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技能之一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②信息能力;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④信息道德。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标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第一,"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第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第三,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第四,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五)"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重要的文化启蒙教学课程,让快乐的阳光洒满小学语文课堂,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教师如何做语文课堂上传递快乐的阳光使者,再介绍了怎样创新让快乐的阳光常驻小学语文课堂,最后提出使小学语文课堂应成为培养阳光天使课堂策略。  【关键字】 阳光教学 小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 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生识字,简单的阅读,更重要的是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课堂要培养学生
目的:通过两种微创手术方式的对比,评估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及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初次住院手术的60例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
期刊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巧妙的设计和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极大的扩展了空间,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形象直观、激发兴趣、加深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有探求新知的欲
期刊
本文基于分片光滑Lyapunov函数,为离散模糊动态系统提出了一种H∞无穷控制综合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模糊动态系统的控制器,使得分片光滑Lyapunov函数可用来分析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师生平等对话,学习合作共享,教学过程流畅自然,学习内容丰富有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和谐课堂 创设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
目的:观察半枝莲黄酮类单体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抑制能力最强的单体汉黄芩素,观察其对SKOV3细胞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并从PI3K/Akt/PTEN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 
【摘要】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得益于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强化。以社会为课堂,以生活为教材,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以学生自学为主体,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课内课外两翼齐飞,使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广泛涉猎,在生活中自主地、创造性
【摘要】 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只有以学生为本,正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自主读文的时间与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师定位性、引导性、激励性评价中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促进核心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关注 目标 达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对于教师角色的变化,对于文本感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