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技术实践项目中提升学生物化能力的尝试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通用技术中的实践项目操作课为基础,通过几个方面的操作让学生在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中的物化能力方面加以渗透和提升,使学生真正的可以做到在“做中学”,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关键词:通用技术; 实践项目; 物化能力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核心素养这一词被提出来,他是指学生要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而相应的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形成这些能力的基础,通用技术的核心的五个方面也相应的被提了出来。分别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1 ]。每一个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如何提升其中的物化能力做研究,让通用技术在课堂中更好地对核心素养进行渗透,使学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以便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地生活与发展[ 2 ]。而物化能力在通用技术课堂中最能直接提升的就是实践项目的制作,实践项目也是通用技术课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下面就如何在通用技术实践项目教学中提升学生物化能力进行进一步论述。
  1  欣赏作品,感受结构,学习他人
  物化能力是指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学生不可能在刚进行通用技术学习中就具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有物化能力,首先要自己的头脑中有设计方案,而头脑中的设计方案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形成的,需要一些火花的支撑,所以在学生进行方案构思之前,通用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设计产生兴趣,那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践。
  1.1  感受发明家的魅力,从崇拜出发
  从古至今,中外都有很多伟大的设计师,为了让学生感受设计师的细心、耐心,通用技术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从设计师本身出发,使学生进而受影响,从而使这些设计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使学生在榜样的驱动下进行设计。在这里提供一些案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大家都熟知的鲁班,他是古代著名的发明家,他的很多设计一直被人们所用,像铁锯、斧头等工具。而他也被称为木匠师祖,把学生熟悉的人物做更为祥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认真观察生活,遇到问题不逃避就可以有办法去解决。
  1.2  感受生活中的设计,从实际出发
  如果前面是让大家提起兴趣,感受到设计师的智慧,那么在高大上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脚踏实地激励。学生容易在看完伟大的发明家的智慧后产生设计的冲动,但静下心来有一部分同学会觉得那些离自己太过遥远,自己的水平和其相差甚多,这时候就需要通用技术教师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的设计把学生拉回现实,让其觉得设计就在我们生活中。在这里面可以用一些案例,第一个案例象央视我爱发明栏目里经常会介绍一些“小人物”的发明,象捉老鼠的工具等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发明创新其实离我们不远,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自己自主创新设计,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二个例子可以用桌子的脚垫,当桌子不稳时,可以垫在桌子底下的一种小物件,这种小物件的出现就是源于认真观察生活,大胆想象,才设计出来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象可以弯折的吸管、马桶刷子等,这些案例就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再一次的使学生进入设计的殿堂。
  2  模仿作品,熟悉工具与工艺
  想让学生提升物化能力,光头脑中有方案和意念还远远不够,是需要把学生头脑中的东西转化成实物。而把方案变成实物就需要用到一些工具与工艺,所以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使用基本的工具,知道常见的一些材料的属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设计不会难产。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有配备自己的通用技术实践室,常见的实践室有木工实践室、金工实践室、3D打印室等。在实践项目中就可以细致地教同学们如何使用相对应的工具,什么样的材料要用什么工艺加工。在让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前可以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模仿作品,从而使大家熟悉各种工具与工艺的使用。下面提供几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六根孔明锁的制作、案例二:多功能纸巾盒的制作、案例三:便携式小凳的制作(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案例)等。这些案例可以根据学校的实践室不同选取不同的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工艺。例如,多功能纸巾盒的制作,有木工实践室的可选用木材及木工加工工具;有3D打印室的可以选择3D打印、再差一点的可以选用pvc板与美工刀。选取任何一种形式的制作,只要学生可以把东西做出来,都可以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
  以孔明锁的制作具体分析如下:
  大家都知道孔明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不用钉子与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他体现了人类不平凡的智慧。教师可以把孔明锁展示给大家观看,也可以把现成的孔明锁拿给大家进行分解、组装。在大家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大家尝试自己制作孔明锁,因为时间的关系,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孔明锁。具体操作为:(1)每个小组分发孔明锁(以六人为一小组)。(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组装。(3)因为为六根孔明锁,可以让每个人领取一根,每个人把自己的一根量尺寸并绘制图样。(4)每个人依据自己的图纸进行加工。(5)加工后,六个人把分别加工的孔明锁进行组装。(6)检验孔明锁的契合程度。
  孔明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图样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熟悉木工加工过程,像划线、锯割、打磨等等,学生在模仿一件作品的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也可以知道木工的加工加艺,并且增加学生的物化能力的信心,一举多得。
  3  设计作品,自主创新,提升自己
  在进行模仿他人的作品后,学生对各种工具的使用已经熟练,而且制作作品的信心也已經有了,在这时通用技术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项目让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并制作出来[ 3 ]。
  3.1  选择合适的项目,提升物化能力的基础   想要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选择项目是关键。一个合适的项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好可以把项目教学情境化,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设计,这样才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清晰的设计分析,从而设计出一个好的作品。选择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情况1:可以根据实践室的情况来选择,对于相对比较简陋的实践室,项目选择:可以选择操作性相对简单的项目进行。项目的特点为:.占用实践的面积小、所用的加工工具简单。案例选择:可以用简单的吸管和牙签做手机支架,虽然材料和加工工具都比较简单,但也可以把学生头脑中的想法展示出来,以提升学生的物化能力。对于相对成熟的实践室,项目选择:可以操作更锻炼学生操作性的项目。项目特点:工具多样性、工艺多样性。案例选择:承重结构的设计、各种桥梁的设计等。情况2:可以根据材料来设计实践项目,例如木工实践室,项目选择:以木材为原料选择实践项目,项目的特点为:A.可以做的项目更加的稳定结实;B.可以更加的熟悉木工工艺;C.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例如:木质手机支架,多功能纸巾盒,防震小车等实践项目。例如,创客实践室,项目选择:根据学校所有的东西进行选择项目,例如:各种传感器,项目特点:根据实践需求,可以进行控制的设计,例如:扫地机器人等。情况3: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项目,对于创新能力强、会电脑绘图的同学可以选择3D打印,激光雕刻、各种传感器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创新大赛中的具体项目让同学们去进行创新设计,也可以去参加各种大赛。例如,在几年前我的一个学生,通过我对课程的讲解,他对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自己设计了一款精度量角器,当时还入围了省创新大赛的决赛,这样也是提升物化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3.2  及时评价,提升物化能力的强针剂
  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这时要对照课程的相关目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对设计过程与最终作品的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作品是否还有欠缺,可以让学生知道在合作的过程中是否顺利与高效。教师在设定评价标准时也要根据学情不同,而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于进步大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学生保持创新设计的热情。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的过程进行评价。
  首先可以通过学生介绍作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作品,在评价课上分小组上台讲解推销自己的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再以其他小组成员提问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点与缺点,使学生更加的爱上设计与制作。其次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评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分,使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得到肯定,使其创作的热情保持,更进一步的感受到设计与制作的魅力。最后要总结与反思,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使设计者自身得到反思,把自己的作品更一步的改进,使作品更好展示给别人,也可以让学生物化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上面几个方面的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项目方面去理解技术,去运用技术,使学生对创新设计产生兴趣,在兴趣中设计作品,绘制图样,最后用熟悉的工艺制作出來,使学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物化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以致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找别人帮忙解决,而是自己去面对,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才是真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去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得到的能力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赵柏岩.浅谈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构建[J].通讯世界,2016(18):242.
  [3]杨翠.基于创新项目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通用技术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48-49.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转变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呈现、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层面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引言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教育教学的三个层面探索
摘 要:多媒体教学网是多功能的网络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网来进行课程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支持下,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应用逐渐成熟,它将带来多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传统教学 ;信息  多媒体教学网是一种集成式计算机网络,它将多种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并将多种方法扩展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方式。多媒
摘 要:对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了针对性地研究,尤其是针对“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重点研究。对“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先学后教;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教学理念,将教学的主导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
摘 要:2017版物理新课标将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调整为“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程也出现了变动。本文选取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为研究对象,对这两本教材的实验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这些变化如何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实验设计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人教版物理新教材将实验分为独立小结实验、问题栏目下的实验、实验栏目下的实验、演示栏目下的实验、做一做栏目
摘 要: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情境化试题频繁出现,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有学生会提到他们在碰到有些题目长的情境试题时就会发怵,所以在校本作业中有必要设置情境化试题,提高学生解决这类试题的能力。本文围绕三类物理情境,以一些试题为例来谈谈情境试题的出题意图以及如何建模和解题。  关键词:校本作业;物理情境;物理模型;高考  《2017版高中物理课标》中提出,学业质量水平的测量需要基于真实情境的物理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