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and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人格塑造,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情感发展特点,在对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分析,对文章人物内心世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把儿童领入一个广阔的情感天地。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感受文章中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正义与非正义,矛盾与非矛盾,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这样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动脑,去说。这样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广泛的阅读,对塑造学生的人格也起着重要作用。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我深知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因此,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精心挑选图书,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高尚的人,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他们带到美丽的世界,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
  
  二、 在欣赏人格魅力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现代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等个性缺陷,这对他们的学习成才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可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受到感染,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我常常利用榜样和名人故事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如人教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先生、《詹天佑》中的詹天佑、《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总理,苏教版《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桑兰、《征服世界第一高峰》中的登山队员等,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好典型。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榜样群体,如处处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雷锋;身处逆境、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困难和危险,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发明创造的爱迪生;顾全大局,以惊人的毅力做出自我牺牲的邱少云……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身上处处体现着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可称得上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人物,深受学生的崇拜。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展示、性格分析、朗读体味、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受到人物高尚品质的感染,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参照榜样,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 运用作文教学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四、 在课外社会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每年的寒暑假和五一、国庆的两个长假,都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好机会。其实,让小学生作调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作一次,他们就会觉得比写作文要有趣得多。去年五一节,有个学生为了调查假日人们都喜欢做些什么,便来到热闹繁华的闹市区。一个上午,陆续问了二十个路人,最后得出结果:四成人会选择旅游,两成人喜欢购物,两成人愿意呆在家中享受清闲,另有两成人的选择五花八门。该生的调查不仅得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也越来越高了”,而且从这次的调查中,切身体会到与人打交道的滋味。
  学生的调查可谓丰富多彩:小区居民对上网态度的调查,小摊、菜市场、超市蔬菜价格的调查,家长、学生、老师对减负看法的调查……这些有益的社会调查,不仅使学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他们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科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带领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教材中的生动事例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门峡市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拟声词是独立语中的一种,又称为“象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的效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鲁迅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这类词语,给人以强烈的音响形象感,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音响描摹自然,寄托作家生活理想。    运用拟声词描摹自然音响,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故乡》中写月下瓜地:“月
在我国,学校教育是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则是学校总体结构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在学校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工作的老师,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充当着“班集体灵魂”的角色,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双重重任。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要想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培育,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转变自
摘 要:主题单元复习是知识体系的深化、再构造和再应用以及学习能力与方法提升的过程。本文以“气候与人类活动”主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为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从课程标准整合、知识结构梳理、学习情景创设、学案系统化编写等角度探讨初中地理主题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单元复习;气候与人类活动  目前,初中地理复习课中仍普遍存在按教材章节顺序对知识点和区域案例进行简单重复与记忆,忽略教
作文是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想使学生的文章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就必须要不断加强作文训练。要真正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累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如果没有素材或者材料不够充分,根本就谈不上作文,要写好作文更是不可能。因此素材的积累对写好作文来说非常重要。可是怎么样去积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校政治组率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并积极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创设了一种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以导学案导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模式。以下是我校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实用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突出“实用”二字,我们认
《新感觉派小说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之一种。选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徐霞村、黑婴、叶灵凤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共二十三篇。  新感觉派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支流,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受欧洲表现主义、结构主义文学的影响,创作上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印象投进客体中去,以创造对事物的新的感受方法,创造所谓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把追求新奇的感觉,
经历了伦敦奥运会的一系列事件,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我有点激动,为什么?我们诗文孙杨破纪录,被质疑!我们双羽战术运用,被说消极比赛!我们自行车夺冠,被说申诉要罚款!赛后确认错判丁宁,却不道歉!陈一冰被“亚军”!呈现“势如破竹”之势的中国体育遭遇世界的围攻,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也在遭受侮辱。  这就是伦敦奥运吗?  《温哥华太阳报》发表观点:“现在看来,伦敦奥运会似乎正在努力成为有史以来最差的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穿越了时空隧道,跨越了世纪长河,直到今天,仍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启发教育  孔子创设了启发式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就是说不到学生反复思考仍不得其解时,不要轻易将答案告诉他。注重了主动、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了学生的个体性。他主张因材施教,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分别予以指导。根据学生
中国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的风筝就是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人们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为此,我园选择了《风筝》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带领幼儿进入这独特而绚
摘要:本文以高三微专题复习之“安徽宣城传统造纸业的经世沉浮”为例,通过“情境感悟,渗透文化”、“文化为体,探寻原理”、“践行文化,提升情感”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地理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傳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也凝聚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