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课下预习课堂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纯性传授知识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自学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我所在的中学里我们几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情况是: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七年级学完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会有理数计算,“双基”能力较差;课堂上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考虑实际问题,逐步掌握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方式,怎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学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1.结合数学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联系一些数学发展的史话,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时,可先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史话:西方国家把这个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公元前六世纪完成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并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得到承认。而据《周髀算经》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商高有一段问答,其中谈到:“勾广三、股四、径隅五”,可见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和应用早于西方国家足有5个世纪。
  2.联系数学实际应用事例,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数学与建筑艺术的美妙结合——黄金矩形等等。这样通过引进数学应用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学好数学,用处有多大啊!
  二、注重学法,引导学生会学
  1.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学会自学
  (1)课前读一读
  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前想一想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课前说一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4)课前练一练
  往往每課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2.在课堂学习方面,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1)营造课堂民主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因此,课堂提问并不单独体现在老师问学生这一单向活动形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老师激疑、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这种多向活动形式上。在教学中,要多使用激励性、鼓励性话语,鼓励提倡学生大胆地讨论、质疑。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譬如,当学生提出有价值或有代表性的问题后,可以用下列激励性语言:“问得好!”、“非常棒!”、“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会思考!”、“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研究一下!”以及“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哪位同学有自己独
  特的见解?”等;对待思考得不正确的学生,要肯定其优点: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思考。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很不错,你已经非常接近答案了”或者“你现在越来越积极思考了,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表现得更好”等。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和看法,教师都要耐心解答和引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才能大胆提出问题,出现奇思妙想,培养出问题意识,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导入中好的设问如同向湖中投石,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教师若能创造性驾驭教材,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开讲时就创设悬念,适当置疑,学生就会激起求知欲望而“愿闻其详”。
  (3)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质疑
  教师要善于通过呈现诱导材料或创设诱导环境,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例如有的教师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就是通过不断设“疑”,令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来完成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使学生有疑可思、有问可提。
  (4)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一个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的产生,都经历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而猜想的过程就是向自己不断发问的过程。所以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3.课后复习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反思
  一是指导学生对每节课后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指导学生对阶段性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反思。不管哪一种归纳反思,都应当指导学生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对课堂学习进行认真地总结:上完一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解题方面学会了哪些数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探究?通过反思学习活动,使学生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高自我总结、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探究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情感和思维的积极性,由被动听变成主动学。
其他文献
本人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30多年的老教师,对农村学校初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差异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在数学课堂上不听课、刻意捣乱、不动手、课后不是很好的做练习、预习、复习等现象。都是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在教学的几十年里,一边教学一边总结研究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不良习惯成因和解决方法。  一、数学课堂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课  一节课中专心、注意力集中听课是
期刊
摘要: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为学生奠定一生中语文能力的关键。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原则,应在课堂对话中更多地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感情色彩的体验,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在写作训练中,要为学生打牢基础,为学生开启写作创作的光彩大门。基于对话、阅读、写作这三个方面,教学在总体上要适应学生更好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易接受
期刊
课堂师生交往行为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所产生的行为。通过数字化课堂观察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层面的关系体系,是由教学关系、情感关系、道德关系等多层面的关系所构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段。良好的课堂师生交往行为是符合绿色课程指标中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的。  一、所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觉得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减负”是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它向以往的“课堂不会课外补”的应试教育亮起了红灯。学生厌学现象也给基础教育中一些教学弊病敲响了警钟。为了不再有“误尽天下苍生皆语文”的指责,名师们的“情感教学法”“导读点拔法”“逆向思维法”“教学管理法”无疑都成了语文教师们效仿借鉴的法宝。我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正体现了上述法宝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也是新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育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鉴于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教学存在很大局限性。而微视频的出现,则可以为师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有力的辅助作用。本次培训活动,旨在同各位数学老师一起交流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实践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之一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初中英语教材的改革,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材内容的设置,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等诸多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设置与农村的生活貼近度较低  教材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使得课堂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而这种贴近生活是具有相对性的,它更加贴近城市学生的生活,而对农村的孩子而言,英语的一
期刊
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  1.选择“剧本”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和相对统一的教材,
期刊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喜好阅读的人,在博采、怡情的过程中可以长才,与人交流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为人处世行方思远、左右逢源;喜好阅读的人,时刻在与高尚的人对话,生活中总是开眉展眼、怡然自得,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孤单。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举足轻重。  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我们应该将“猜想”应用于小學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教猜想,学生学猜想,在“猜想——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的思维方式、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