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许多教师忽略了低年级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把二者割裂开来,从而陷入了写作教学的困境。把本来简单的写作教学搞得很复杂,使学生不敢写。怎样才能走出这个误区,把读写有效结合起来呢?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低年级……知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苏霍姆林斯基语)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寻找读写结合点,巧妙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清澈的湖水》一文中出现了许多有特点的词:“白色的浪花”“展翅欲飞的雄鹰”“变幻的山峦”;“不满地看了她一眼”“紧紧地攥着面包纸”“飞快地向前跑去”。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前面的修饰语,并问他们:“这个词还能换成什么?”学生回答:“翻滚的浪花”“跳跃的浪花”“翱翔的雄鹰”“连绵起伏的山峦”;“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偷偷地看了他一眼”“不安地看了他一眼”……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密切了文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又如《难忘的一天》一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我忘不了这一天,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非常”、“十分”、“特别”“很”……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格外’的意思,还知道了与‘格外’意思相近的四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
  二、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写作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读是写作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和再创造。
  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才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写话实践提供仿写的依据,通过反复练习、借鉴,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经典篇段,进行读写结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學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他们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案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有一篇小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仿写。孩子们兴味盎然,面带笑容,有的不知不觉地念了出来:
  谁和谁好?/鸟儿和树林好,/树林张开双臂,/把鸟儿拥进怀抱。
  谁和谁好?/阳光和植物好,/阳光洒大地,/植物快长高。
  谁和谁好?/我们和老师好,/老师爱我们,/我们开心笑。
  ……
  案例二:《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儿童的心灵,如水晶般透明,有着蓬勃向上的力量。学了课文后,我引导他们了解了原诗的特点,进行仿写。
  通过仿写,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产生了写诗的冲动。通过这篇课文的读写教学,不但提高了孩子的写话能力,而且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看孩子的作品: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一栋漂亮的房子。/让灾区的小朋友们/也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不会在寒冷的晚上缩着身子,想念妈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流浪的小猫/画一个温暖的家。让流浪的小猫/也有了一个爱他的主人,/不会在寒冷的野外,到处流窜,默默哭泣。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干旱地区的人们/画一弯清泉。/让干旱地区的人们/也能喝到甜美的泉水,/不会再看着干裂的土地,/无可奈何,摇头叹息。
  ……
  案例三:在《清澈的湖水》一文中,出现了几个比喻句。教学中,我没有讲语法知识,而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孩子们体会到句子的生动形象,而后进行练习。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只小白羊。”“天上的白云像好吃的棉花糖。”“小明的头发像一个鸟窝。”“枫叶像美丽的彩蝶。”“湖里的小船像弯弯的月儿”……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丰富、延伸课文内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创造性地理解、感受、评价、欣赏文本。
  2.展开丰富想象,进行读写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本中那些有深意,充满人文内涵的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深化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比如:学完《浅水洼里的小鱼》,我让孩子们进行想象练习,假如你是被小男孩扔回大海的那条小鱼,你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因为孩子们理解了课文,懂得了关爱生命,也懂得了感恩,写起来很轻松,而且写出的内容纯真、真挚。
  学完《窗前的气球》,我问孩子们:“假如你是科里亚的伙伴,你用什么办法,表达对科里亚的关心和问候?”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并写了出来。“我会扎一个风筝,写上祝福的话,让风筝飞到科里亚病房的窗前……”“我会给他写封信,让照顾他的护士阿姨,送进去……”“我也像科里亚的伙伴们一样,给他一个带笑脸的气球,让它飘到科里亚的窗前……”
  这充满想象的读写结合,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教师用心研究教材,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就会学有所长,学有所得,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赵斌,生于1969年7月。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硕士,毕业创作《中国留学生》获慕尼黑美术学院第一名和Laura und Lorenz Reibling基金会大奖。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和德国。作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电影企业的发展。而电影企业如今受到了疫情的极大冲击。鉴于此,在本文中,首先对电影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疫情对电影企业盈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企业;盈利模式;产业链  一、引言  19世纪末,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电影应运而生。电影的发展是以与其相关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该公司的罗宾斯 4 4RH天井钻机装备 132kW的液压动力 ,可钻凿孔经 1~ 1.8m的天井。 1.5m孔径的天井可钻至 30 0m深 ,小孔径则可达 6 0 0m以上的深度。最大扭矩下 ,钻机仍可有每分钟 12
摘 要: 高效课堂就是要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思想,激励学生的思维,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干得到培养,创新激情才干得到激发,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精神 良好氛围 多种教法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面临新的挑
在当今时代,经济与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体系中进行改革创新是当前教育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声乐教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课,能够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的声乐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在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融入多元文化
期刊
摘 要: 教师的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特点入手,详细体阐述语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表征,通过语言特点的规范性、科學性、生动性、情感性等方面表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
摘 要: 在教学中,作者尝试从“鲜活”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拥抱生活情境、关注教材语言情境、媒体展示动态情境和表演创设情境等多个角度,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作文。  关键词: 情境 作文兴趣 生态作文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学生熟悉,有鲜活体验的内容,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用笔动脑将它表达出来。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
摘 要:以下文章将从几个方面阐述从19世纪开始至今发生的并购演化过程及背后的一些实际意义,再从世界的并购、重组演化史过渡到当下中国各个企业之间面临的并购及演化途径,探索是否因为时间与年代的不同其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具体国内并购形式将以案例分析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并购;模式;动机  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J.Stigler)说过: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
摘 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中之中的地位。三年级学生初涉写作,往往问题较多,不会观察,不会表达,是最突出的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起步作文 观察训练 观察方法指导  “万丈高楼从地起”,对作文教学来说,观察训练是基础。一线语文教师该如何做,才能抓实这个“奠基工程”呢?钱梦龙先生说:“学生智能的潜力很大,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开发罢了。我一直想学生有巨大的智力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