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如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除了专门开设品德课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教育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等品质。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第一,根据学生班级特点,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二,挖掘英语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训练学生良好素质。第三,善于利用学科教学过程的品德养成因素,适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英语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
  在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必须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多渠道实施的途径。也就是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除了专门开设品德课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或因素,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和因素,把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相信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教育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等品质。也就是说,教学渗透侧重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个性行为、良好品质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第一,根据学生班级特点,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久了,总会形成一些共性,有自己的班级特点。例如,笔者曾接手这样一个班级,上《幼师英语》课时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提问学生时也只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究其原因,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高,或对《幼师英语》一课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这是非专业课不重要或认为学来无用,不想学习,不想听课,不举手发言,不回答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从不举手发言,不回答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生知识之前,先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明确提出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例如,本学期要求掌握英语语音的正确发音及单词的拼读,熟读并能运用课堂50句常用课堂用语,会简单的对话,有了目标和期望,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也会跟着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所学习的内容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而且学生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学到教师对他所期望的程度时,学生自然会努力学习,而且不经外力控制,就会自动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我在教学中就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再次,采用民主型课堂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讲,多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讲授Reading时,我习惯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组负责一小部分内容,要求用中文解释,找出需掌握的短语并用例子说明,分组讨论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要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强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还不时地鼓励学生,对他们努力的结果给予肯定,使他们看到努力带来的进步。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就算有小小错误,我也会表扬他:“Good,come on!”;当学生认真完成相关内容时,我会表扬他说:“well done, I like your study ,Trust yourself!”总之,当学生稍微有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渐找回自信心。其实,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都有成功的愿望,中职生也不例外,甚者,在初中屡遭失败的他们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是他们增强自信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帮助其增加自信。
  第二,挖掘英语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训练学生良好素质。
  虽然英语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英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品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顺其自然,该出手时才出手,避免为完成任务式的强行渗透、生硬渗透;其次要有时间地渗透,一节45分钟的学科课一般只能利用3—5分鐘时间渗透,如果有20分钟集中渗透,就叫思想品德教育课了;最后,要灵活地渗透,教师可采用多种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探究法、游戏法等方法渗透,将品德教育的原理方法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避免呆板的说教渗透。下面本人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简单地阐述一下如何在《幼师英语》一课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
  例如,我在教学单词时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愉悦情感,营造一个轻松氛围。如:Unit1 的单词scarf,要求学生用scarf造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句子时,学生发言积极。I want to give my mom a scarf. I will buy a beautiful scarf to my sister. My grandma has an old scarf and she likes it very much. Any will buy a special scarf as his birthday present.…学生每造一个句子,我都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学得愉快且深化了所学知识,记忆了更多的单词。   又如,在学习Reading 时,我就让学生们讨论“Did you ever have any adventures during your activity? What kind of difficulties did you overcome ? How would you do when you meet with difficulties? 这些问题,或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之间互相扮演< Broken Voyage>的角色,让学生体会他们在遇到险情时是如何应对的,然后,我再做一个及时精炼的点评,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应该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不良的情绪状态。
  再如,英语教材中特别强调交际运用,而学生往往怕开口,因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比如胆怯、怕说错被人笑话等。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愉快、悦心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快乐地练习对话,轻松地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如:在学习英语2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 我设计了一组图片,选出三个角色(a stranger, a police and Sara),事先让他们准备好,上课时进行表演,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学习就有兴趣了,同时,让其他同学尝试着对话,那交际就自然开展起来,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且有助于学生自信的培养。
  第三,善于利用英语教学过程的品德教育因素,适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管理模式、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过程的品德教育因素,适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上课前,我们都有一个Duty Report or Free Talk,学生可以组织简单的英语对话、讲英文故事、唱英文歌、讲述国外的风土人情、身边发生的趣事等。我们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大胆地用英语阐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无论他们的表现怎样,但只要每个同学做了,其他同学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和赞扬,老师还会给出一个评价,期望以后不断完善。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用于表现自我和团结协助的能力,学生在自我表现中也证实了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又如,有部分学生总爱跟教师唱反调,有一些个性很强的观点,这时,我会引导或表扬他说:“你的思维很灵活,有很棒的口才,希望你能好好运用在学习上!” 其实,每件事情从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意义,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拿着“放大镜”从学生不良行为中挖掘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喜悦,树立自信,这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拉近心理距离,让教师的教育影响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再如,在学习Reading 時,句子The more I think, the more I feel I have a change. Secretly I’ve made up my mind to take good care of my things in the future and be a careful person.这句话说明了粗心大意的坏处,因此,我适时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让学生明白习惯的力量,提高认识,进而让学生明白“好习惯结好果、坏习惯酿恶果”,帮助他们树立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在学习《The Olympic Game》时,结合奥运精神“Swifter, Higher, Stronger”介绍运动员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拼搏的感人事迹。通过他们竭尽全力顽强拼搏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奥运会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精神并学习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力。
  英语虽然是一门外语,但英语教材中的许多人物,许多故事是训练学生和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好材料。教师要在英语的教与学中树立起良好思想品德教育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品德教育,把养成好品德的方法运用于英语教学过程,着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教师应该在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中,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提高学生各种认知技能、促使学生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 吴发科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作与管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喜好阅读的人,在博采、怡情的过程中可以长才,与人交流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为人处世行方思远、左右逢源;喜好阅读的人,时刻在与高尚的人对话,生活中总是开眉展眼、怡然自得,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孤单。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举足轻重。  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我们应该将“猜想”应用于小學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教猜想,学生学猜想,在“猜想——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的思维方式、解决
期刊
单纯性传授知识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自学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我所在的中学里我们几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情况是: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七年级学完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会有理数计算,“双基”能力较差;课堂上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
期刊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数学课程评价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的评价,数学作业的评价,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句话告诉我们,增加阅读量是让学生变聪明的好办法,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小学生从小进行大量的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了自己的心灵,充实了头脑,让自己终身受益。我曾经对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显示,有近2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式,即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的讲授新课;为了更好的,更快的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学习上失去了兴趣.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
期刊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一个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爱上英语。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
期刊
我们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我们的信息获得量多渠道,多内容,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也同样注入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传统单一的。课堂上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老师要传达的教育内容,通过多彩的图象、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
期刊
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教师要把课堂学习时间大部分都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因此,怎样在新的教学理论下构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时间有限的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高效结合,也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且做到的。以下笔者列出了现在初中数学常见的几个导致课堂低效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成因一:教师教学方式死板单一,方
期刊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让我们冷静地去审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效果不容乐观,能真正较好地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教师并不多,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处理不恰当,由此引发出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避免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因此我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