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青少年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课堂教学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这个主渠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素质教育向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一个新课题来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他们动手、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及空间,要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要通过以创新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却是一个前沿课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感受。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因素之一。而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探究新知前,我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而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了富有情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题材,设计的题材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且符合儿童年龄特征,且内容蕴含着许多奇妙的知识。再加上天真、爱幻想是学生们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灵活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作探究是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合作探究的过程是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综合反映,又是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全面反馈的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优劣互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科学地设计、安排合作探究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信心和交流精神,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而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把许许多多的数学题隐藏在这多姿多彩的画面里,所以我们若能善于把握问题的实质,及时发起“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将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引入竞争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设立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引入适当的良性竞争,同时进行合理评价,不仅能使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激情,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分数、小数三者之间的互化时,我就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竞争小组,让他们自己探索这三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试验,再让各个小组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地又快又准确。比后,教师给优胜组适当地给予奖励。最后,教师再加以评讲小结。这一堂课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圆满落下了帷幕,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依然很高涨,纷纷相约课后再比高低。所以这一“竞”境的设置,使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了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我能”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主人” 的身份得到充分以体现,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四、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和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也是最能暴露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质疑,让他们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质疑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去培养学生的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完“年、月、日”这一内容后,我乘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书本上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而整百年份却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我刚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们也感到很惘然。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课后查阅并收集时间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结果第二天时,学生就带来了很多时间的有关资料,并且也附上了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的质疑不仅得到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五、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完“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后,我就依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如下练习:(42×□)÷(7×□)=6,(□×5)÷(□×5)=1。这样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得出多种答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訓练,同时,通过讨论又知道□里的数既要零除外,也要符合一定要求。因此,在练习中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也就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已不是梦想。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图形、图象动画的实时变换,更重要的是它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不但可以看到图形的立体结构,而且还可以更深入到不同层次,使深澳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给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这一探究活动为基础,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史实,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极其变化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此方面,我做了许多大胆有益的尝试。  一、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兴
期刊
初中物理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为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阐述了如何让学生适应新教材。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現行教材的前
期刊
科学课教学在小学被称为小科教学,也许在一些人的眼里不如语文、数学看似那么重要,但科学课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加强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各科知识的协调发展。  一、渲染课堂学习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既注重自身的外在的教学形象,也注重言语表达的简明、扼要、亲切。语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好铺垫。我认为,教师是教学的领頭
期刊
当下的中小学校园,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的学校(尤其是小学)仅有信息教师两三个或者更少,是学校中名符其实的“少数民族”,且大多是毕业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学校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多和美术、思品社会等学科合并成综合教研组,许多信息教师被繁琐的日常电教维护工作忙得团团转,工作之初的教育热情和理想日渐消磨殆尽。  名校集团化的春风让这些年轻的“少数民族”感受到了丝丝暖意。教育集团一般由两所以上的
一、數学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下一代,所以知识就是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现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提高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1、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