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密度预计不当现象例析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ng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练习密度预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合理地预计课时的练习密度,能有效地保证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本文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的部分教案为案例,分析练习密度预计不当的现象并提高改进方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练习密度;预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18-02
  一、问题指出
  体育课堂本身就是充满着身体练习的课堂,而大量的身体练习,必定会产生一定的运动负荷,这是一个极其容易理解的话题。课改初期,由于只有目标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导致一线教师过多地去关注内容的选择,很少甚至没有关注学生学练的次数和时间;也由于“在新课程改革中曾经出现了一些现象,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快乐与愉悦”,于是,体育教案中的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的预计不再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重视,甚至到了被忽视的边缘。
  如果我们真的完全忽视课堂教学中的练习密度,或许会严重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毕竟我们的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身体练习”的形式,来实现“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
  因此,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练习密度的预计与测试又重新回归了课堂,但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回归,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回归。其目的在于是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身体练习时间,从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的健康。
  二、理论剖析
  1.什么是体育课练习密度
  学生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作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1]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中实际进行身体活动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掌握身体练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2]
  2.练习密度的预计
  学生的练习时间分散在每一学习片断,在教案中的体现便是每一学习片断中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其中,练习次数是指在该片断学习中某一学生完成某一练习的次数。练习时间则是某一学生每练一次所需时间×完成该练习的次数。
  练习密度的预计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判断某一次练习的时间。金钦昌先生认为:“凡是课中有目的地学习掌握、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练习时间,通常均算作练习时间,具体判断标准应根据教材和组织教学的特点加以确定”[3],并具体分析了基本体操、器械体操、跑、跳跃、投掷、球类、游戏、武术等判断标准。
  三、练习密度预计不当现象例析(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为例)
  1.《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练习密度预计情况分析
  本教案集共汇编了13节小学体育课、初中12节体育课、高中12节体育课,现将各段练习密度预计情况分析如下:
  13节小学课教案中的练习密度预计情况:练习时间、练习次数描述规范,且各项练习时间经计算所得的练习密度与上课教师预计练习密度一样的有3篇,占27.08%;各项练习时间=各项教学时间的有5篇,占38.46%;无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的有3篇,占27.08%;另外,还有2篇不同教学片断练习时间估算标准不一,占15.38%。
  12节初中课教案中的练习密度预计情况:练习时间、练习次数描述规范,且各项练习时间经计算所得的练习密度与上课教师预计练习密度一样的有2篇,占16.67%;各项练习时间=各项教学时间的有10篇,占83.33%。
  12节高中课教案中的练习密度描述情况:练习时间、练习次数描述规范,且各项练习时间经计算所得的练习密度与上课教师预计练习密度一样的有3篇,占25%;各项练习时间=各项教学时间的有4篇,占33.33%;无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预计的有3篇,占25%;另外,有1篇不同教学片断练习时间估算标准不一,占8.33%;还有1篇有练习时间、练习次数预计,但计算结果大于上课教师预计密度数,占8.33%。
  37篇中小学体育教案中,合理预计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的仅占8篇,占总篇数的21.62%,而各项练习时间=各项教学时间却有19篇之多,占总数的51.35%。
  2.实例分析之一(表1)
  首先,课堂常规部分并无学生练习过程,而王老师却在教案中将练习时间预计为1分钟,可能是该片断教学内容的时间。队列队形练习中练习次数为1次,练习时间为3分钟,通过观看录像确实如此。
  其次,实践与提高中的第一个练习——撑地后摆腿练习,练习次数为1次,而练习时间却为5~6分钟,第二个练习和第三个练习也是同样情况,估计应为各片断教学时间。
  王老师的教案设计中,导入与热身的练习时间为8分钟,实践与提高的练习时间为24~28分钟,调节与评价的练习时间为2分钟,合计课时练习时间为34~38分钟,经计算其课时练习密度为85%~95%。
  显而易见,该教案设计练习时间时,绝大部分将各项教学时间直接作为各项练习时间,仅小部分是真正的练习时间。说明练习时间的预计方法不当,严重影响了课前对学生学、练的预设。
  3.实例分析之二
  赵××老师在高二年级进行了健美操侧并步、移重心组合及体能练习的教学,她的教学流程是:
  准备部分: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已学内容。学生操练复习内容1次,练习时间为4分钟。
  基本部分:自己测试运动心率,感受运动强度1次,练习时间2分钟;健美操基本步伐变化练习2-3次,练习时间3分钟;学习并步跳组合及移重心组合2-3次,练习时间9分钟;提高整套操的动作质量,同时提高学生体能练习1次,练习时间6分钟;柔韧性练习每组动作9-10次,练习时间5分钟。   结束部分:放松1分钟。
  共计本课的练习时间为30分钟,练习密度应为66.67%,而赵老师教案中预计练习密度为45%±5。
  学习并步跳组合及移重心组合环节,该项教学时间为10分钟,其过程为:(1)教师示范讲解并步跳组合动作;(2)教师采用分解法教授并步跳组合动作;(3)教师提出动作的要求,在较慢的口令下带领学生完成动作;(4)在较快的口令下完成动作,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由此可见,学生练习建立在教师讲解、示范、引导下进行慢速、快速及音乐伴奏下的练习,而该片断赵老师预计学生的练习时间却高达9分钟。那么,教师的讲解、示范等行为仅需要1分钟即可,这在实际教学过程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努力做到“精讲多练”仍是我们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尽可能言简意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操练。
  同样,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提高整套的动作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能”环节。这一环节,赵老师用了二个小的教学环节,分别是“变化音乐,完成整套操的动作,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的教学时间为3分钟,“合作体能练习,提高健康水平”环节的教学时间为5分钟,二者共计8分钟,而赵老师预计学生的练习时间为6分钟。
  4.案例分析小结与练习密度技能改进策略
  通过上述二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练习时间、练习次数预计中的主要问题有:
  (1)练习密度预计比例与教案各个身体练习时间预计出入较大。改进方略:按教案各个身体练习时间累加来计算练习密度,而不是按书本上的练习密度参考范围胡乱预计。
  (2)误将教学时间算为练习时间。改进方略:明确区分教学时间与练习时间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某一教学片断所耗费的总的时间,后者仅是学生该片断学习时用于练习的时间之和。
  (3)计算不清每一次练习的练习时间。改进方略:第一,组织学习《学校体育学》练习密度章节内容,了解不同教学内容每一次练习时间的计算方法。第二,在实践中反复操练,特别是在听课环节中多人合作测试,课后及时交流。
  (4)缺乏练习密度的调控能力。改进方略:第一,加强现有文献资料的学习,以尽快提高认知水平;第二,常态课中注重练习密度的预计与调控,以积累实践经验。
  总之,提高练习密度的预计能力,是为了保证学生身体练习时间的需要,是有效促进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需要,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需要。建议体育院校加强练习密度预计和运动负荷检测的教学;一线教师规范练习密度预计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不同内容不同学生每次练习所需的时间,以确保课前预计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过家兴.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生体质升级计划”的有效开展,更
摘 要:探索如何在学校采用简易方法制作保龄球,开设保龄球项目,使广大的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师生都能投身到这项运动中,从而把贵族运动平民化、大众化的可行路子。我校的实践证明这一运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关键词:保龄球;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71-01  一、制作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工具准备  锯子一
夏玲玲,浙江省特级教师,1959年出生,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成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
关键词:小木块;游戏;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77-02  小木块游戏,其器材制作简便,通常选长16厘米、宽8厘米、厚3厘米的普通木头便可,若涂上色彩鲜艳的油漆则更好。可动员学生自制,也可由校方统一制作,每人一副。活动安全有趣,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既可以做砰砰作响的准备操,又可采取多种多样有趣的情景和竞赛编成游戏,吸引
【专题评述】:读了许多同行关于“何为学会”的论文以及参与论坛讨论,心里非常激动和感动。第一,我激动于我们的体育教学人终于开始关注“学理”的问题了,体育教学的研究终于开始进行如此“基础”和“基本”的研究了,我也激动于体育课程理念终于有机会从缺乏“学理”根基的空洞中落地了,体育教法总结也终于有可能从没有“学理”引领的散乱中凝练了。我想,如果“什么是会,如何教会”这样的“元研究”得以长期坚持,我们的体育
"三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校本教研与竞比活动形式,在新教师专业发展中,已经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认识这种有效方法,需要明确什么是"三说"、"三说"都说哪些内容、怎样完成"三说"、完成"
摘 要:本文基于“音体美全能”教研员的视角,阐述了体育教师加强运动技术、教学设计、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营养学及体育生理健康四个方面培训的紧迫性与培训策略,对提升体育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55-02  我担任常州市新北区音体美教研员,常看到音乐老师在钢琴上边弹边唱,美
2013年11月19日~21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隆重开幕。来自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省(市)所
预设,“预”即预测,“设”即设想、设置。体育课课前预设就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之前,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预测,对体育课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跨越时空的设想和设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精心的课前预设是精彩课堂生成的重要前提,对精彩课堂生成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让体育教师更好的规划教与学,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成为可能。要做到科学、精心体育课课前预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前预设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向城镇的集中,关系到百姓衣食住行的住宅及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