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与会”的角度分析如何制定“会”的标准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评述】:读了许多同行关于“何为学会”的论文以及参与论坛讨论,心里非常激动和感动。第一,我激动于我们的体育教学人终于开始关注“学理”的问题了,体育教学的研究终于开始进行如此“基础”和“基本”的研究了,我也激动于体育课程理念终于有机会从缺乏“学理”根基的空洞中落地了,体育教法总结也终于有可能从没有“学理”引领的散乱中凝练了。我想,如果“什么是会,如何教会”这样的“元研究”得以长期坚持,我们的体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评价都会在“学理”的线索上科学地串联起来,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也都会在“学理”的指导下合理地被设计出来,因此我激动地为这些富有长远价值的论文叫好。第二,我感动,这些论文和讨论虽然还有不少稚嫩,甚至还有个别的跑题,但从中我却能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很多智慧的思考,很多独特的视角以及很多锐利的指摘,这些都是“学理“这个“元研究”不可缺少的“正能量”,因此,我为这些勇敢的论文、勇敢的思想,更为这些勇敢的体育研究者感动。在激动和感动之后,就是我衷心的希望和期待,希望和期待“体育学理”的研究讨论和论文会由此源源不绝。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毛振明)
  摘 要:在现实背景下,研究运动技能“会”的标准是规范体育教学行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能与会”的角度探讨能与会的含义、意义及标准,认为“能”是学习条件与学习基础的确认,属于会的客观条件,指向构成人体活动的各种能力及影响因素;“会”是学习程度或学习标准的确认,判断是否“会”的核心指标是“方法”的掌握,以动作表现、行为表现为客观观察对象,是对个体在某阶段主体能力、学习状态的描述。制定会的标准应依据“课标制定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依据客观技术动作的本质特征或是特定规则;依据技术的运用程度。文章同时以接力跑与羽毛球为实例,进行了“会的标准”的具体描述。
  关键词:能与会;会的依据;会的标准
  《体育教学》于2012年10期刊登了“专家学者畅谈新课改(之九):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怎样的研究”,其中,毛振明教授提到:什么是“会”的研究:“体育课现在面临着‘十二年什么都教不会’的重大困境,各种原因使课程设计者和体育教师们至今对很多运动项目的‘会’还说不清楚,因为不知道什么是‘会’,当然就不能‘教会’,这是体育学科的紧要研究课题。”[1]的确,教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不仅要明确教什么,还应清楚“要教到(或学到)什么程度”。即学习某内容,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学会了、学好了。只有把“那个程度”,即“会的标准”描述清楚了,才能明确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教学的效益。毛教授提出的这个命题研究的确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能与会的角度阐述什么是会与不会,能与不能,确定会的标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以期对会的问题做深入思考。
  一、对“能与会”的理解与分析
  1.能与会的含义
  关于能与会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实例中端倪一二:
  (1)他能游泳,但他现在不会游。前者指他具有游泳的条件(比如身体结构的合适、没有不利于游泳的疾病等),后者的“不会”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进行过游泳的相关学习。反之,将句中的能与会调换:他会游泳,但他现在不能游泳。意指,他已经具备游泳的本领,但现在不能,可能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天气太冷、身体有疾病等等。
  (2)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能前滚翻,但他现在不会。“能”指这个学生具备完成前滚翻的身体条件与认知水平,但他现在不会,可能是因为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不够、练习时间欠缺,或是该学生存在动作发展滞后的现象等。
  (3)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会鱼跃前滚翻,那是因为以他目前的体能,还不能学习此类动作,自然就不会。
  《现代汉语字典》对“能与会”的释义有:“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比如,他会走路了;“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比如:他病好了,能下床走路了。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对能与会作如下界定:
  能——是学习条件与学习基础的确认,属于会的客观条件,指向构成人体活动的各种能力及影响因素,包括:神经系统条件(如感知觉能力等)、物理条件(如关节自由度、肌肉力量)、认知条件(如思维发展水平、心理能力)、经验条件(如相关运动经验)、客观环境(如天气、运动器械、安全设备、师资条件)等。
  会——是学习程度或学习标准的确认,判断是否“会”的核心指标是“方法”的掌握,以动作表现、行为表现为客观观察对象,是对个体在某阶段主体能力、学习状态的描述。
  当然,本文所谈的“能与会”是针对运动技能方面。虽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存在着能与会的可能,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学习操作性知识为主的学科,讨论运动技能方面的能与会,是对课程核心内容的学理研究。
  2.能与会的关系及影响要素分析
  结合前文分析,本文认为能与会在理论上将发生以下关系:a能但不会;b能且会;c不能不会;d不能但会(会但不能)。具体关系如图1。
  显然,上述关系中,a需要重点分析,即能的条件具备了,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不会;b是事实所期望的;c需要引以为戒,分析哪些条件受限,变得“不能”了;d事实存在,但于体育教学的意义不大,可以略去不论。
  重点分析关系a,“能但不会”中的“能”指“学生具备了学会的条件与能力”,而影响其“不会”的因素可从教学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环境)为基点进行分析,具体见表1。
  3.研究能与会的现实意义
  “能”的确认,实际是对学情的研究,研究学生适合学习什么,能学习什么。换个角度说,要制定“会”的标准,首先要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下学习此内容大致具备了怎样的条件、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加涅指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及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的[2]。能与会便体现着学习的累积性与层次性:“能——会——再能(已会)——再会……”“已会”便是下一阶段学习的“能”。如此,判断“方法”是否被掌握了的动作表现、行为表现便是制定“会与不会”的标准,亦是确认是不是可以成为“能”的依据。教学便是不断地确认“能”、达成“会”的过程。如若每个学段明确分工,努力使该阶段的学生在某些运动技能上达到“会”,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能”的基础,且在实施中有评价的措施与制度,那么,体育学科也可以很好的杜绝“高中埋怨初中,初中埋怨小学”的层层推诿现象,使每个学段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其他文献
问:《大纲》时代提出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2014年7月5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与比赛在北京市八一中学举办,来自全市17个区县(含燕山)的192名体育教师参加了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和足、篮、排三大球
摘 要:三大球经常会因为球嘴或球体漏气造成器材的报废,给学校资产造成损失,而对漏气球采用更换气嘴或用自动补胎液进行修补,可使报废球重获新的“生命”。  关键词:修补;三大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70-01  一、器材准备  气筒、气针、尖嘴老虎钳、斜嘴钳、锥子、气嘴、自动补胎液、润滑剂。  二、操作过程  第一步:对破损球
问:其他学科有比较整齐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参考书丰富翔实,体育学科是否考虑地方区域性教参?体育教学计划"无政府"状态还要持续多久?对于介绍性项目的运动起源、发展,能否考虑编
【编者按】:今年推出的“国培对话”专题,汇集各地国培学员与专家的问答,将精彩对话再次呈现出来供大家学习和思考。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作答。我们热忱欢迎各位参加和没有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我们在这个栏目中继续深入国培的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师;应对;学生体质;下降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
摘 要:美国SPARK课程设计体现对“人”的关注,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SPARK教学首先考虑让学生尽可能的、尽快的活动起来,以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SPARK教学中情感类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程式,能够很好地实现情感类的教学目标,以上这些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基于不同思想课程建设的教学内涵和外在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我们不能简单的直接拿来就用,要将SPA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生体质升级计划”的有效开展,更
摘 要:探索如何在学校采用简易方法制作保龄球,开设保龄球项目,使广大的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师生都能投身到这项运动中,从而把贵族运动平民化、大众化的可行路子。我校的实践证明这一运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关键词:保龄球;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0-0071-01  一、制作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工具准备  锯子一
夏玲玲,浙江省特级教师,1959年出生,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成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
关键词:小木块;游戏;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77-02  小木块游戏,其器材制作简便,通常选长16厘米、宽8厘米、厚3厘米的普通木头便可,若涂上色彩鲜艳的油漆则更好。可动员学生自制,也可由校方统一制作,每人一副。活动安全有趣,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既可以做砰砰作响的准备操,又可采取多种多样有趣的情景和竞赛编成游戏,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