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飞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在现阶段是一个日渐热门的教育教学改革词语,与传统基础教育改革相比,它更侧重对学生的“三维目标”综合与整体的教育,而不是只侧重于书本知识对学生价值意识的构建。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素养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核心素养在现阶段是一个日渐热门的教育教学改革词语,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与传统基础教育改革相比,它更侧重对学生的“三维目标”综合与整体的教育,而不是只侧重于书本知识对学生价值意识的构建。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与传统知识教育完美融合为一体,则必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必须以坚定的目光解读核心素养,以全新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个体,以深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以奋发的精神迎接每一个挑战。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和学生一起飞,让学生领略到语文的迷人魅力,然后主动投入语文的怀抱!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竭尽全力在课堂上施展所有的“魔法”,比如说:“点燃学生的渴望之火,带着学生一起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拼命灌输,学生也许会积累很多知识点,可是,学生在课堂上早已失去了他们应有的活力,如同一潭死水,泛不起一点涟漪,完全处在被动接受状态,那试问学生又能真正学到什么?不过是尚且存有血肉的木偶罢了!你还指望学生有多期待你的语文课?例如,给学生讲解古典诗词中经典手法“赋”“比”“兴”的使用,如果只是一味地一板一眼给他们讲定义,等我讲完,却发现到最后他们除了做笔记,恐怕什么都学不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更形象更简单的方式诠释给他们听,甚至可以拿他们熟悉的歌词展示给他们看。比如歌曲《小芳》,我们可以把里面的部分歌词抄写在黑板上,“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加上音乐的渲染,学生立马活跃了,趁热打铁设计问题——小芳这个女孩子在人物刻画上有何特色?学生立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于是,慢慢让他们领会到“赋”这种手法的特色。这说明,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会让学生有了追求知识的渴望,他们不仅会主动要求去学,而且会带着无比的兴趣去学,当然就不会被动地等着老师布置一个又一个所谓的练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样自然是事半功倍!
  从单一的课本知识到较为深刻的理论知识,从本学科的知识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学生人生审美价值观念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语文的核心素养教育。又比如走下您的“三尺讲台”,走进(是“进”而非“近”)所有学生!
  北师大王宁教授曾提出:“核心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不论是个人的终身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都必须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自我学习的品格与能力。那怎样才能够自我学习呢?也许并不是单纯地主动学习课本知识就能称为自我学习,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地解读出自己的思想,能够有自己真正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拾人牙慧。这就要求学生应当有自己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所谓“思考力是种宝贵的品质”,古人也曾云:“学而不思则罔。”
  有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讲郑愁予的诗歌《错误》时,他让学生反复诵读,各种朗读,然后让学生各自谈自己的感受。刚开始有四五位同学真可谓是真知灼见,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的学霸然后为其称赞。随后,该老师又点了一名趴在桌子上的男生,那名男生懒洋洋地站起来回答说:“没啥感觉!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做的人才写的罢了。”此语一出,惊呆四座!只见该老师大手一挥,“对,你说得对!诗歌是什么,就是吃饱了没事做才能写得出来的,尤其是这种风花雪月的东西!”可是,立马有学生站出来反驳道:“老师,那杜甫呢?他可是在极度贫困中才写出了千古名句呢。还有孔子的学生颜渊,也是在极度贫困中依然坚持学习写作的。对此,您怎么看?”霎时,学生炸开了锅,在随后的课堂中,该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穿越历史的河流,和古代人来了一次思想的大碰撞,并以此来探索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巅峰是如何造就的。
  这一节课,带给所有人的是深深的震撼!教师的渊博与旁征博引,学生的渴求与上下求索,究竟是谁在成就着谁?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敢给学生如此“肆无忌惮”的机会?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尊重,来源于教师对他们的承认与肯定,也来源于教师精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但更多的,是来源于老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尊重与赞赏!正因为有了这种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才能真正给学生以思考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当中对于人这个概念的培养!
  又比如說:适时偶尔“仰望”学生,让学生带你飞!依稀记得这样一句话:“我们做老师的,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偶尔也要放低姿态,去仰望你的学生。”这句话至今是余音在耳!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懂得,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懂得了许多老师不知道的新鲜事物。所以,我们要勇于俯下身子,向学生学习,和学生探讨,教学相长。在课堂上,不论是师生对话,还是生生对话,老师既要扮演好自己的教师角色,给学生以适时恰当引导,又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积极向学生学习,利用他们的思维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比如《荆轲刺秦王》是高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文言文!当时,在分析荆轲最后刺杀失败原因时,我们一般归纳出准备不充分、秦舞阳胆小、秦王武艺高超等原因。可是学生马上提出疑问:如此重要周密的刺杀事件,荆轲为什么因为燕王一句“荆卿岂无意哉”而怒遂发?另有学生指出,其实在史料中记载,在太子请求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太子日日亲自拜访荆轲,而且送给荆轲大量的财物以及美女,满足他的各种需求,但荆轲每日依然吃吃喝喝,丝毫没有要去刺杀秦王的征兆。这本身就说明荆轲作为一个刺客,和燕太子丹的出发点不一样,一个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国家,一个可能是纯粹作为刺客而存在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这既是荆轲轻敌的重要原因,也是荆轲怒而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学生指出,文中对于秦舞阳的归纳其实也不一定正确。因为在《刺客列传》中有记载,“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所以如此看来,秦舞阳也未必是胆怯恐惧,世人流传,只怕是为了烘托荆轲的神勇高大吧?两位同学一说完,其他同学立刻投来钦佩的眼光,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因此,当课堂中出现了其他不同的声音时,老师更应该给予鼓励,给予包容,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回答是有价值的,而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答是荒唐的、可笑的、离谱的,否则,恐怕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了。用仰望的姿态欣赏学生,把教师的思维调整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之下,再带着这样的初衷去设计教学。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靠近你,愿意带你一起飞!
  其实,所有的学生,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给予他们不同的话语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你既要带着学生飞,也要让学生带着你飞,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飞!飞向梦想可以实现的地方!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古人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潜心修炼、努力践行于漪老师的寄语——有一点新思考,有一点新作为,做一个兼具专业自觉与教育情怀的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史记》这部著作是司马迁非常有名的作品之一,其可以称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分析与研究的。首先在于它具有特色的文学价值,其次在于从古至今的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诠释、认可和自我接受,即所谓的经典文学的构建。司马迁的《史记》能够实现自我的保值与增值,这跟该部作品的经典性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史记;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史记》这部作品可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拓展视野,丰富阅读经验,并通过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整本书的阅读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本文针对高中生《论语》的整本书阅读展开分析,分析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优化方法。  【關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逐渐受到重视。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在书籍的天空中尽情徜徉,品味先贤思想,体验百味人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助上一臂之力,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健康、全面成长与发展。然而,想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小学开始抓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于此,本
【摘要】对于比喻和比拟的两种修辞手法,虽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但在我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发现还有学生总将二者混为一谈,甚至还会张冠李戴。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帮助学困生对此两者修辞手法加以区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帮助其辨析:(1)從二者的概念入手,帮助学困生加以区分;(2)从二者的功能入手,帮助有学困生准确分辩;(3)从二者的种类入手,帮助学困生加以分辨;(4)从二者的异
【摘要】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编排体系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困惑,如何积极应对并化解,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笔者分享一些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首先从学习、学科、课标、教材角度,去明晰单元教学的目标意义;然后分别从不同单元和本单元内部去寻找语文要素的关联,确定学习生长原点和远点,找到学生能力发展路径;接着系统整体设计并组织这一单元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一课一得,逐渐习得策略,提升相
【摘要】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关键词】团结一致;良好习惯;坚强勇敢;勇往直前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具有良好习惯以及优良传统的班级,往往具有培养优秀人才的土壤,优秀人才或是
【摘要】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文章,进入文本;梳理结构,把握整体;比较揣摩,体会言语;前后勾连,读清意图。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原理,在这样的语言运用中,引领学生习得言语之才。  【关键词】朗读;梳理;比较;勾连;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停留于
【摘要】专业发展在青年教师教学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提升自己,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令我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点:拒绝偏狭功利,发现人性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摒弃世俗之气;追寻人文理想,探求教育诗意。  【关键词】吴非 ;《致青年教师》;教育功利 ;情感体验;教育诗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2018年12月26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承办“藏新粤跨区域‘互联网 教研’深度研讨交流活动”,笔者结合当天聆听藏新粤三地教师同课异构统编教材课例《大自然的声音》和同行专家点评,感受异域教师教学风采,汲取专家教育教学智慧,同时对统编教材解读有深层次的思考。笔者认为:用好统编教材,语文教师就要与编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创造性地领会教材编写思想,精准解读教材,发挥创造才能开展教育教学
【摘要】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中,有一颗熠熠发光的星异常璀璨,异常发光,它就是中国古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在语文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任谁也无法撼动。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净化,文学修养得以提升,个人情操得以培养,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古诗词的学习和教学,本文针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