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古典诗歌的“情脉”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is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灿若星辰。每每捧读,感人至深。丰富的诗歌资源本为语文教学搭建了绝好的平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始终是一个瓶颈,很难突破。如何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呢?我想可以回到诗歌本身,从诗歌的灵魂——“情感”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读诗、爱诗,甚至写诗。“情”,仿若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正是一幅书写“情”的长卷,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脉”,遂成诗歌教学的关键。
  闻一多先生说过:“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我们成功解读这首诗的关键。下面从诗歌情感入手,分析解读鉴赏诗歌的几个角度。
  一、万水千山总是情——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诗言志,词言情”,斯人已逝,如何解读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把握。
  1.看时代背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与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如不介绍作者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作者写这首诗歌的良苦用心。不了解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以及其连生命和妻子都旦夕不保的愁苦内心,是不会理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不了解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多大的危害,也就不能明白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悦之情。
  2.看诗题,看词牌。某些诗歌,题目已经明白无误地写出了作者的情感,比如《春夜喜雨》《代悲白头翁》《在狱咏蝉》《田园乐》等。宋词的词牌名,取诸曲子,如《竹枝词》《苏武令》其声凄苦,《雨霖铃》其调哀怨,《六州歌头》《水调歌头》系军乐其声雄壮,《念奴娇》《贺新郎》曲调奔放。看其词牌名,差不多能确定词本身的情感基调。
  3.看作者,看流派。看作者,李白浪漫,杜甫深沉,苏辛豪放,易安婉约,“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按流派分,可分为花间体、柳永体、易安体、东坡体、稼轩体、白石体等。就是同一个作者,经历时代不同,词风也不一样,比如李煜亡国前后、李清照渡江前后,词的境界和风格有很大的变化。
  4.看色彩。一是自然色彩。一般来说,一首诗歌色彩斑斓,表现的是一种轻快悠闲的情绪,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二是感情色彩。比如“欢”、“乐”、“喜”、“闹”等是表现喜悦的,“残”、“惨”、“愁”、“寒”、“冷”、“病”等是表现愁苦一类的。
  5.找诗眼。诗眼往往讲究“一字传神”,它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云破月来花弄影”、“野渡无人舟自横”中“闹”、“绿”、“敲”、“弄”、“横”这些字“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诗意立刻流动起来。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理解诗歌的典型意象
  举凡古典诗歌,都会有一些典型的意象,这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特定的物象上,久而久之这些物象就积淀了特定的、人所共识的内涵。月乃思乡、星可传恨、水能寄愁、花堪解语、柳引离愁、红豆相思、梧桐凄苦、梅兰竹菊性本高洁、杏花春雨总关江南美景、晓风残月最合离情别绪,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些典型意象的运用,不仅使诗歌表达简洁,且意味深长,真正达到了言约意丰之境。
  意象还可叠加使用,由此形成典型环境。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短短22个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萧瑟秋意图,夕阳西下,秋意渐浓,凄冷西风中,只有疲倦的瘦马和漂泊的过客相依为命,最后笔锋一转,“断肠人在天涯”。有了上述十个意象的烘托,羁旅之愁意境全出。柳永的《雨霖铃》,以“寒蝉”、“长亭”、“骤雨”起头,“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人离情别绪的意象结尾,不需多少笔墨,即形成一幅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凄清画面。
  三、道是无情却有情——品味诗歌的特殊意境
  意境系诗人主客观世界的高度融合,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世界与客观现实通过某种相似点相互叠加、相互交融而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全新艺术境界。
  1.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满怀诗情的诗人看到契合自己心情的意象,心灵的弦被拨动,笔下诗意也就喷薄而出。如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只要眼睛看到一草一木,都会联想到山河沉沦、国破家亡之痛,这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再突接一句“天上人间”,一个无颜见父老、无颜见祖先的亡国之君那种懊悔、伤心、绝望的心情跃然纸上,让人唏嘘不已。
  2.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诗人先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可“眼前无景道不得”,后遇到合适的意象后,将自己的主观感觉、主观愿望醍醐灌顶似地倾注于内,借对客体的描写而说出。《红楼梦》中贾雨村咏月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把自己的凌云之志借咏月表达出,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难怪甄士隐评价说“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
  3.情景交融,诗中有画。中国文人历来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田园诗为个中翘楚,“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深有禅味。
  4.天人合一,探究本真。某些诗歌,已经跳出了狭小的本我的境界,提升至对人生哲理的探问。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若能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从个人的不幸,提升至对天下寒士的人文关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交换。《红楼梦》中,香菱的三首咏月诗为何最后一首独好,是因为有“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一句,嫦娥为成仙而与后羿分离,想来其凄苦内心与世人别无二致,借嫦娥一问,写尽人间分离之苦。
  四、别有幽愁暗恨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波澜
  诗歌本是有情物,而诗中的情感通常又会呈现动态状,这正是诗人的情感波澜所致。为了表达情感的波动,诗人往往会运用一些特殊的写作手法。
  1.峰回路转法。戏剧往往在最高潮处突发转折,这种情况在诗歌里也常见到。辛弃疾《破阵子》,描写了一位将军沙场秋点兵的景象,发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烈情感,后接“可怜白发生”,诗意戛然而止,满怀豪情顿作一声叹息,南柯一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即从上下几千年、绵延几千里的宏大时空写起,将年少得志的周郎和“早生华发”的“我”对比,最后一句“人生如梦”,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慨。
  2.对比强调法。将两件联系原不紧密的景象放在一起,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对社会的不平进行控诉,产生“蒙太奇”的奇特效果。
  3.意象反用法。“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到了李煜的眼中,却都成了一个个辛酸的回忆,没完没了地涌上心头,愁如春水,连绵不绝。“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绝美的春色,因“红酥手”的离去,在陆游的心中却全成了哀思。
  4.叠词铺陈法。叠词用得好,情感的铺陈有如排山倒海,将读者淹没。如陆游《钗头凤》上下阙两句“错错错”、“莫莫莫”,直抒胸臆,无半点修饰,情感反而达到如决堤之水的效果。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对叠词,加重了语气,增强了情感分量,营造了笼罩全篇的悲苦基调。
  5.时空交错法。通过梦境、幻想等时空交错的手法,突破了诗歌按客观时空反映生活的局限性,超越了生死界限,从而特别具有艺术感染力。苏轼《江城子》通过在梦境与亡妻会面,描写了作者柔肠百结、缠绵悱恻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平日里根本无法表达出来的情感,实乃怀人佳作。
  古人云,读书需“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诗歌教学亦不例外。如果我们语文教师都能认识到把握“情脉”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绪、感知诗的情感、体悟诗的情味、领略诗的情怀,那么诗歌教学的改观也并非难事。
  (作者单位:绍兴县工业学校)
其他文献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同时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从仕到隐的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主题的巅峰之作。欧阳修甚至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对于文中“复驾言兮焉求”一句,两个版本的教材均将其中“言”字注释为“语气词,无义。”既是无义的语气词,当然可以在理解和译文时忽略不计。但是我们知道,“言”本身作为指事字,其最本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环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中,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时刻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们在通过言语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同时,也常常运用非言语行为将信息输送给对方。有关言语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交际中,约有37%的内容靠非言语行为表达。这就是说,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人们的交往仅仅局限于言语,那就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人
最近在教材中读到了两篇欧阳修的文章:《六一居士传》《与尹师鲁第一书》。在对两篇文章进行分析时,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欧阳修在对待“酒”的态度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其官场心路的一个变化。  为了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我又找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与这两篇文章一起构成一个系列,以这三篇文章中的“酒”为线索来分析和探究欧阳修一生的官场心路历程变化。因为按照写作时间排序,《与尹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预设方案。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起始年级开展了导学案模式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减负增效;三是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关于教研活动——在看与被看中成长  重拾教研活动这个话题,对于曾经的教研员来说,感觉既陌生又亲切。什么是教研组?我的理解应该是引领同伴开展互助合作的最亲密的组织,是有着共同专业话语体系的归属地。在这样的一个组织里开展活动,目的只有一个:相互建构,共同成长。它应该是一种教师有需求、有投入、有体验、有感悟的活动方式,注重教,更注重研。但就目前的很多学科教研活动来说,还常常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演员塑造的胡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适对中药黄芪的功效深信不疑。  1920年,胡适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能完全见好。后来幸得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陆先生以黄芪为药医好了他的病。时隔不久,胡适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两眼都无法睁开,众医均束手无策。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他的病。也就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他渐
近期,美国癌症学会在肿瘤学顶级期刊上发布了癌症一级预防计划。一级预防就是没有患癌的人如何预防癌症。该报告指出,很大部分癌症可以预防,很多危险因素可控。  报告指出,主要的癌症预防干预措施包括控烟、限酒、控制体重、健康饮食、运动、预防病原体感染、防晒、减少医用放射等,其中控烟是头等大事。  1.控烟  報告指出,烟草使用仍然是癌症和心血管病的首要发病原因。  1991年以来,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
在群芳竞艳的古代诗歌百花园中,有一朵小小的奇葩,这就是谐趣诗。它虽然流传下来的数量不多,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它不仅能充分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灵活精巧,也能充分体现出诗人们的心灵妙运,因此,一直为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所喜爱。  古代谐趣诗主要有嵌字诗、回文诗、顶真诗、拆字诗、联珠诗等形式,下面试分别进行例析。    一、嵌字诗    嵌字诗是在诗句特定的位置上嵌入一些特定的字词,从而形成某种妙趣。
军事演习是军事训练实战化的基本载体和实现途径,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层次。它通常采用“敌我”双方激烈对抗的形式,来预演未来战争。军事演习全方位提升军队的实战能力,对遂行未来战争的兵力部署、战法运用、指挥协同、综合保障等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地检验。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军演,每年组织的演习不计其数。这些演习不仅吸引军内外人士的关注,也引发出对演习到底离战争有多远的思考。历史上大量生动的战例表明,演习与战争有着
“一开始,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但现在,我十分确定,是我丈夫,他想要把我逼疯。”  哈里·伯恩斯坦医生点了点头,片刻停顿之后,他认真地记下病人说过的话。  “他并没有刺激我,但他老是让我怀疑,我自己的心智是不是还正常。而且,他是故意这么做的。”  帕特茜·兰道夫边说边转过脸来,看着她的医生。尽管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哈里将办公室的灯光调暗了,依然能看见帕特茜满含泪水的双眼。  “你很难过。”他用和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