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读写结合的理想境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笔者在三年内分别三次执教《圆明园的毁灭》。很巧,三次执教都设计了读写结合内容。当然,笔者没有重复,而是进行了三次不同的设计,现将三次读写结合做一比较,为探讨读写结合抛砖引玉。
   一、即兴抒情,注重思想表达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丰富、内蕴深刻、激扬着爱国情感的篇章。初读,笔者就爱不释手,因为其激情澎湃,气势如虹;再读,爱又添上几分,因为其语言优美,字字珠玑;三读,已是欲罢不能,因为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读一次,有一次的感受,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次次叠加,层层上涌,便孕育了一节悲愤慷慨、激情喷薄的情感课堂。
   于是,三年前的第一次执教,笔者自然而然地作了这样一番设计:
   首先,课件出示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令人揪心的《江河水》;然后,我很卖力地模仿中国最具磁性的男声赵忠祥先生的声音,慷慨激昂地引述:“同学们,这座建筑宏伟的圆明园毁灭了,这座文物众多的圆明园毁灭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毁灭了!毁灭在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里,毁灭在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里!当你们现在面对圆明园遗址冰冷的雕塑,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么,请用你的笔把这些话写出来吧!”接着,当然是学生写完后的汇报交流,毋庸讳言。
   现撷取学生当场练习的两个片段,以飨各位:
   片段一:冰冷的大理石雕,就像一幅残缺的画,让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时刻铭记国耻国辱,提醒我们时刻铭记撕毁这幅画的帝国主义强盗。有朝一日,我们必将向他们讨还这笔血债!讨回他们抢劫的文物!
   片段二:面对着圆明园遗址,我真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出生一百五十年,我就可以拿着长矛,和英法联军拼杀,哪怕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我真希望我们中华民族快点富强起来!
   很明显,这节课的课堂练笔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抒发,课堂上营造了一个极佳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激情的喷发。至于语言的学习和内化几乎没有触及,此为憾事!
   二、仿写句型,注重语言形式迁移
   去年,第二次执教。笔者从文本语言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发现文章最典型的语言特征就是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于是,将文中的连接虚词“有……也有……有……也有……”进行凸出聚焦,让学生在阅读时,充分感受这种句式的整齐优美。
   然后,让学生接着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描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场景。这里也撷取两个片段,共赏:
   片段一:学校里,有高大挺拔的教学楼,也有宽阔的大操场;有供同学们读书的图书室,也有碧波粼粼的游泳池。
   片段二:超市里,有五花八门的高档电器,也有瓶瓶罐罐的油盐酱醋;有大大小小的文具用品,也有琳琅满目的化妆品。
   学生很好地运用指定词语写话,用词用语比较准确,句式也相对整齐。这不能不说是注重语言形式迁移的一种读写结合方式。但,明眼人一瞧,很快发现失之机械。
   三、“形神”兼顾,读写互动促理解
   今年,第三次执教,笔者又作了一些改动,试图既注重内容,又关注形式,同时力图体现“由读到写,又由写到读”之间的双向互动。
   细读之后,笔者发现第三、第四自然段是文本的重点,不惜笔墨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两段之间又有细微的区别,第三自然段着重描述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就像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圆明园建筑群图;而第四自然段则非常简洁地用一个句子表达了历史文物的众多:“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试想,建筑和文物是圆明园的两大宝物,为什么文物一处却这样轻轻一笔带过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作者没有掌握相关的详实史料?难道作者缺乏详铺细述的笔力?细分析,其实这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精心构思,是故意留下遐想空白的巧构精营。正因为这两处都是文本重点,所以需要进行一重一轻的处理,需要进行一实一虚的建构,需要进行一详一简的对比,需要进行一强一弱地呼应。正如建筑宏伟这一自然段是精雕细描后的工笔画,而文物众多则惜墨如金,只留下虚幻的一笔。
   可是,这些要让五年级的小学生懂得,何其难也!不让其懂,心又不甘!于是,又作了如下尝试。
   第一步,让学生先细细体会第三自然段的建筑宏伟。其一是展开,将“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一句一分为四:“有玲珑剔透的亭,有玲珑剔透的台,有玲珑剔透的楼,也有玲珑剔透的阁”,比较品读;其二是画出地名,有“海宁、苏州、杭州、蓬莱、武陵”,感受圆明园建筑集天南海北之大成,融诗情画意为一体,汇中外风景为一炉。而连接这些风景名胜的词就是“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由课文内容的学习,捕捉行文的形式。
   第二步,课件出示“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可能会是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已知反馈汇报,相对比较简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序》等,诸如此类比较知名的书画。教师暂可不必拘泥,一一应和。
   第三步,课件出示表格呈现当时的知名文物,然后让学生选取表格中的文物和特点,用上“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进行随笔练习。需要说明的是,表格中的文物分名称和特点两列呈现,一目了然,其目的是便于学生快速根据描述特点,从富余信息中找出相同语言句式的信息,寻找合适的对应分句。表格如下:
   表格中文物特点的信息量超过了句式所需信息,因此需要学生寻找对应的分句,进行适当的梳理和选择。
   第四步,学生反馈写话练习。教师随机点评,总体效果较好,学生都能寻找到合适的对应分句。
   第五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我们所写的替换文中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一句,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很快会感到:课文更简洁,自己写的更具体。
   第六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如果换上我们写的语段,感觉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两段内容,学生朗读品味后,马上发现这样写和前一自然段的写法重复了,重点反而不突出而觉得拖沓。一个难以把握和理解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毋庸置疑,读写结合是改良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因此,日常教学中,多一些比较研究,就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又切己所需的合适途径。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310030)
其他文献
摘 要:绵竹市南轩中学建于1930年,为宋代理学家张栻(号南轩)之故祠。校园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秉承“德艺齐修,学思并进”的办学理念,着力发展艺体特色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训练基地,“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连续九年荣获德阳市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以阳光体育、德艺双馨为教育特色的两朵校园奇葩竞相开放。  关键词:四川省绵竹市;南轩中学;德艺;一校一品  中图分类号
学习了《菜园里>(人教版一上识字二第3课)一课,你可以去菜园里看一看蔬菜丰收的情景,听菜农伯伯喜悦的笑语声,还可以给他们念一念课本上的“蔬菜儿歌”。这里再给你们介绍一首“蔬菜儿歌”:  小辣椒,真漂亮,穿红戴绿好模样:  韭菜长得像麦苗,又绿又嫩细又长:  西红柿,像灯笼,吃到嘴里赛蜜糖:  南瓜兄弟长得胖,熟了就换黄衣裳:  黄花谢了结个瓜,黄瓜清脆请你尝:  胡萝卜,有营养,多吃身体长得壮……
摘 要:上海市“强校工程”遵循“了解需求、找准短板、挖掘潜力、助力发展”的原则,借助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这一平台,体育学科高峰团队在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用与课题研究结合、与项目目标结合、与学校需求结合,通过教学互动、实践上课、文本交流、反思评课、推优展示、观摩研讨、技能培训、活动策划、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教研总结等方式,以“强校工程”巡展活动的呈现形式,助力上
摘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运动能力是基础,健康行为是关键,体育品德是保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无法脱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情景与学生状态等条件。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追求实效的体能发展、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和重在激发的运动兴趣,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系;培养;四有;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体育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重要问题来实施,并渗透模式的三大理念,落實“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点。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评价、教学过程等要素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体育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套餐”作文,就是围绕一个专题,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写作文。如“我和我的小种子”,孩子们写了播种、发芽、成长、比美等系列作文;又如“运动会”,孩子们写了挑战信、精心备战、精彩瞬间等系列作文。“套餐”作文有境、有情、有趣,内容丰富,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下面以“我和我的小宝贝”为例展示“套餐”作文的指导过程。    一、寻找“小宝贝”——引情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
这个类型的问题更多的是编排在数学奥赛内容里。现在在复习内容中出现,而且只是很小的一节,我认为,教材编排在此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这几个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也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策略也需要不断积累,但不管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特别是复杂的数学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树立一种意识——走一步看一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但这种讲授应是不越位的师生互动中的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教”既到位、又不越位,学生的“学”要到位、又不放任呢?我认为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空间,留出足够的余地,使教学
[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训练总是以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体会策略的作用,并有意识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最有利于引发学生不断深入的思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是学生最喜欢和最感兴趣的。在课堂教学中,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最近
摘 要: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拓展校园文化,让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拳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大推进了教育部和武管中心实施的“武术进校园”的进程。目前学校武术内容缺少的正是民间传统武术看重的根基和核心——攻防技击和功法练习。笔者全面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引入民间传统武术——赵氏擒拿,制定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武术进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间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