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铜鼓文化在幼儿园的应用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铜鼓文化主要盛行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是广西地区的本土音乐,其中,广西东兰县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大力鼓励学校开发具有地区或者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为了让学生了解铜鼓文化,将铜鼓文化融入到学习课程,本研究通过到民间走访、搜集、二度创作的方式,探索铜鼓文化在幼儿园发展的方法与路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铜鼓文化;民族特色;融入
  引言:
  铜鼓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随着历史流转和现代乐种的不断丰富,铜鼓艺术的印记逐渐淡化。为了能够完整保留铜鼓艺术的“原汁原味”,很多艺术工作者开展了很多针对铜鼓艺术的走访、调查工作,近两年,铜鼓艺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鼓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极其重要,探究铜鼓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发展,是当前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
  一、铜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铜鼓的起源,在民间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铜鼓由诸葛亮在南征时,用以“白天煮饭,晚上报警”制作;另一种说法是史料中所称的“骆越之鼓”,相传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战争之时,为鼓动士兵气势,仿照民间工艺铸造。在少数民族中,关于铜鼓的传说更加生动与宽泛。但是据史料记载,铜鼓文化大约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由生活在红水河流域一带的濮人使用铜釜创造,自此,铜鼓艺术主要向中国四川以南的地方流传开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由于铜鼓艺术的小众化,大部分的民族和地区都不再使用铜鼓,只有很少一部分地区和民族,还保留着演奏铜鼓艺术的古老传统,这些地区如今也成为了铜鼓艺术主要的可考详之地。
  二、铜鼓文化的保护
  广西东兰县,是铜鼓文化依然盛行的小部分地区之一。东兰县现今保留下来的铜鼓,从过去出土的文物来看,传统的铜鼓有鼓面、鼓腰、鼓足和纹饰,不同的年代呈现着不同的纹饰,这些都是前人们的匠心之作。
  东兰县及附近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以铜鼓文化为代表的,包括歌谣文化、稻作文化、蚂拐文化等多元性、独特性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遗产。密洛陀古歌、壮族山歌世代传唱;壮族的扁担蚂拐舞、瑶族铜鼓舞,声声不息。至今为止,东兰县还一直保持着每逢重大事件,敲打铜鼓、跳铜鼓舞蹈的习俗。
  东兰的铜鼓文化是一种宝贵的国家文化财富,在时代的变迁下,它呈现给了人们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铜鼓文化十分值得被尊重,值得被保护。
  三、铜鼓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
  铜鼓艺术不同于其他打击乐器,它是铜鼓之乡的礼仪大器,因此传承与发展铜鼓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融合性理解,促进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东兰作为享誉世界的“铜鼓之乡”,每一个东兰人都应担起“铜鼓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任。从幼儿园开始开展一些简易的关于“铜鼓音乐”、“铜鼓舞蹈”课程,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感受到“铜鼓”产生出来的韵律和舞蹈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潜移默化,他们的成长,无形中使“铜鼓文化”也得到传承——这其实是对“铜鼓文化”最好的保护。
  四、铜鼓文化在校园中发展的措施
  1.营造校园氛围,探究铜鼓文化
  在幼儿园开展关于“铜鼓文化”的简易课程,首先要让孩子们加强对铜鼓文化历史的了解。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调动孩子们好奇心,充分发挥孩子们对铜鼓文化发展的想象力,还可以利用视频短片的形式,积极向孩子们展示铜鼓雕塑以及工艺品,促进孩子和教师之间的铜鼓文化交流。
  2.展开实践活动,传承铜鼓文化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铜鼓文化竞技实践活动,例如让孩子们认识铜鼓乐器,学会聆听铜鼓敲打的旋律等,引导孩子自觉辨识铜鼓的文化和演奏韵律,为铜鼓文化的传承做好基础性的引导工作。除了孩子们参加铜鼓文化竞技活动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和家长互动,共同排练《铜鼓声声》《敲起铜鼓尼呀嘞》等舞蹈,在家长的串联和配合下,向孩子们展示铜鼓舞蹈的魅力,加强孩子们传承铜鼓文化的实践性活动,增强孩子们参与铜鼓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铜鼓文化建设
  铜鼓文化建设需要设备采购费,人员培训费、活动开设费等费用,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园关于传承铜鼓文化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学校举办铜鼓文化活动,便于孩子们学习铜鼓音乐,传承铜鼓文化。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教师对铜鼓文化的研究力度,争取更多国家对铜鼓文化的专项保护和研究费用,通过更多新的研究形式,为铜鼓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推进铜鼓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4.成立研究小组,保护铜鼓文化
  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全民性的活动,作为东兰县的学校之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铜鼓文化的保护。学校可以牵头成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小组,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推进对铜鼓文化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并在幼儿园开设简易的铜鼓文化保护课程,在幼儿时期开始熏陶、陶冶,这一定是东兰县铜鼓文化保护的创新性途径,加强幼儿时期的熏陶、陶冶,又促进铜鼓文化在社会和学校更加广泛的传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铜鼓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临铜鼓文化受众群体小众化的现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銅鼓文化带进校园,通过引导孩子们认知、了解铜鼓文化,扩大铜鼓文化的受众范围,加强铜鼓文化在“铜鼓之乡”以及全世界的传承性和保护性。
  参考文献:
  [1]韦丹凤.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传承与村落发展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9):84-89.
  [2]王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探析——以贵州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3,5(2):75-79.
  [3]石钰华.广西东兰地区铜鼓节奏特点的传承与创新运用研究[J].丝路视野,2017(11):54-55.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课题《铜鼓文化进校园与传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C422@)的课题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2015年精准资助的要求被提出之后,作为精准资助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是全社会重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各个学校中都有贫困学生的存在,如何促使贫困家庭子女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摆脱贫困,那么本文就建档立卡子女的教育展开研究,并给出可行举措。  关键词:建档立卡;子女教育;举措  引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情况直接关乎着其家庭未来的发展,也是权衡一个社会家庭子女教育情况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综合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之中去贯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初中生物  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断增加,它比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增加学生的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形成逻辑思考能力。本文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逻辑思维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运用新
期刊
一、主题说明  本课的灵感来源于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的音乐欣赏课《森林狂想曲》。乐曲中欢快的主旋律、鲜明的形象,以及乐曲中的森林里各种动物、昆虫声、鸟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身临其境。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认识了许多小乐器,并能将其运用到平时的“演唱”、“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去的。现在的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让学生们去发现自己身边有意思的声音,
期刊
摘 要:合唱是音乐艺术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声乐艺术最高表现的形式,随着合唱不断的发展,因童声合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色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而童声合唱教学中发声训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发声训练;童声合唱;教学  引言  发声训练在童声合唱的教学中起着很多关键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发声训练可以帮助团员们达到不同合唱作品想要的效果,因此发声训练在童声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发声训练在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因此,应当将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以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奠定良好基础。在交通运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予以改革,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效果,且能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之后分析了交通运
期刊
摘 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学科必学的科目,轮系的计算是机械基础中很重要的章节,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是每年职业技能理论考试的大题。在高职扩招和中职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不仅对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更好更快地了解与掌握轮系计算的知识点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来解决定轴轮系计算问题, 探讨了“1+1+X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定轴轮系计算课堂中的应用。前“1”即带传
期刊
摘 要:由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张恩思副教授主持,陈苗苗、杨月、孟旭共同参与研究的《基于“教育舞蹈”理论的西部地区舞蹈师资培训体系推广及研究》,系四川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为17SB0934。该课题课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一定的创新性,于2016年9月立项,于2018年9月结题。  关键词:拉班理论;教育舞蹈;舞蹈教师培训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西部地区人口众多, 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长期以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结合我校对德育课程的重视发展,对班级德育课程体系的落实研究出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了中学生和班级中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对比中,寻找适合我班学生班级发展的特点方式方法,浅谈了班级班委角色认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核心领导力培养的几个观点。  关键词:初中生 班委核心能力 角色认识 主观能动性 示范引领  一 研究背景  1 我校德育班级课程简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
期刊
摘 要:正处在身体各方面机能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初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在科学文化知识领域迈出自己的一步,也同样需要通过体育课和必要的体育活动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对任何一名学生而言,两者缺一不可。但因为部分原因,目前初中体育课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学生的体质训练并不理想。本篇将就初中体育课存在的两点主要问题和对此提出的三点建议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强化;身体素质;训练  引言:  从早到晚只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