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让我们冷静地去审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效果不容乐观,能真正较好地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教师并不多,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处理不恰当,由此引发出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能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避免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教师有必要科学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精彩的课堂生成而准备。
  一、教学起点预设——全面了解学生
  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面对我们的学生,在备课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对于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想法?对于设计的情境、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去思考,去操作?……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从而预设配套的调整策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教学《等比数列》之前,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已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银行存款得利息的感性认识,有大部分的学生知道存款的年利率,只是还没有学会具体完整的计算方法。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原来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等比数列的公式运用调整为自主发现、概括归纳得出计算公式。并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和补充。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去银行查询存款利率,假设两种情境(一次存2000元;每月月初存200元),组建学习材料;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概括、发现总结计数方法。正是由于恰倒好处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教师才能真正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以主观愿望束缚学生;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而不包办代替,使小组合作也达到了充分有效的效果。
  二、教学材料预设——整合丰富资源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如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练习题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树立整合资源的设计思想,把教材精华内涵和周边现实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真正为学生的数学探究提供蕴涵智慧、散发趣味的学习材料。
  在《有效数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充分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他们验证0.3是否等于0.30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两个相同正方形纸片,计算器等学习材料,并引导学生:“你们可以运用借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工具帮助你研究,也可以自己另想办法,还需要其他工具而需要老师帮助的及时提出来。”正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如此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沟通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学生依托这些材料积极思考、操作,而促成了课堂的精彩生成。
  三、课堂流程预设——弹性灵活调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虽然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突发的种种“意外”,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
  如《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教学中我设计“复习”“猜想”“验证”“练习”“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复习”我可以在新课展开之前进行,假如学生对特殊三角函数值、角的和差公式等已经掌握得很不错,这个环节显然多余;但如果在新课展开后,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甚掌握,妨碍新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再次铺垫。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于复习铺垫的内容只作为一个随时可用的板块,这样块状弹性结构的课堂流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也为数学知识的探究生成、体验感悟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四、学习方式预设——提供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究竟怎样的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哪些地方有必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这些值得我们在设计每一堂课中所思考和关注。以《椭圆》教学为例,课堂中教师只是提供了学习材料,设置了探索情境,适当地点拨,引导,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畅游在属于他们的学习空间,由圆的性质向椭圆进行大胆猜想——对椭圆性质的严密论证——对椭圆性质的总结概括,无一不是学生亲身所为。经过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究, “椭圆知识”已在学生头脑中呼之欲出,再经过学生的互相争辩,教师的简单点拨,感性的数学事实向抽象的数学规律之间的提升飞跃便自然而成。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学生,它是有计划的,又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況的了解。教师只有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对数学课堂生活进行充分地预设,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
其他文献
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  1.选择“剧本”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和相对统一的教材,
期刊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喜好阅读的人,在博采、怡情的过程中可以长才,与人交流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为人处世行方思远、左右逢源;喜好阅读的人,时刻在与高尚的人对话,生活中总是开眉展眼、怡然自得,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孤单。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举足轻重。  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我们应该将“猜想”应用于小學数学教学之中,教师教猜想,学生学猜想,在“猜想——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的思维方式、解决
期刊
单纯性传授知识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自学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我所在的中学里我们几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面临的情况是: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七年级学完了,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会有理数计算,“双基”能力较差;课堂上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筋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
期刊
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数学课程评价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课堂的评价,数学作业的评价,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句话告诉我们,增加阅读量是让学生变聪明的好办法,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小学生从小进行大量的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了自己的心灵,充实了头脑,让自己终身受益。我曾经对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显示,有近2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式,即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的讲授新课;为了更好的,更快的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学习上失去了兴趣.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
期刊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一个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爱上英语。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
期刊
我们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我们的信息获得量多渠道,多内容,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也同样注入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传统单一的。课堂上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老师要传达的教育内容,通过多彩的图象、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很大的优势。
期刊
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教师要把课堂学习时间大部分都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因此,怎样在新的教学理论下构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时间有限的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高效结合,也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且做到的。以下笔者列出了现在初中数学常见的几个导致课堂低效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成因一:教师教学方式死板单一,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