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时代催生的伪命题

来源 :中国美术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中西绘画的融合问题,在20世纪成为显学,有着其历史必然性。但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刻意强调"中西融合",使得这一问题往往会背离绘画本体的感官体验,走向目的化的主观预设,并进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已经得到了学者们比较广泛的探讨,但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生产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
竹枝词本是肇始于中古的巴渝民歌,入乐演唱,伴舞和声。至中唐,以刘禹锡为代表的诗人对此进行了拟作,创制了文人竹枝词。此后,文人对竹枝词的创作实践从未间断,绵延千年,这使得目前留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夏衍自己创作了大量文学剧本,当然也就形成了其独特而又丰富的艺术风格。在戏剧方面,主要是抗战剧作,总体上呈现出自然清新、简约含蓄的现实
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诗歌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的必要补充,沦陷区文学,特别是沦陷区诗歌创作在回避政治混乱、战争阴霾、民
英国青年艺术家文化现象是矛盾丛生的,无论是它作品中表现的是非真假,还是经济文化影响下社会体制与前卫艺术的本质悖论,都是对西方当代社会的直观反映。YBA作为当代前卫艺术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宗教伟人路德和甘地的研究,以及宗教在其心理学中的地位,阐述埃里克森的宗教心理学思想以及他对宗教心理学的贡献。文章包括六个部分:导
《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其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产生了大量著作和文章,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近几年兴起的空间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其
萌芽于先秦时期的书启文,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中,日益成为了文学选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书启作为传达作者最直接情感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了解作者真性情的最佳方式。通过书
《唐风》作为《诗经》的十五国风之一,产生于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的晋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南部。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晋人生活的多个方面,是我们探寻那个年代的历史,体察当时的社会
历史上,传统聚落研究的手法多从"文化"与"社会"这两个层面来总结和探究聚落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空间结构与居住形态。在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思想的指导下,用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