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的命题艺术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作文。所以命题很关键,我认为,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命题艺术
  去年,我接手了两个初一班,第一次作文,考虑到学生们刚升入中学,于是我选定了一个很常见的题目《我尊敬的一个人》,然而,等到收作文时,竟然有一部分同学没做完,就是收上来的作文,我在批阅中发现,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写同学,不是写考试时整个橡皮分两块、一颗铅笔掰两截,就是帮助大娘抬水、做饭,要么就是上学路上雨中让伞;写老师,不是假日里给我补课,就是深夜还在备课批改,要么就是累倒在讲台上,毫无新意。
  这之后,我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题目老调、老套。如同“破毡帽”年年拿出,如《我尊敬的一个人》、《我的老师》、《难忘的一件事》之类的题目,学生从小学写,到中学又写,换了一个语文教师再写,这就使学生心里烦乱,消极定势带来不良影响。另一个是只考虑到课堂教学的需要,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让他们写自己所想要写的东西,特别是当命题脱离学生实际时,学生作文没有倾吐的情境,不易激发作文兴趣,把作文看成是“奉命作文”,为教师作文,或无病呻吟;或者硬着头皮写;或胡编乱造;或敷衍塞责;带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消极影响,导致作文效果不好。
  那么命题作文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呢?经过阅读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结合对自己作文教学的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
  1.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命题要得当,必须切近学生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曾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的问问自己……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这段话揭示了作文命题切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命题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经验,学生不愿写,实在也不能写,命题切近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就感到有东西可写,不致为作文内容犯难,他们愿意发出心声,抒写真情,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变害怕作文为喜欢作文。学生是生活的主人,是作文的主人,命题切近学生生活经验,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因此,作文命题必须遵循这一要求。
  命题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有两种办法:一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其尘封的记忆仓库。中学生对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总有一定积累,教师命题如能切中他们的生活积累,打开他们记忆的仓库,他们就会感到有东西可写了。如《我的课间生活》、《农业税免征后我家的变化》。二是先定题目,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或社会调查。当然,定题目时一定要考虑生活实际,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初春,让学生描写春天,可出题目《春之韵》,然后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田野、走向果园,踏青赏春,回来后写出观赏经过及自己的所见所感,由于学生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观赏,所以他会处处留心,写起作文来便会有话可说。再如让学生以《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指导学生怎样做调查,怎样分析,怎样写。
  2.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要心理学化。”作文教学理应如此。要认识到写作是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样,就应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写作主体——学生的研究上,放到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上,调动其积极性,在激励学生个体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因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曾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中学作文指导实例》第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爱写作文,命题时就不能仅从教师的喜爱出发,而要变换角度,去了解一下学生关心什么,想表达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命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呢?
  (1)出新颖时尚的题目。学生喜欢新奇,新颖时尚的题目能使学生开窍,写作材料便会奔涌而来。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比《我》更能直接指向作者的心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出成功的作文。
  (2)出激发感情的题目。“情者文之经”,感情是文章的经线,作文可通过命题激发学生的感情,他们写起来就会情不能自已,作文就能打动人心了。如《温暖的班集体》、《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动》,都能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
  (3)出富于想象的题目。中学生是富于想象的,无论从培育学生想象力来说,还是从激发学生作文的强烈愿望出发,都应该出一些能触发学生想象的题目。如《假如我会飞翔》《宇宙人会议》。这些题目能激起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更广阔的世界,更美好的未来。再有,还可借助教材内容,来新编故事,如:《祥子笑开出租车》、《鲁达街头见新风》、《闰土成了致富能手》、《续编皇帝的新装》、《于勒叔叔发财了》等等,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启迪学生想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从模仿进入创造。这些,我曾经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过,收效很好。总之,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
  3.命题要有实用价值
  “要让学生懂得作文是为了应用,每次作文应有假想的读者”。(朱自清《国文教学》)于学生自己有用,于社会有用,而不是被动的为老师作文,为作文而作文,这样就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作文态度就认真。因此,做文命题应有实用价值,让学生觉得作文确有必要,应该写,值得写。如刚进初一,大家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可写一篇《自我介绍》。要表达自己上中学的心情,可写《中学第一天》,如果班级纪律有些涣散,可写《谈纪律》等等,这样让学生感到作文有用,写起来更认真。
  另外,命题还应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作文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砥砺他们关心祖国荣辱兴衰的感情,培养他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情操,使作文具有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生活命题,天地广阔,内容丰富。如:结合重大时事可写《神七飞天的感想》、《观奥运有感》,结合地域风土人情可写《贴春联》,《我看南皮落子》,结合重大节日,可写《中秋随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写《我设想的“新农村”》。结合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教育,可写《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荣辱观》,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可写《我看农村新变化》,结合今年出现的严重旱情,可写《解决冬小麦干旱之我见》等等。
  结合社会生活命题,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必要时可先命题,然后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也可介绍有关的知识和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胸中积累多一些,了解深刻一些,写作也就自如一些。
  一个好的文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犹如清风扑面,精神为之一振。刹那间,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倾泻于笔端。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讲究作文命题的艺术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皮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中K5(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新华社发,
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分为小阅读和大阅读两大块、小阅读采用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轮换的方式选材,大阅读的材料是文学作品,主要文体是散文,当然,近年来,小说亦不少见,这种区分主要是以所考思维的特点为标准的,小阅读主要考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大阅读主要考查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语文高考现代文主观性阅读即大阅读的命题技术已日趋成熟:选文均为当代中外名家精美作品,都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多具
【内容摘要】恰当而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表现单一的缺陷,教学时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穿插,就会起到激趣、激情、解疑、审美等作用,形成课堂结构的“小高潮”或“大起伏”,力求让课堂教学优化到最佳程度。  【关键词】激趣 激情 解疑 审美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
那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习惯性地提前两分钟到班,然后从前到后地绕班转一圈。因为新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所以我一进班,学生们也都跟着我进了班,坐好,抬头,齐刷刷地看我。我只是会心地一笑,然后从前面绕到后面,从后面又绕到前面。  我感觉有一个孩子没有看我,一直低着头,我走到他身边,很绅士地说:“你好,请把课本准备好!”他抬眼看了我一眼,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卡西莫多,《悲惨世界》里的卡西莫多。他的脸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在别人或者自己的言语实践(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中,逐步归纳、总结、接受语言规则,再用习得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使自己更善于正确接受外部信息和妥善表达自我。当然,某一社会的语言规则都是系统的,庞大的,学生对于语言规则的归纳、总结、接受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整个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而所谓语言学是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总和。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同一班级的高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良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等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实施环节。
【内容摘要】多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性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专题学习协同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内容摘要】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里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较为困难,为了能使他们学好拼音,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随机把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象抽象符号形象教学法顺口溜教学法绘画法故事导入法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