐渐广泛应用于系统管理任务的处理和Web编程,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Python教学,是对学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教育更立体,更多元。幼儿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微信平台,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人生成长奠定基础。学校要通过微信公众平
摘要:本文对于西洋管乐器在练习法和演奏法中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客观的论述。音乐表现与技巧是缺一不可的统一关系,并探讨理性认识对于乐器演奏的意义和作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演奏方式以及学习方法。  关键词:理性认识 乐感 表达 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5   一、理性认识管乐练习中的超量恢复   理性的认识在学习演奏的过程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在学习演奏管乐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
当代油画是由传统油画发展而来的一种绘画艺术,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当代油画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具有艺术鉴赏力和一些特定的内涵,并要符合精神和
东北秧歌审美以女性角色的“稳”和“浪”特征为集中表达,“稳”在东北审美中即女性成熟美的显现,而“浪”则是东北女性野性美的表达。因此本文从东北秧歌在民间的田野状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