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效果分析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基本上以自闭症学生为主,他们的共性是不听指令、眼神飘忽、回应少、语言发展明显迟缓、兴趣刻板狭隘、没有模仿能力、情绪问题比较突出等,他们大部分都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当中。根据调查,现在全球每年约有6700万人患有自闭症,山西省有自闭症患者约10万人,为他们做康复训练是最难的。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自闭症学生都喜欢在水里玩水、听水声。那么,他们能不能游泳呢?经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游泳是对自闭症学生最自然的一种康复治疗。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笔者联系并确定了游泳馆及教练,大胆地尝试让学生学习游泳。
  通过两个月的训练,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游泳后,情绪相对稳定,专注力和协调性也有了提高。此外,学生也更加守秩序、听指令,并且在语言、人际、沟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刚开始训练是由学生家长一起和学生参与整个训练活动,在过程中家长听从教练指令,辅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常规活动,包括从排队进门、换裝、锁柜、训练、游泳到结束后的洗澡、换衣、拿物品、排队出门的整个过程。同时,家长还能引导孩子进行如何乘车、如何刷卡及回家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不一样,进步点也不同。一位女学生身体较胖,平时爷爷奶奶很娇惯,从不做家务。刚开始训练时,在游泳池里一动不动,因为身体胖,又带着漂浮带,所以就在池子里躺着悠闲地漂。可是两次以后,我发现她不再懒了,能自己系漂浮带,并且能在水里游上一会,胖人浮力大,她学得很快,自己游完出来还能自己洗澡。可见,游泳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还有一位男生,以前说话总是重复别人的语言,接触游泳训练后,重复性的语言少了,而且还能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尽管教练在纠正错误时,必须扶着他的头,他才会注视教练,但他的进步是最大的,经过训练,他已经掌握了自由泳、蛙泳、仰泳技术,现在准备学习蝶泳。
  参与游泳训练的自闭症学生的共性是一进泳池就兴奋不已。为此,教练总会先让他们在水里自由发挥,兴奋劲过了再让他们上岸学动作。这样边讲边指导,学生很听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教练的指令。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一名家长太过于着急,学生在水中不敢低头时,家长就摁住学生的头,让学生有了抵触的心理,一直和他在水中闹情绪发脾气。我就问家长:“你为什么一直摁他的头呢?”他说:“我和他妈都很忙,好不容易来一次,我就想让他学得快一些。”我告诉他:“太过于着急,对谁都没有好处。自闭症孩子一旦有了逆反情绪,他是不会再和你继续往下做任何事情的,你试着放松自己的心情,慢慢尝试以他为主来作引导,他会用实际行动给你回报的。”家长听了后积极配合,那位学生现在很享受游泳,家长也学会了如何控制情绪。
  正常儿童学习游泳需要10-15天,自闭症儿童学习游泳可能要3至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能让自闭症学生有明显的康复是值得的。学生的进步就是教师最大的回报,我相信,坚持游泳训练一定能让自闭症儿童更加独立、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相对而言,高中政治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其教学,不仅对学习效果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毕竟高中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内化,并付诸于言行。如何释放政治课堂情感的“温度”已经成为当前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民主情境,在平等氛围中对话  对于现代课堂教学而言,对话是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丰富的生活性与理论性,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综合修养的思想性课程。教师应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品德課程回归生活,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与乐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陶冶道德情操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同时,教师要
期刊
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在品味中感知,在赏析中领会,在比较中积累,打造一个多彩、生动的小学语文诗词课堂。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诵、积累经典诗词,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亦能在教师引导下感悟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
期刊
语文属于语言工具类型学科,知识内容的特殊性较为明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只有结合语文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组织形式加以调整,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识字教学,教师要对识字教学内容和需求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加以培养。  一、教学情境导入,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在针对识字教学
期刊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由于缺乏写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会觉得写作文很吃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不利于作文的教学。作为教师应把握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经历,探讨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中年级学生写作教学,采用优秀范文作指导,从仿写到学习写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到会写、愿意写和爱写,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一、仿写的基础:研究习作范文  在教学过程
期刊
语篇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立足语篇,扎实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看等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以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 Dream job”的Part A为例,浅谈如何提高语篇教学课堂实效的策略。  一、以新词教学为突破口,增加教学容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在英语学习中,如果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如果
期刊
比较,是训练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借鉴表达技巧。通过对两篇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借鉴,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还能助力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与《诺贝尔》这两篇课文,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叙事表达,都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探寻表达奥秘,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承担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探究有趣的数学问题,发现有趣的数学奥妙,把学生领进神奇的数学世界,领略数学的魅力,自主地学习、探究,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巧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实效,注重回归教学的本色,让学生体会阅读教学的真滋味。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朗读教学是一种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多元化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以及意蕴有深刻感悟,同时也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丰富的朗读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过程中充满琅琅读书声。  一、情真意切的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像小说、戏剧这样的叙事性作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小,而综合来看学生需要学习的这些课文,那些属于文学史上现代、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几乎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在教材所选的诸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几乎都是立体而典型的,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这些作品时,需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从不同的切入点解读一个人物,进而对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外貌神态架骨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