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评价的四次角色转换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zibz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常课”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常态课,所以“家常课”不可能像比赛课那样,组织许多教师、拿出很多时间进行反复打磨。因此,也不能使用比赛课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家常课”。那么,如何评价“家常课”呢?下面简述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走进去
  
  走进去,就是换位思考,走进教学者的设计思路,读懂教学者的教学设计。走进去,是评价“家常课”的基本前提。
  1.走进去,实现评价者到教学者的角色转换
  有些评价者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挑剔教学者暴露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者游离于教学者的可达成能力之外,大评特评,只为了彰显自己眼光之敏锐,思考之独到。
  当然,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历、课堂教学策略,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资源,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的基本事实:任何经验都离不开一定的场景!在那节课上,由师生互动形成的经验,在这节课上,未必灵验。
  因此,优秀的评课,应该是结合原有设计并能够最大限度地继承的评价,而不是推翻原有设计、另起炉灶的评价。
  站在教学者的教学阅历、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其设计内涵,结合课堂上发生的教学状况,努力寻找可以保留、继承、发展的教学细节,帮助教学者认识到更多的教学可能,这是评价“家常课”的基本前提。
  肯定多于否定,继承大于修正,这是评价“家常课”的基本态度,即使是在貌似失败的家常课上。
  2.走进去,经历教学过程
  第一,走进“家常课”上的“学”。评价“家常课”上的“教”,固然重要,但评价“家常课”上的“学”更加重要。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就是教学生在脱离了教的支持之后,能够自己学。
  第二,走进教学目标。可以沿着教学目标的立意、操作与当堂达成的主线,寻访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有效指标。
  第三,走进教学交流。可以站在这个班级学生实际学习的平台上,结合课堂上实际发生的“教”、“学”交流,发现、发展“教”、“学”交流中的亮点,点亮教师心中的一盏灯,照耀、激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路上走得更远。只有吻合教学者自身潜质的亮点,才能够激活其奋发上进的欲求,从而促进教学者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走进学生的当堂练习。可以走进学生的课堂练习,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用信息。因此,评价“家常课”,一定要立足于教师引领下的“学”,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捕捉教学的成功。
  从“教”的角度,评价“家常课”,大多数的评价都是相似的;但从“学”的角度,评价“家常课”,每一个评价都可能是独特的!
  
  二、跳出来
  
  走进去,求理解;跳出来,看发展。
  1.跳出来,完成从教学者到评价者的角色转换
  跳出来,就是指跳出教学者的设计框架,站到评价者自身的角度思考:如果此刻站在教室内、与学生交流的是我,我会怎样做?站到曾经经历的课堂教学的角度上,审视本课教学,某些细节该如何处理?
  跳出来,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原教学设计以及实际发生于课堂上的教学交流,寻找不足,寻找待发展的空间。
  2.跳出来,审视细节
  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未成,重新设计、修订教学目标;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的课堂切片,提出善意的批评或者合理化的建议;可以结合评价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叙述曾经发生的教学事实;可以结合理论,站到课程标准、教材体系以及学生发展的高度,重新设计某个教学细节。
  曾经的经验尽管只能够呈现为教学的一种可能,而不应该成为这节课的必然。但是如果这些昔日课堂上的成功细节,能够成为完善本课的有用资源,当然要加以利用。
  
  三、 融进去
  
  融进去,就是要求评价者所提出的建议与具体行动策略,要能够融进教学者设计的基本框架。
  1.融进去,再次走向教学者
  走进去,看到的、待评的“常态课”只是教学呈现在课堂上的一种可能;跳出来,想到的、欲实现的只是教学的另一种可能。不论是评价者自身的教学经历,还是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片段,在对这一节课的评价与整合中,都要接近教学者的“最近发展区”,让他(她)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不要把自己多年摸爬滚打中形成的思想或者期望强加到教学者的身上,尤其不要把自己在课堂上也不能够实现的设想,强加给缺乏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
  2.融进去,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可能
  融进去,首先要求评价者所提出的建议、策略,要能够吻合教学者的教学风格,与其教学思路基本吻合,让教学者能够在原有基础上,适当调整,就可以达成。
  融进去,还要求评价者从心理上与教学者融合在一起,不要高高在上;要能够倾听教学者的声音,允许教学者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对评价者的评价做出认可、商榷和迷惑等相关的回应;要在互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实现融合。
  融进去,还要鼓励教学者(或者评价者)带着不同的声音,走进新的课堂,让事实说话。
  融进去,还要把学生可能发生的学习事件融进去,更要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可能。学生在这个班级所发生的状态,在另一个班级会不会发生?学生还可能会出现哪些状态?这些都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合到教学设计之中。
  
  四、提起来
  
  提起来,就是将教学设计提起来;将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将教学者的教学热情、教学自信提起来。提起来,是评价“家常课”的终极目标。
  1.提起来,再次定位评价者,努力提升教学者的教学自信
  评价“家常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者的自身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参加评比。因此,评价“家常课”要以激励、鞭策教学者提高自信、继续前进为基本目的,而不能为了展示评价者的才华,而压抑或者打击教学者的教学自信。
  2.提起来,无须面面俱到,但要有一点独到
  每位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每节课都会有独到的地方。
  正如于漪老师在上海特级教师培训班上所说:评课,要让讲课老师感到热乎乎,要把70分的课,评到80分、90分以上(指再次上课的时候)。
  提起来,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到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合理建构的高度,提升教学设计;可从课堂生活的角度,从生命、生存的角度,提升教材的教育定位;可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与最大发展的高度,提升教学交流的活动设计。
  总之,评价“家常课”,要能够将教学者的教学热情、教学自信点燃起来;要能够帮助教学者提升自我修正教学设计的意识,提升他们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水平。
  评价,只是一根拐杖。总有一天,教学者要能够扔掉这根他人递过来的拐杖,踌躇满志地走在充满自己教学特色的路上。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编辑 杜 锐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事实上,开发校本课程和创建学校特色虽是学校工作的两个方面,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因校制宜选准“点”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与社会事业,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为此,我校以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校本
1.教研组建设的自我分析  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从环境、教研组人员、教研组管理、教研组文化几方面对原有的教研组建设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危机的分析,找准本组建设的生发点。  2.让教研组回归教研  中小学教研组应是一个“学”与“习”的共同体。“学习”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教研组要成为教学“诊所”,凸显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与“习”。  第一,教学问题化。教师个人反思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筛选问
由于教师在年龄、学历、经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将教师分为四种类型:尝试期教师: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成长期教师:工作3-5年的教师;成熟期教师: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提升期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在打造研究型团队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层培养的方法,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一、 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师管理制度    1.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师目标导引制度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指导每一层级的教师努力
我校依据“文化、艺术共生共长,成事、成人相辅相成”的办学理念,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为学生的培养目标,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第三方”图书情报业务外包的涵义及内容,从图书情报业务外包的背景出发,对图书情报业务外包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图书馆实施“第三方”图书情报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我国的船舶工业也与时俱进,取得了较快地发展。本文将对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前言  船舶电气自动化设备是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船舶工业在电气自动化程度、性能和技术水平方面均有了较大地提升,很多设备的电气化水平已经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船舶航海安全以及航海能力的重要表现在于船舶设备运行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为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在2005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办学思路一“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导向,以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的系列技能进行深度开发,总结出了主体性学习指导技能、读书指导技能、组织讨论技能、语文语感指导技能等10项新技能。从技能的功能、技能的要素、技能的类型、技能的应用要点、技能的评价几方面建立了新的技能模式,并在这些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方式。    1.学习10项已有基本技能  每位教师都要在观看微格示范教材的基础上,对照每一项教学技能进行反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从电源防雷技术、天调网络的防雷技术、接收电线的防雷技术三个方面入手,对中波广播发射台防雷保护技术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促进新时期中波
分别采用电子轰击电离(EI)源和正化学电离(PCI)源两种离子源技术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测定白菜和苹果中苯丁锡、三苯锡和三环锡含量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