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模式及饲养密度改变对生猪生产影响试验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验证猪舍通风条件改善与密度变化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我们结合生产实践,选择日龄、体重较为接近的四组从产房转入的保育猪群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通风条件改善对提高生猪生产成绩是积极的,同时密度大小对生猪生产也有一定负相关影响,但小于通风影响程度。现就试验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一)对照猪舍(原猪舍)
  三门峡市某种猪场原猪舍采用全封闭高床猪舍,其猪床为塑料漏缝,下部是粪尿储存处,猪舍顶端配置吊顶。猪舍区隔成若干个独立封闭的小单元,每个单元舍内长24.5米、宽9.9米;若干个猪舍共用一个走廊,走廊外侧配置降温水帘,内侧设置入舍门和进风窗口,进风窗口底部高1.4米,宽1.0米、高1.0米;每个小单元猪舍末端配置2个中型风机(直径1.4米)和一个小型负压风机(直径1.1米),风机离猪床高1.0米;每个小单元猪舍均设置独立的通风换气设备,猪舍上部吊顶设进风口(图1)。
  (二)试验猪舍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试验猪舍将猪舍首端进风口改造成低端进风口,增加落地百叶窗,进风口底部高于猪床20厘米,进风口面积1米2;舍内吊顶冬季进风口移至首端走廊吊顶。猪舍末端所有风机高度下降70厘米,高于猪床25厘米(图1)。
  对照猪舍通风系统进风口、风机等设施、设备保持不变。
  (三)试验猪舍通风模式
  鉴于试验在寒冷季节进行,试验猪舍和对照猪舍均采取低风量通风,均启用小型负压风机,试验猪舍和对照猪舍均封闭猪舍首端走廊降温水帘进风口。试验猪舍启用走廊吊顶进风口,封闭猪舍首端进风口下部,开启进风口上部,使气流从走廊吊顶进风口经过猪舍首端进风口上部进入猪舍,沿着接近生猪高度流动,同时也避免冷空气刺激生猪,最后从较低端口(高于猪床25~135厘米处)出风。对照猪舍保持原通风方向,即舍内吊顶进风,从末端较高处(高于猪床100~210厘米处)直接出风。试验猪舍与对照猪舍通风模式见图1。
  二、试验时间与方法
  (一)试验时间
  试验在同一对试验组猪舍和对照组猪舍分别进行两次:
  第一次试验时间。试验猪舍于2017年10月1日进仔猪,11月19日开始出栏,生猪平均生长期50天,之后剩余部分未达出栏标准的保育猪,直至12月12日出毕;对照猪舍于2017年9月27日进仔猪,11月14日开始出栏,生猪平均生长期49天,之后剩余部分未达出栏标准的保育猪直至12月12日出毕。
  第二次试验时间。试验猪舍于2017年12月18日进仔猪,2018年2月8~12日大批猪出栏,平均饲养期55天;对照猪舍于2017年12月13日进仔猪,2018年2月11日大批猪出栏,平均饲养期61天。试验结束时间2018年2月12日。
  (二)猪群组成
  两次试验猪群基本按照生产前段(指哺乳仔猪生产阶段)产房产出断奶仔猪整群转入,其猪群组成情况见表1。
  从猪群组成数量看,第一次试验组比对照组猪群数量少,饲养密度小;第二次试验组比对照组猪群数量多,饲养密度大;两次试验四组猪群体重大体相当。
  (三)饲养管理
  试验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生猪均采取自由采食、饮水,并保持“一个不变,四个一致”,即饲养人员保持不变,始终为同一人进行饲养管理;饲料成分与营养保持一致;温度、卫生等日常饲养管理方式保持一致;通风强度与风机开启时间保持一致;免疫注射、消毒、治病用药基本保持一致。
  (四)数据记录
  试验初期与试验结束期,详细记录每批生猪入舍和出栏数量与体重;试验过程要详细记录每舍生猪采食量、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淘汰数量以及死亡猪、淘汰猪重量等,其中采食量以袋(25千克)為单位记录。
  三、试验结果
  (一)生猪平均采食量变化
  第一次试验结果(图2):试验组与对照组生猪平均采食量相比较,以20日龄为拐点,之前对照组平均采食量较高,至20日龄后试验组平均采食量反超,采食量上升较快。到试验50天左右,由于出栏应激,剩余生猪采食量陡降,1周以后试验组剩余生猪采食量恢复至出栏前,而对照组剩余生猪采食量则远低于出栏前。
  第二次试验结果(图3):试验组与对照组生猪平均采食量相比较,以24天(试验组入舍20日)为拐点,之前试验组平均采食量低于对照组,至20日龄后试验组平均采食量反超,采食量上升较快。到试验56天,由于出栏应激,剩余生猪采食量陡降,1周以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剩余生猪采食量均恢复至出栏前水平。
  两次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两次试验生猪采食量变化规律在出栏前表现一致,试验组采食量增速均在20日龄以后出现反超,说明通风条件改善增强了生猪体质,提高了生猪采食量;同时,出栏后两次试验组剩余生猪采食量均恢复到出栏前水平,说明通风条件改善增加了生猪抗应激能力。但对照组在出栏应激后剩余生猪表现不一,即第一次试验时对照组剩余生猪采食量没有恢复到出栏前水平,第二次试验时对照组剩余生猪采食量恢复到出栏前水平,其原因是:第一次试验时对照组密度大,造成生猪体质较差,抗应激力差,故采食量恢复较差;第二次试验时对照组密度小,其生猪体质较好一些,抗应激力较强,故采食量恢复较好。
  (二)出栏、淘汰及死亡情况
  试验组与对照组生猪数量变化情况见表2。
  1. 试验组与对照组横向(通风模式改善)对比分析
  第一次试验,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生猪出栏、淘汰、死亡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极显著。其中试验组比对照组合格出栏率提高18.78%,经过t检验分析,差异极显著,这是由于试验组饲养密度低于对照组,再加上通风条件改善,二者效果叠加产生了差异极显著效果。
  第二次试验,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生猪出栏、淘汰、死亡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显著。其中试验组比对照组合格出栏率提高5.70%,经过t检验,差异不显著。这是由于虽然试验组饲养密度高于对照组,但是由于通风条件改善,其改善影响大于密度影响,二者效果相抵,故总体养殖效果差异不显著。   2. 两次试验竖向(养殖密度变化)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试验组(通风条件均改善),对生猪出栏、淘汰、死亡进行卡方检验,试验组第二次试验与第一次试验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中合格出栏率降低5.98%,经过实验数据t检验,差异不显著。其原因是第二次养殖密度大于第一次,故合格出栏率有所降低;但是由于通风条件改善,对于密度影响有所冲淡,故总体养殖效果差异不显著。
  对照组(通风条件均未改善),对生猪出栏、淘汰、死亡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对照组第二次试验与第一次试验总体相比,差异不显著;合格出栏率提高5.65%,经过t检验,差异不显著。这是由于第二次对照组饲养密度小于第一次对照组饲养密度,故合格出栏率有所提高,说明密度在通风不佳情况下密度对合格出栏率也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小,这也印证了密度对养殖效果影响弱于通风条件影响。
  (三)饲料报酬变化
  两次试验中生猪消耗饲料总量与增重情况见表3。
  1. 生猪日增重
  由表3可知:第一次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头均日增重分别为0.257 8千克、0.232 0千克,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11.12%。第二次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头均日增重分别为0.305 8千克、0.262 8千克,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16.36%。两次试验生猪增重表现均明显,其原因是通风条件改善的产生的效果。
  2. 饲料转化情况
  第一次试验,试验组出栏猪净有效料肉比较对照组降低13.38%,节约饲料1 155.26千克,按照2.50元/千克计,节约饲料费用2 888.15元。第二次试验,试验组出栏猪净有效料肉比较对照组降低5.08%,节约饲料515.43千克,节约饲料费用1 288.58元。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通风模式改善对生猪生产有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促进生猪日采食量的提高,并且能够降低出栏应激对生猪采食的影响。二是可提高出栏率,两次试验出栏率分别提高18.78%和5.70%。三是可提高生猪生长速度,二次试验试验组生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1.12%和16.36%。四是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两次试验试验组分别节约饲料1 155.26千克和515.43千克,节约饲料费用4 176.73元。
  2. 飼养密度对生猪生产效果影响
  在通风条件不佳情况下,饲养密度对生猪生产效果影响大,呈负相关,密度越大,生产成绩越差;在通风改善后,饲养密度对生猪生产效果影响仍然呈负相关,但影响效果明显缩小。
  (二)分析
  由于试验组改变了原来通风模式,通风由猪舍走廊顶端经过猪舍首端进风口进风,加之负压通风机位置降低,迫使猪舍整个通风沿着接近生猪的高度流动,有利于改善生猪所处位置空气质量,从而促使生猪采食量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合格出栏率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进风口位置较低,对稀释舍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作用明显,故对生猪发病和死亡影响较大。而对照组由于从吊顶进风,空气沿着较高位置流动,通风对于生猪所在位置空气质量改善较小,故而生猪采食量较低,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同时,若饲养密度大并且通风不良,猪舍内空气质量差,氧气含量低,有害气体多,病原微生物多,很容易引发相关问题,造成生猪生产成绩差。
  (三)建议
  一是在封闭式高密度养猪条件下,要高度重视通风管理,改善通风条件,才能够获得理想生产效果。
  二是现代养猪应科学控制生猪养殖密度,切忌高密度养殖,否则极易影响生产成绩。
  (作者联系地址:李俊才 任飞要 罗尚先 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 邮编:472100;戚守登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472100)
其他文献
王倩茜  1985年出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现任某杂志编辑。  那扇门,门缝里插了几张小名片,大摇大摆,花花绿绿。名片们依次向下排队,有序的,嘲笑的,舒展着身子,打量着站在门口愣神的戚大娘。  戚大娘抬起手,用紧凑的节奏拍了几下门,门依然是密闭着的,不慌不张的。屋里没有动静,像一个陶瓷罐子,严严实实地封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戚大娘梗着一口气,久久才叹出来,她抬起手,软软地扯下名片,提着拖把转身,往楼
鱲鱼,体长四寸左右,侧扁,背部灰暗,两侧银白色,雄鱼带红色,有黑色斑纹,生殖季节色彩鲜艳。生活在淡水中。也叫桃花鱼。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  巨兽同时张开它的三十张嘴。吐出一些人又吞进另一些。满满的三十口。但它仍然不满足地张着嘴。一个男人在下行的钢铁传送带上奔跑,抢在巨兽的大嘴合拢前冲了进去。警报声以更快的节奏鸣响,密集的点状声音几乎要连成一根线。  看见那
黄姜适宜在鄂西北山区干旱地区种植。但由于黄姜前期茎叶生长慢、叶片小、封行迟,在与杂草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因此除草成为种植黄姜面临的第一大难题。采用化学除草,具有省工、高效的特点,但很多除草剂在黄姜地使用时,存在杀草谱窄、见效慢、控制时间短,或对黄姜生长有不同程度药害等缺陷。这些问题制约了除草剂在黄姜上的推广与应用,有的农户目前仍然采取人工除草。近年来,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高效选择性除草剂杜
北京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有2万亩,由于甘薯病毒病的危害,鲜薯亩产仅在1300千克左右,受害严重地块只长秧不结薯几近绝产。以往多采用种植脱毒薯苗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病毒病的发病率,但是针对后期田间侵染的病毒病植株,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探索病毒病田间防治技术,同时本着化学农药减量的原则,笔者开展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阿泰灵)、4%新奥甘肽水分散粒剂(新奥霉素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辖区内贫困农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是各级政府与部门当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短板”,尤其是在鄂西北山区,受环境条件限制,有的产业不太适合当地发展,有的产业虽然适合但投资过大、风险过高,有的产业见效太慢,有的技术难度高、市场容量小、价格波动大、农户难接受,因此可以选择的产业其实非常有限。为帮助山区贫困农户找到一条投入不大、难度不高、稳定可靠、见效较快的脱
编者按: 日本作家吉田修一,主要作品有《同栖生活》《公园生活》《恶人》《横道世之介》《同栖生活》《怒》等。之前在接受《小说界》专访时,他特意推荐了《白球白蛇传》,“故事和中国的《白蛇传》有关,不过是关于棒球的,不知道中国的读者会不会感觉陌生。”《白球白蛇传》选自《犯罪小说集》,为国内首发,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F车站位于夹在荒川与隅田川之间的一座广袤的河心岛上,是昭和六十年
【摘 要】本文针对白鹤滩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抓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不竭动力。本文就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白鹤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选择品种  可选用华容芥菜,该品种为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地方品种(图1),单株重1.5~2.5千克,一般亩产7 500~9 000千克。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或者选择华芥2号,该品种为杂交一代,抗病毒病,耐抽薹,秋季栽培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生育期60~80天;也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翌年3月采收。  二、育苗  1. 选择播种期  凡对冷凉气候条件要求较严格的大型或包心品种
我的故事起源于几张光盘。对于光盘,你们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可能已经很陌生了,但在那个年代,想看点儿国家不让看的东西,只能通过光盘。更早以前还要不方便,得依靠录像带。现在好多了,有个手机就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种格调的片子,想必见识过,因为吃不上猪肉的人总想看看猪跑,吃上了猪肉的人也想看看自己吃不上的猪跑起来有什么不同。既然我已经坦诚在先,诸君也不必感到太羞涩。  对于这种光盘,我还要作一个
白及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假鳞茎为我国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同时,白及在保健食品、蔬菜保鲜剂、酿酒、糊料及护肤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白及花色艳丽,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  一、生物学特性  白及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及栽培。白及多生长在高山、林缘或山坡草丛中,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有一定的耐寒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以中南和西南平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