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模式需要新的教学策略,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角。以利于复习备考教学。其实,复习教学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应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只要是能取得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学方法,都值得倡导。
  [关键词]高考 历史教学 策略
  
  江苏从2008年开始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在新模式下,历史怎样考,考查些什么,成为摆在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回避不了的难题。笔者通过对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利于2009年高考历史备考,权当抛砖引玉。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学校方面,大部分学校对高三的历史学科教学重视的程度不够。其次,教师方面,大部分历史教师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历史教学到底怎么教,尚没有清晰的复习思路,在教材的把握、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上缺乏灵活性,能力要求上不够到位,教学还处于一种摸索之中,很容易出现拿着新课程的“船票”登在课堂教学“老一套的旧船”上,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再次,学生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忧患意识。由于在高二时应对省里学业水平测试,不少学校的选修科停课,全力突击必修科,考完必修科后历史教学又必须赶进度,缺少了必要的概念解释与必要的知识拓展、迁移、转换等,致使出现“夹生饭”现象。这就造成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没有通史的整体框架,历史概念模糊不清,给复习增添了难度,直接影响了高三的教学与复习质量。
  
  二、应对策略
  
  根据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导向,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1.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历史科的教学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师要积极响应,全身心投入,更新观念,努力实践,积极融入新课程教学而不是不自觉地排斥。学生要认识到历史科作为高考的门槛科目,如果达不到B级,根本谈不上上本科。
  2.要加强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
  一是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用新课程理念使用教材、处理教材。比如新教材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主题不能割裂开来,要整体地看;同时打通模块,用文明史的理念整合一个阶段的历史全貌,把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整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是要研究与分析2008年的高考历史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难度不大,选择题较为新颖、灵活,非选择题则相对平和。这对于2009年高考命题是一种导向,2009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会延续“不出奇,但求稳”的趋势。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外地的信息和经验,和外地同行及时通气,以把握高考的方向和动向,及时地调整复习方略,建立复习的应变机制。
  三是研究教法与学法,改进教与学。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症结所在,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向45分钟要效率,力争每一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把改革教法、学法作为突破口,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三自”(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在教师指导下,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摒弃“满堂灌”。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要注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要力求专题思路教学,专题要化大为小,化整为零,问题引领,层层推进。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规范。问题点拨要准确到位,切忌思路不清,缺少规范。
  四是研究教材,加强教材整合。新教材是按照文明史的体系来编排的,因此教师应按照文明史的体系梳理现有教材知识。目前,大家觉得较好的做法是以必修Ⅰ为主线,把必修Ⅱ、Ⅲ以及选修内容整合到必修Ⅰ中。通过对教科书的整合教学,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完整建构。比如,模块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模块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可以按同一类别、同一时期、同一性质、同一方向、同一国家对教材内容分门别类地重新整合。整合中不仅求同,还要求异,加强比较,使学生在分类复习中能清楚地掌握某一专题、某一大类、某一国家、某一时期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在联系中求理解,在理解中求提高。教学中如此整合,练习的编制上也要作适当的整合兼顾。
  3.立足基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既是考核的重点又是能力考查的载体,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立足点。离开了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只能是空中楼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不管高考模式如何变化,通过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落实双基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教学时要立足基础,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为扎扎实实搞好第一轮的复习,一般安排以下导学程序:(1)明确本章考点。(2)根据考点将知识进行“定点”,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上,逐个突破,实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策略。复习的知识点要编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3)根据考点设置训练,在讲解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4)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差错和在往年高考中易错的知识点重新进行情境设置来考查,防止一错再错。
  4.要周密计划,细化环节
  高三历史教学要制定好整体计划和分段计划。计划的制定要集体研究,注重科学性,计划的执行要严格并注重督促。教学中要细化环节,加强思路教学和思维训练,积极建构知识体系,坚持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评技巧、求规范。
  5.要协同合作,加强集体备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课到底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学是否立足于学生,教师要始终提醒自己,这一堂课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是否觉得有收获、有体会、有体验。一堂课是否有效,还在于这堂课的讲解、练习与高考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备课上做文章,下功夫,充分備课。
  在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学必须加强集体备课。全组成员要互相协作,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全校一盘棋,打整体战。从时间上,保证每周集中活动一次,集中研讨上一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下周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练习;每天碰头一次,及时交流每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上,集体备课要研究新课标、省教学意见、考纲以及高考卷,把这些研究的结果落实到日常教学准备当中,落实到每一堂课中。从分工协作上,备课组在教案、学案以及练习编制上要 做到分工不分家,一人主备,众人研讨。
  6.加强训练,规范要求,狠抓落实
  高考复习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历史教师必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学科系统知识,又要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训练中要注重试题的精选,平时训练时选题要参照考纲样题,向上海高考题靠近,模拟广东、山东考卷和新课改地区调研测试题,加强背景问题的解析能力,抓两套主流教材(人教版和人民版)的相同之处。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落实,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该掌握的一定要掌握,力争不留死角,每一个知识点要落实到位,每一种题型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不仅要求教师教学思路和语言的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文字表述的规范和应试技巧。例如,在做客观性试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首先运用排除法,将表述不科学的题肢去掉,然后运用比较法,从题肢与题干的相互关系中找出不同范围、层次、侧面、条件上反映题干内涵与外延的规定性的正确题肢。做主观性试题时,应该:(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不要答非所问。(2)要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3)答题时要有理有据,观点清楚,并层层展开论证。(4)答题时要条理清楚,观点正确。在日常训练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做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7.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在作业或练习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补救措施,加强个别辅导,尤其是语数外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定要确保其历史学科的学习同步增长。平时练习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可设计平行题让考生选做,也可出一些具有多元、多解答案的题目,给予学生答题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以体现教学与高考的探究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8.应关注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70%以上的试题以新情景的形式出现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学会将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提高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直至解决的能力。
其他文献
当代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塑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优化作文评语的重要性谈了点看法,也对优化作文评语的具体做法谈了点体会。优化作文评语的具体做法就是:赏识性的评语,能调动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情感交流式的评语,可以抚慰学生的心灵;文质兼美的作文评语,可以让学生受到熏陶。  [关键词]优化 评价 激发 提高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
在语文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出课堂在语文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下面,我就根据近几年来的从教经历,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初步的探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来说,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相反,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12月5日新华视点)  一个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和业务素质水平,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教好我们的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效率,本人就此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首先,和谐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是一堂高效率英语课的前提条件。我们教师要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随时随地去关心我们的学生,爱护我们的学生,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章言简意丰,只有37个字。虽然是文言文,但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疏通大意,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古今中外的佳作,无不散发着人文思想的光辉。学语文,其实也就是领略思想,感悟人生。课文永远都只是例子。如何使这篇短小精悍的神话更具有生命力,让学生所得更多,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小文章也有大智慧,我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大智慧挖掘出来。这也与语文新课标的“情感态度
前几天一个男同事跟我说,“带孩子去看《麦兜当当伴我心》了,太搞笑了,给我乐的啊…”我说你一定是没看懂,因为“麦兜”从来不是拍给小孩子看的,也不是你看过之后只觉得很乐呵便了事的。麦兜是谁?他不是大侠,确切地说,是一只猪。一只有点蠢、有点慢、有点笨的卡通猪。这个猪一样的孩子,一直以来都很笨,笨的果然和猪一样。除了比一般的猪可爱和干净,他没有什么闪光点。在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里,他从不拿别人做标准,更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高考英语复习中长期存在的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从阅读心理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应试中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变异的多种因素。并由此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矫正学生阅读心理偏差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英语 阅读心理 原因 对策    一、阅读心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英语阅读能力是构成高中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阅读能力在目前这种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考试中,起着举足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在人文精神的构建上立足于工具性,以一个话题照亮一组材料,像一棵扎根于土地的生命之树,努力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精神的成长,因而具有超越感性及狭义理性的真趣、情趣和理趣。  [关键词]人文性 构建 话题 板块 知性 体验 真趣 情趣 理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下的结论。语文工具性的体系,教材经过多年的锤炼,早已形成。那么人文性呢,在教材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有趣、难度是否适中,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以“气候”(第3课时)的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学习任务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1.研读课程标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