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带来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这场变革以其特有的方式引发了军队编成和战争形态等诸多方面质的变化,同时对军事技术和军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军队研究生教育是科技创新和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此,我军调整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重心,逐步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努力形成学术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合理布局。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转变给我军研究生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在培养学术型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模式面临新挑战
   首先,不可否认,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必然会对现已形成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教育体系形成一定的冲击。在转变过程中,势必会有教育资源的损失。但新军事变革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苛刻,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在何时候都强烈,我们必须认清形势,以长远计、以国家计,为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忍痛割爱。其次,转型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盘放弃已有成果,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导师队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都直接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是部队战斗力的生长点。所以应当以此次变革为契机,整合资源、优化学科、去粗取精。同时十年来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所积累的教育资源和经验也是铺就输送应用型人才"高速路"的基石。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用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学习的比重面临新挑战
  学术型人才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相比之下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那培养的转型就意味着培养研究生人才的重点从理论知识的研究转移到应用能力的研究,但不等同于要放弃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其中要掌握好两个关系。一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提高应用能力与打牢理论根基的关系。应用能力必定是在理论指导下形成和成长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方面进行认真思考,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加强对研究生理论学习的指导,扩展他们的理论视野,打牢他们的理论基础。同时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地位,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不会有高层次的应用能力的形成,也不会对能力成长提供持续发展的能源。一是在强调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的同时,不要否定基础研究,限制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揭示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在理论上往往带来根木性的突破,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是基础研究的实践舞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所以,要注意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防止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事务型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效益面临新挑战
   一些教育学家认为,目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的脱节是影响社会对研究生评价的关键因素。近几年,部队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强烈,但对研究生人才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主要集中对研究生人才的能力体现的评价上。有的研究生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给基层官兵留下了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印象。另外,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进入部队,部队官兵整体的提高,军队对高人才的需求不只是科学家、大学教师,更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应用型人才。部队的现实需要决定了高人才的培养目标,但是否我们就应该让"市场"来掌舵呢?我认为,我们决不能两只眼睛只盯着部队的现实需要。如果现在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一窝蜂"地跟进,这种完全被现实需求牵制的办学思路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很可能会给军队培养出一批无用武之地的"高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力。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只是为他们构筑了一个知识平台,而当部队需要某方面人才的时候,他们应该有能力在这种知识框架上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招生、培养和毕业等方面面临新挑战
  其一,分数不应该成为入学的唯一钥匙。我军研究生考试与高考类似,采取的是3 2或2 3式的统一考试制度。2或3门公共课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余3或2门专业课由军队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出题。在录取上,由教育部规定录取分数标准。与高考不同的是,研究生录取不仪总分有最低标准,而且单科也有最低标准。因此,分数成为研究生考试的"高门槛",也恰恰正是这个"高门槛"阻碍了一个又一个的"偏才"进入研究生队伍。其二,导师是人才培养关键。李政道先生曾经根据他自己的经历和发达国家的经验指出:研究生的培养,根木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也就是说,导师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据了解,目前我军研究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是某一个导师的学生。其实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应该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可以把大学里面不同学科的导师组合起来共同培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这种方式可以培养研究生的交叉研究能力。其三,应提倡毕业考核的多样化。据了解,美国新闻学研究生的培养就有3种目标及模式: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生,就必须选择撰写学术论文。不想攻读博士学位而是计划毕业后从事新闻实务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个实用性强的项目,也可以选择修课程硕士,前者需要在报纸上发表一组深度报道,或是对某个传播学问题的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后者要比撰写学位论文的学生多修一些课程,并要参加综合考试,综合考试要考查学生对研究方法、学科基本理论和主干课程的学习情况。这些形式对我军的研究生培养考核很有借鉴作用。
   研究生教育毕竟是培养精英人才的主阵地,研究生教育质量对军队的发展和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要想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努力形成学术型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合理布局并不能一蹦而就。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师生平等对话,学习合作共享,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学习内容丰富有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和谐课堂 创设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
目的:观察半枝莲黄酮类单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抑制能力最强的单体汉黄芩素,观察其对SKOV3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并从PI3K/Akt/PTEN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 
【摘要】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得益于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强化。以社会为课堂,以生活为教材,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以学生自学为主体,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课外两翼齐飞,使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广泛涉猎,在生活中自主地、创造性
【摘要】 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只有以学生为本,正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自主读文的时间与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师定位性、引导性、激励性评价中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促进核心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关注 目标 达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对于教师角色的变化,对于文本感悟、体验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
期刊
目的:研究EGFR-TKIs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与靶向治疗结合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1)建立Epidata3.1数据库,内容
目的:  观察同病异证H22肝癌小鼠脾脏基因差异表达的特征以及个体化辨证论治对H22肝癌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索并建立肝癌小鼠辨证论治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并优化原发性肝
【摘要】 如今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它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目前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主要是作者对于多媒体在新课程改革的使用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描述,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 信息技术 新课程 多媒体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逐步发展,造就了多媒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性教学,耐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是达到良好的合作教学的必然过程。  国内外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不同的国家,合作学习的研究角度、实践方式、学习模式、甚至表述称谓都相差甚远。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