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歌声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说明
  本课的灵感来源于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的音乐欣赏课《森林狂想曲》。乐曲中欢快的主旋律、鲜明的形象,以及乐曲中的森林里各种动物、昆虫声、鸟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身临其境。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认识了许多小乐器,并能将其运用到平时的“演唱”、“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去的。现在的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让学生们去发现自己身边有意思的声音,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与我们的《森林狂想曲》相结合,编织出属于我们自己森林的歌声,参与我们的森林狂欢节。通过这节课,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每一位学生自己都是美妙音乐的创造者,都可以成为一名小小“作曲家”。
  二、实践目标:
  1、感受并模仿森林中的声音。通过聆听,用耳朵去发现音乐中森林里的各种声音。通过听辨,展开联想,用小乐器去模仿森林中声音。
  2、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相关的声音。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发现、找寻自己身边的声音,不仅仅是小乐器可以模仿森林中的声音,我们身边的一些平凡的物件也可以用来做小乐器。
  3、在小组汇报及全班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初步能力及简洁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三、实践准备:
  教师准备:
  《森林狂想曲》课件,蛙鸣筒、三角铁以及各种小乐器、自制小乐器
  学生准备:
  各种生活中发出能发出声响的物品。
  四、实践过程:
  1、第一阶段
  欣赏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分三个主题仔细辨赏。
  第一主题音乐欢快跳跃,主要伴唱的森林的动物,通过学生們的聆听讨论后,得出是“青蛙”的结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嘴模仿青蛙的叫声——呱呱。
  第二主题音乐相较优美抒情,并有更多的小动物为这一主题伴唱,为这一主题,学生们提出了用小鸟的“喳喳喳喳喳”叫声为这一主题伴奏。
  第三主题音乐更为热烈欢腾,课堂气氛更我热烈,像是所有的小动物都出来演奏了,各种森林中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学生犹如在森林中歌唱,用“La”来演唱我们的第三主题。
  第一阶段主要以听为主,通过分段欣赏,熟悉音乐主题,让学生身心融入《森林狂想曲》之中,去听辨森林里的声音,各抒己见,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几种日常所闻的动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2、第二阶段
  有老师准备平时课堂常用的小乐器,复习相关演奏方式,结合《森林狂想曲》加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第一主题,学生讨论研究了蛙鸣筒的演奏方式——打击和刮奏,最后得出刮奏像我们的蛙鸣声,将我们的小乐器运用到我们的第一主题的音乐中去。
  第二主题,学生在各种小乐器中挑选出三角铁,认为三角铁发出的声响最像我们森林中美丽小鸟悦耳动听的叫声,用三角铁为我们的第二主题音乐伴奏。
  在我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启发学生在学过的小乐器中去寻找与《森林狂想曲》中出现的主要伴唱动物的声音相似的乐器,为我们的音乐伴奏,在进一步了解我们手中的小乐器的同时也启发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去辨析小乐器的音色。
  3、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我们这首《森林狂想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森林中的一些声音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就拿出自己自制的一个小乐器——小的搓衣板和木棍一根,让学生听一听它“演奏”出来的声音,并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我们的小乐器,就等着我们的同学们开动脑子,用灵敏的耳朵去找寻他们。
  鼓励学生去寻找身边的小乐器,比如我们的塑料袋可以发出“蟋蟀”的声音……让学生都去找一找,说一说,找到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像我们森林里什么声音呢?在这一阶段,我主要是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验实践的快乐。
  4、第四阶段。
  首先小组探讨:“我的小乐器是森林中的什么声音?”然后由每个小组自行编创一个和森林有关的故事,将我们的的小乐器带入故事中去,分角色扮演,最后小组汇报表演。交流评价哪个小组的表演最逼真。
  案例研究:
  在第一阶段时,我主要让学生去聆听,聆听音乐里有趣的声响,《森林狂想曲》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但曲子过长,会引起学生的听觉疲劳,于是我改为分主题欣赏,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很快学生就发现森林中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声音,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模仿起来。这里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聆听,能静心欣赏音乐,在播放音乐前要提醒学生“听完后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在这一环节,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最后总结的方式,为我们的音乐找伴唱动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熟悉而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进行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关注。
  在第二环节,我更着眼与打击乐与音乐的配合,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每个孩子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学生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分辨打击乐的音色,动手、动耳去实践,运用实践的方式去寻找与我们音乐中奇妙声响所相符合的声音。同时我也让学生在这一环节去自主的探索同一小乐器的不同演奏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很快就有了更多的声响。
  在第三阶段,我主要是去启发学生发现自己周围的声音,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这一阶段我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周围的声音,引导学生去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例如,学生倒水的声音可以联想到森林里潺潺的流水声,还有将吸管放入盛水的杯子中吹气所发出的声音像小鱼吐泡泡的声音,放入颗粒泡泡糖瓶子晃动的声音像下雨“沙沙”的声音,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作用下,展开想像的翅膀,开启了他们想像的闸门。
  在第四阶段着眼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用学生找寻收集的声音来编织森林里发生的故事是集声音、想像、创造、表演于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我们故事里的声音的材料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体。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个参与到我们音乐创作音乐实践的活动中过来。最后的分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让他们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告诉他们只要有心,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一名小小“作曲家”,编织着我们自己的森林的歌声,自己的森林狂想曲,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翱翔。
其他文献
摘 要:任何的管理活动,追根溯源,都是对人的管理,或是为人提供的服務。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管理者在管理中应当坚持的原则,也是管理取得成效的前提和根本。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能够推动新课程改革进程,还能最大化满足师生需求。本文先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进行讨论,再从管理理念、方式和制度三个方面,就教学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融合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学管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启发,并协助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成长,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本文将对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方案  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
期刊
摘 要: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民族历来重视对家风的教育,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家风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为促使新时代家风教育得到有效弘扬,在探究新时代家风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新时代家风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提出了新时代开展家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 家风教育  一、新时代家风教育的基本内涵  从史书记载来看,家
期刊
摘 要:上海的格致书院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其办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与传统的书院教育、教会教育、洋务派创办的学堂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它那极具创新的思想,为当时的知识界、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曙光。  关键词:格致书院;经营;教育  一、格致书院的创办  格致书院于1874年由傅兰雅和徐寿在当时的上海英租界福州路元芳花园北首创办,徐寿在他的《为上海设格致书院上李爵相禀并条陈》就明确指出了其办学之目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具有多元化性、综合性和基础性。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包含拼音、生字、生词句、古诗词、现代阅读篇目和作文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位置,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们就应该积极做出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当今时代,在科技的影響下,网络教学也开始逐步走进了教育行业,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革新也为教师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在小学音乐的学习里,网络课程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加适应当代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方式,也更加丰富教师们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小学音乐;网络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的音乐课程,一直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陶冶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会把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审美能力包括感知、欣赏、对美好事物的评价以及自我创造美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教师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感受“美”的魅力。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和浅析。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随着2015年精准资助的要求被提出之后,作为精准资助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是全社会重视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各个学校中都有贫困学生的存在,如何促使贫困家庭子女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摆脱贫困,那么本文就建档立卡子女的教育展开研究,并给出可行举措。  关键词:建档立卡;子女教育;举措  引言: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情况直接关乎着其家庭未来的发展,也是权衡一个社会家庭子女教育情况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契机。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综合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之中去贯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初中生物  初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断增加,它比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更加能够增加学生的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形成逻辑思考能力。本文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新课程改革;逻辑思维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运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