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兴趣奔流不息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_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趣味引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初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氛围。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1.利用好奇心,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8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16并除以4,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教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好胜心,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
   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一、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
期刊
在国家新一轮化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堂教学的优化,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坚定信心的强大力量,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1, 制定符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注重实验和创新的统一,化学是实验很多的课程,充满实
期刊
翻开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组,我们会发现它的编排方式与其它各组截然不同,也与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面貌迥然不同。它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并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到课外去搜
期刊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域的充实,在感悟中构建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中知识的传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任务。在教学每个环节中要围绕如何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感知,要充分深入地反思如何指导,只有做到
期刊
【摘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小组合作;教师 学生 角色 转换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取知识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提高学生一生中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缩写的作文空洞无物。如何挖掘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他们乐在作文中,写出高品位的作文,一直是我思考,探究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作文课教学的难点。操作如下:  一、 激励学生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料   作文能力和写作文水平的提
期刊
吉林省蛟河市青背九年制学校 132500)在我们每个成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步入三年级之后,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并学会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求变、求活、求新的思维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让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奚仲中学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近几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开设“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定期开展科技节、科技营、科普展等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有
期刊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这样评价孩子的游戏:“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我们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中,应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