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教研活动——在看与被看中成长
  重拾教研活动这个话题,对于曾经的教研员来说,感觉既陌生又亲切。什么是教研组?我的理解应该是引领同伴开展互助合作的最亲密的组织,是有着共同专业话语体系的归属地。在这样的一个组织里开展活动,目的只有一个:相互建构,共同成长。它应该是一种教师有需求、有投入、有体验、有感悟的活动方式,注重教,更注重研。但就目前的很多学科教研活动来说,还常常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低效性。
  学校组织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四位老师同时讲一篇课文,课后组织了一名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其他教师互动评课。我觉得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教师的成长。同课异构,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并由此打开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观课,对教材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并且在彼此的参照中,能删繁就简,选优汰劣,从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执教者来说,自己的不足与长处在相互的关照下更加明显,在冥思苦想不断改进,努力切割和摒弃教学的缺陷,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此,无论是听课还是上课,只要你有所思,你肯定会有所得。
  二、关于听评课——爱他就是爱自己
  听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评一堂好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只有乐听,乐评,会听,会评,才能得到这种享受。而且听评课也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
  我思故我在。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也许是上课教师的构思或者设计,也许是上课教师对细节的一个处理,甚至可能是一句机敏的话语,一个得体的动作都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吴老师自由热烈的互动型课堂和教学设计上的亮点,殷老师静静倾听的姿态和以学定教的问题探究,柯老师的亲切教态温和眼神,以及简洁明了的目标定位,还有张老师课堂上艰难的成长足迹。在听课中,你只要用心参与,你会发现很多,收获很多。
  评课亦是如此。借用王菘舟老师的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因为,我们在评论课的价值取向时,考量的其实就是自己所秉承的课程宗旨;我们在评议课的实施策略时,反观的其实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我们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就是自己所信奉的效率内涵。
  因此,我们在听课中,一是课前要带着关心去关注教师的课,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关心他就是关心自己;二是课中要带着观察去审视老师的课,观察他就是反观自身;三是课后要带着建议去评析老师的课,改进他就是改进自己。
  三、关于上课——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
  四位老师的课,苏老师分别用“我思故我在”、“我新故我在”、“我实故我在”、“我进故我在”做了全面点评,其他老师也做了补充,可以说这四个课堂呈现,风格迥异,特点鲜明。
  上海卢湾区教育学院郑仲瑜老师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一堂课是否成功,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你的学生现在何处,你要把他们带到哪里?二是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三是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其实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教学过程和方法是否合适,目标是否达成。
  你的学生现在何处,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上课前必须追问的第一个话题。唯有廓清了这个话题,我们的路径才可能正确,方法才可能对头。在这一点,殷老师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吴老师的多方位主题解读,显示了教者的深层思考和教学智慧。此外,其他几位老师的音乐造境、方法点拨、情节比较、朗读指导、标题辨析等,或成功或缺憾,也显示了教者在教学过程和方法方面做的努力和尝试。以上这两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直很喜欢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对文本的解读,老师走多远,课堂就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其实,引领学生、决定课堂的,不仅仅是文本解读,还有你的思想高度,你的学识广度和你的专业深度。因此,最后特别想用一句话来共勉:为了让孩子走得远,让我们自己走得远些,再远些!
  (作者单位:台州市玉环县玉城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五四”时期的小说家中尤以鲁迅先生实现了启蒙思想家和富有创造性的小说家之间的完美结合,他以无可比拟的震撼力量影响和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表现出理性的巨大力量。笔者试以叙事学的方法,从其小说的场景、内容和话语的繁复处,重新审视《祝福》理性融进形象叙述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繁复”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概念,它是指叙述频率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种修辞手法和叙事方式。杰拉尔·日奈特认
庄子的文章有着汪洋恣肆的想象,奇谲隽永的寓言,独特深刻的思想,向来以难解著称。然而两千多年来,阅读者从他的博大浩渺中,总能够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东西,在会心一笑后穷追不舍,往往有欣然忘食的愉悦。而作为《庄子》总纲的《逍遥游》,更为人津津乐道,起笔直写大鹏翱翔于浩茫辽阔的天地,先声夺人。它仰望苍天,无边无际;俯视人间,一无所见。这个极度夸张的寓言创造了大鹏展翅的澄明境界。  大鹏颠簸沧溟,扶摇青天,
民间传统歌舞艺术的瑰宝——安徽花鼓灯在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花鼓灯艺术起源于夏代,发展于宋代,明清时期盛行于世。花鼓灯的音乐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集民间综合艺术之大成,熔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炉,素以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奔放、姿态优美、表演细腻、富有艺术魅力而著称,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每逢传统佳节、庙会、农历节气和五谷丰登之时,人们都会梳妆打扮一番,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形
3月3日至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开幕  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8人,实到2149人,符合规定人数。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汪洋、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说好了七点半在酒店的餐厅碰面,大家一起吃早饭,然后出去逛逛,结果,我发现我是最实诚的那个。早饭都快吃完了,那三位也没见人影。其实我早该想到是这种情况的,上大学的时候,这三位就没有守时的习惯,我以为这些年的历练能让他们改变一些呢——是我想多了。  艳秋是我们大学时代的系花,那时我们俩一个宿舍,好得形影不离。现在想想,她之所以那么喜欢和我在一起,大概是两个原因:第一,我不算太丑,跟她在一起不会让她显得
无论是羁旅不归的迁客,还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对这方土地都有一股浓浓的情思,那就是乡思。  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一样的,但不同人的不同经历,使得他们对这种感情的表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首先,感情的触发点不同。作客他乡者的思乡之情,在平时自然也存在,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媒介,就很容易爆发,甚至一发不可收。总的来说,引发作客他乡者思乡的媒介主要有以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同时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从仕到隐的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主题的巅峰之作。欧阳修甚至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对于文中“复驾言兮焉求”一句,两个版本的教材均将其中“言”字注释为“语气词,无义。”既是无义的语气词,当然可以在理解和译文时忽略不计。但是我们知道,“言”本身作为指事字,其最本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环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中,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时刻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们在通过言语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同时,也常常运用非言语行为将信息输送给对方。有关言语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交际中,约有37%的内容靠非言语行为表达。这就是说,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人们的交往仅仅局限于言语,那就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人
最近在教材中读到了两篇欧阳修的文章:《六一居士传》《与尹师鲁第一书》。在对两篇文章进行分析时,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欧阳修在对待“酒”的态度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其官场心路的一个变化。  为了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我又找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与这两篇文章一起构成一个系列,以这三篇文章中的“酒”为线索来分析和探究欧阳修一生的官场心路历程变化。因为按照写作时间排序,《与尹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预设方案。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起始年级开展了导学案模式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减负增效;三是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