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之“乐”当何读

来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e”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其他文献
建立了同时测定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以及维生素E的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样品中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9和Q10以及维生素E混合物经过液相色谱分离,在-550mV的电化学调节池中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趾板基础为软岩,岩石极为破碎,裂隙较为发育,基础开挖成形困难。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分区分层和爆破设计,保证了趾板基础成形质量,为后续趾板浇筑、
<正> 三十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金融体系的重新组合,为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反危机措施,在反托拉斯法的基础上,西方各国建立了专业化的金融体系。在此后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中,不论是社会生产规模,还是产业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巨变,世界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这些都要求资本的流动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国家的剩余资金寻求流向收益高的投资场所,而国际收支逆差国家则通过开放市
中国学生从幼儿时的呀呀学语直到成年后大学毕业,汉语作为母语其学习和应用可谓不曾间断,但许多学生书面表达仍然词不达意、文理不通、语病百出。在传统教学中,也许我们的确培养了许多合“格”的学生,但文思敏捷、不落俗套、出“格”的很少。所谓的“格”正是被强化的结构主义范式。我们不免感到遗憾:语言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个体的情感、传递新信息内涵,语言的功能是第一位的,结构是第二位的,结构要体现的是语言的共同规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独之武退秦师》中,独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鈌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妆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
血浆样品经碱化后用乙醚-氯仿(体积比为3∶1)混合液提取,浓缩的提取物与三氟醋酐进行衍生化反应,用气相色谱法分离、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色谱柱为SE-5430m&
“暴光”与“曝光”这两个词常常出现在媒体的各类报道中,各种各样的大事件、小问题经过“暴光”或“曝光”,不断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暴光”与“曝光”
以分子拓扑指数作为炸药组分的结构描述符,利用反向传播算法(BP)人工神经网络,以Sigmoid函数为传递函数,分子连接性指数0χ,1χ ,2χ与边邻接指数(ε)为输入向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本人阅读了新时期以来每个阶段典型作家的代表作,从中选取的比喻句约有600余条,通过归纳归类,分析出新时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主要有如下类型:    1.用新时代出现的新事物作喻体,造成新鲜、活泼的比喻    1.1 用近年来行销走俏的新商品做喻体  (1)过去的一切都已经被革命的烈火烧成了灰烬,新的生活,新的历史,就像那洁白、光滑、浑圆的电车上的赛璐珞环一样,掌握在她们自己的手心里……(王蒙《蝴蝶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词类活用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汉字浩瀚多彩,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且复杂,一字多义现象更是极为普遍,以致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某个不十分明确的字词到底属于词类活用还是其他用法,确实难以判定。不能把“兼类”和“活用”准确的区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按“活用”现象来处理,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活用和兼类都源于词义的引申,从形式上看非常相似,所以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