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风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现代大众社会的普遍境况。英语俚语“跳上有乐队的马车”(jump on the bandwagon)就是跟风、随大流、赶浪头的意思。该俚语的词源和演变历史都表明,跟风的出现和民主政治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大众娱乐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48年,美国著名马戏团演员丹·赖斯(Dan Rice)用马车上的乐队表演来帮助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竞选美国总统。随着泰勒的当选呼声渐高,不少政客都登上那辆马车,向公众暗示自己和泰勒关系不错。“跳上有乐队的马车”一词随后诞生,用以描述政治选举中的见风使舵和趋炎附势。到了20世纪初,用热闹的乐队马车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成了美国竞选活动中的惯例。“跳上有乐队的马车”一词的使用范围也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泛指各种赶潮流的行为。比如,“jump on the iPod bandwagon”,直译是“跳上iPod的乐队马车”。实际含义是,因为iPod很流行,便效仿他人使用iPod。
在微观经济学中,还专门有一个术语叫“乐队马车效应”(bandwagon effect)。它指的是某一个商品购买的人越多,人们对于该商品的偏好也就越强。也就是说,人们的购买决定并不纯粹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个人的偏好,而是受到其他购买者的影响。葛优在神州行广告中的经典台词“我挑神州行的卡,就和找饭馆一样,哪家人多我进哪家,……我相信群众”就是乐队马车效应的一个例证。(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1848年,美国著名马戏团演员丹·赖斯(Dan Rice)用马车上的乐队表演来帮助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竞选美国总统。随着泰勒的当选呼声渐高,不少政客都登上那辆马车,向公众暗示自己和泰勒关系不错。“跳上有乐队的马车”一词随后诞生,用以描述政治选举中的见风使舵和趋炎附势。到了20世纪初,用热闹的乐队马车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成了美国竞选活动中的惯例。“跳上有乐队的马车”一词的使用范围也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泛指各种赶潮流的行为。比如,“jump on the iPod bandwagon”,直译是“跳上iPod的乐队马车”。实际含义是,因为iPod很流行,便效仿他人使用iPod。
在微观经济学中,还专门有一个术语叫“乐队马车效应”(bandwagon effect)。它指的是某一个商品购买的人越多,人们对于该商品的偏好也就越强。也就是说,人们的购买决定并不纯粹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个人的偏好,而是受到其他购买者的影响。葛优在神州行广告中的经典台词“我挑神州行的卡,就和找饭馆一样,哪家人多我进哪家,……我相信群众”就是乐队马车效应的一个例证。(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