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朗读方式 提升朗读能力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实效,注重回归教学的本色,让学生体会阅读教学的真滋味。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朗读教学是一种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多元化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以及意蕴有深刻感悟,同时也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丰富的朗读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过程中充满琅琅读书声。
  一、情真意切的朗读,引发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都是情真意切之作,在這些文本的学习中,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总会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真情实感,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时,教师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文本情感,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促进学生的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教师就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走进这首诗的作者——王维,了解这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这首诗创作的时候,只有15岁的作者自己在外漂泊,小小年纪远离家乡,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思乡之情。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朗读这首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有过离家在外不能回家的情况吗?那时候你的心里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情感回忆,很多学生在上学期间也有想家的思想活动,于是他们纷纷畅谈自己的感受,回忆自己在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后,想要回家的迫切希望。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这首诗进行体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诗中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再次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由于学生对于作品中王维内心的形影孤单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有了自己深切的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做到了真情流露,教学效果突出。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文本的真情实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进行体会,对文本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让学生和文本展开心灵对话,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借助想象朗读,提升语感能力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朗读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真滋味,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高效朗读。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激情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具体内涵,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蒲公英》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体会文本的基本内容以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处理这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获得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激情朗读。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想将文本的情感读出来,提升自身的语感能力,就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体会。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文本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琢磨,如在文本中写到‘金光闪闪的’与‘黑黑的’的情境时,小种子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每一个小学生就像是变成了一颗种子,走进文本的具体情境,体会文本中描述的种子的心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大胆想象。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主动朗读,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质疑朗读,展示自我体验
  在指导阅读时,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进行朗读,这也是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有效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能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例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教师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贯彻“以疑促读”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解决疑惑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篇文本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她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在文本结尾出现的省略号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有的学生就抓住这样的句子进行质疑:“老师,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还使用了省略号?有什么话不能说出来吗?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于是大家积极讨论起来,经过大家的合作探究,学生认识到这些正是作者的精心设计,让大家体会到文本中的主旨之后,还感觉余味无穷。在这样的个性化体验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文本的独特韵味,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自主质疑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训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就是在质疑中朗读,通过朗读解决疑问,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四、角色体验朗读,升华感悟认识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体验教学也逐渐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同时也因为形式的活泼让学生非常喜欢。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会,而角色体验的朗读形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一课时,教师就采用了角色体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会,让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明确《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是一则神话故事,很多小学生都对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学们,看得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则小故事,那么,你们愿意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将这篇课文以角色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吗?”学生听后更加积极了,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能让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总之,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投入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真正走近作品、品味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琅琅书声盈满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英语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其教学体系尚未完善,为了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发现英语绘本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英语绘本用少量的文字、大篇幅的精美图画,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故事的内容,丰富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记忆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式,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帮助。
期刊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都源于对生活经历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内容上不能脱离生活,从形式上不能脱离学生的体验、感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用智慧去體验。  一、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促进体验学习  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不同于成人。成人的思维广阔、认知丰富,而儿童则不同,他
期刊
相对而言,高中政治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其教学,不仅对学习效果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毕竟高中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内化,并付诸于言行。如何释放政治课堂情感的“温度”已经成为当前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民主情境,在平等氛围中对话  对于现代课堂教学而言,对话是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丰富的生活性与理论性,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综合修养的思想性课程。教师应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品德課程回归生活,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与乐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陶冶道德情操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同时,教师要
期刊
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在品味中感知,在赏析中领会,在比较中积累,打造一个多彩、生动的小学语文诗词课堂。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诵、积累经典诗词,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亦能在教师引导下感悟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
期刊
语文属于语言工具类型学科,知识内容的特殊性较为明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只有结合语文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组织形式加以调整,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识字教学,教师要对识字教学内容和需求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加以培养。  一、教学情境导入,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在针对识字教学
期刊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由于缺乏写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会觉得写作文很吃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不利于作文的教学。作为教师应把握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经历,探讨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中年级学生写作教学,采用优秀范文作指导,从仿写到学习写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到会写、愿意写和爱写,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一、仿写的基础:研究习作范文  在教学过程
期刊
语篇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立足语篇,扎实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看等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以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 Dream job”的Part A为例,浅谈如何提高语篇教学课堂实效的策略。  一、以新词教学为突破口,增加教学容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在英语学习中,如果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如果
期刊
比较,是训练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借鉴表达技巧。通过对两篇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借鉴,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还能助力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与《诺贝尔》这两篇课文,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叙事表达,都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探寻表达奥秘,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承担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探究有趣的数学问题,发现有趣的数学奥妙,把学生领进神奇的数学世界,领略数学的魅力,自主地学习、探究,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巧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