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就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以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引导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认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动态生成;主题活动;课堂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保障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而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囿于这门课与家长和老师的说教类似,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逆反,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吸引学生兴趣,那课堂将会一塌糊涂。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注意整合学生的生活资源,以他们熟悉的情景来引导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认知,才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他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面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鉴于此,一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私塾式宣讲,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笔者借此就怎样整合课程资源,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习兴趣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因此,对于孩子们普遍觉得耳提面命说教的思想品德,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周边生活实际进行资源整合,这样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实例来展示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根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就是要找到学生认知的突破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以社会生活中蕴含着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融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第7课 行为与后果”时,如果我们以严师的姿态板着面孔告诉学生这样不行,那样会造成怎样的后果,那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听我们絮叨,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整合教学资源,激活学习兴趣,效果就不一样了。这节课教学,笔者先给大家讲了几个远近的事故“2013年9月,某校初二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进而引发群体冲突,导致一名学生身亡……”和“2013年,大家知道周边某校,晚自习学生下楼过程中电灯突然熄灭,一学生恶作剧大喊‘鬼来了’而引发混乱,造成推搡挤压,导致多人受伤”的案例。大家对这样的事故案例有天生的关注兴趣,这样设置能成功地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过来,这样经过引导和启发让大家认识到: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产生一定行为,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行为有预见性和把控性,要有判断行为正误的能力,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这样整合教学资源,避免了耳提面命的说教,让学生从鲜活的案例中体验和感悟,更深刻地认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乐于探究,掌握自主构建知识的技巧,通过内心体验和感受充分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原本呆板的思想品德变得开放、活泼、高效。
  二、巧设主题活动,满足情感体验
  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我们就要剔除“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私塾式教学。要有效改变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常言道:实践出真知。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妄想用一堂课就能通过讲经式说教感动学生,彻底解决思想品德问题。我们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让他们从课程活动中去体验知识,然后通过交流与升华总结,自主获取知识。
  譬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时,我们不能和家长一样去给学生订条条框框的行为守则,而是结合当前最常见的许多学生酷爱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习的现象,开设了相关的主题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探讨有关网络游戏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和学习,如何面对虚拟与现实,从而做到能正确对待诱惑,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避免沉迷、堕落,影响生活。
  笔者先让大家观看央视《法治在线》播出的《“网瘾”少年之殇》,然后给学生讨论时间,让他们结合自身和周边的实际情况思考以下问题:(1)张××是因为怎样的原因选择从楼上纵身跳下呢?(2)网络游戏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游戏和生活?(3)我们应该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怎样的教训?(4)我们有没有酷爱网游的同学,请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并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我们还可以让大家根据案例和改进策略,共同编写一个小品剧,让大家在编写中深刻去体会和揣摩,从而深刻认识到如何面对和拒绝不良诱惑,让学生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行讨论。由于这些内容是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相融合的,学生学习的动机高昂,乐于积极探究和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提升经验和情感—自悟道理—规范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动态生成,善抓教育契机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统筹。这其中需要一线教师注意的是,我们要能随时抓住身边的诱导契机,从现实动态的角度来完善知识生成。抓住即时教育素材进行即时动态生成,虽然缺乏精心准备,但是更即时,更有针对性,更能让学生在当时的心态和体验中去思考和体验,完善知识生成。
  例如,一次我提前进入课堂,正好撞见一位脾气暴躁的学生正生气地拿起扫帚要去打某位同学,我当即制止这种行为后,没有进行苛刻的责罚,而是单独将他叫出来进行沟通,待大家心情平和后,我又在课堂上讲了我同事亲身经历的故事:小贾曾是他的学生,平时沉默寡言,暑假出去玩的时候,有朋友叫他一起下水游泳,他说不会游,可是大家还是逗着玩将他推下去,结果他生气上岸后用石头砸向水中的同学,导致一位学生受重伤。这是个悲惨的故事,说明许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有意去犯错误,往往是一时冲动,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假如刚才这位同学盛怒中一扫帚刷过去,万一扫帚枝划坏了对方的眼睛,那后果会怎样呢?所以,我们在开玩笑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在对方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冲动,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这样才不至于使事故恶化。那节课以后,这个班里好几个平时比较急躁的学生都逐渐矫正了毛躁的行为,无形之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还原学生的认知本位,从符合他们认知和发展情趣的角度来整合教学资源,设置教学方案,彻底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耳提面命式说教,让学生从动态和体验中获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感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习得知识,规范思想行为,这才是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咏征.整合和优化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学园:下,2010(11).
  [2]凌云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效率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9).
  [3]胡健來.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J].新课程:下,2011(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可是课堂提问也是有技巧可言的,有效的问题方能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根据提问的目的及作用或者根据所提问题的不同类型而将问题进行分类,从而在数学课堂中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以通过有效提问来构建高效课堂,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问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因而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对学生思维活动
摘 要:课内语文学习法讲究的就是“读问试评”四个环节,而在这四个环节中,以“读”为基点,延伸发展,同时在“问试评”的过程中穿插“读”,将读深化,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关键词:课内语文学习法;读问试评;学生;主导者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主战场,也是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事实上对
摘 要:综合素质评定的操作机制并不是完美的,它亟待修订、完善、创新;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定位却没有保证目标得以实现的制度甚至“利益”作保障;設计精美的测评维度一旦落实到具体的评定对象(学生)身上,仍然会暴露出不少问题;评定效益的渐进性、潜在性、抽象性、模糊性极大地挫伤了参与测评各成员的热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关键词:激活;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基于“认知现状
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理念中,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民主化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学会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突出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摘 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课堂也需要精心预设和精心构思备课,这样才能达到课上运筹帷幄,从而进行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当然,教师也不能死板地固守预设的阵地,那样只能是作茧自缚。只有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只有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教学才能绽放异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预设和生成;课堂反思;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好比是这门艺术的策划者。只有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预设,或者是上课前的
[背景]  去年秋季,我担任学校的三年级科学教学任务。三年级是小学科学学科的起始年级,学生第一次走进科学实验室,第一次进行小组合作,第一次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有一个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西红柿、纱布、小刀、烧杯,来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过程]  1.活动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植物每天需要喝水,那么植物体内有没有水呢?生:有。  师:你准备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有意识培养幼儿自信心很有必要。  一、鼓励和肯定,予以幼儿自信  幼儿的是非观念模糊,不会正确评价自己,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对于幼儿的任何进
台莱山 :上线法治课堂守护疫情期间青少年成长近日,为实现对疫情期间广大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无死角全覆盖,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检察院制作了以“远离校园暴力·走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空中课堂”视频,并上传至腾讯视频,同时通过该院“两微一端”平台向社会发布,受到辖区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授课中,主讲人、山东省“法治进校园”巡讲团成员、莱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孙伶俐结合莱山区检察院办案情
摘 要: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异常现象,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巧用这些异常现象呢?它是所有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在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互相得到提高。  关键词:实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所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可现实中,我们会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这部分学生当作教育的一个侧重点,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