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道德善恶观探究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在“自由本性”的基础上,从自由意志、道德律令出发,指出善恶概念既不是来自于人们头脑中理性的先验假设,也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材料,而是存在于道德法则之中并由道德法则所决定的.因此,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对道德律令的遵守和服从就是道德上的善;反之,如果违反了道德律令便是道德上的恶.康德并没有直接论述道德善恶,而是从逻辑可能性、实然和应然三个层次出发对道德善恶观进行了阐释.康德提出的人的本性中具有“向善的禀赋”和“趋恶的倾向”的道德善恶观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也体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光明前途.
其他文献
探究同伴关系与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之间关系的方向性.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天津市南开区某小学一到五年级138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前后进行了两次数据采集,间隔为8个月.采用同伴提名测量儿童的同伴关系,并以社会偏好作为同伴关系的指标;班主任通过问卷报告儿童的反应性和主动性攻击.结果显示:(1)社会偏好与儿童的反应性攻击相互负向预测;(2)社会偏好负向预测儿童的主动性攻击,但主动性攻击并不预测其社会偏好.研究结果对揭示同伴关系和攻击行为关系的方向性有理论意义,对不同类型攻击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有实践价值.
国家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对其他哲学进行批判超越的基础上,对自己过往的哲学信仰进行了清算,澄明了自己的理论,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论述了其国家观.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前提下科学详尽地阐释了其国家理论:国家的产生、本质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准确理解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群众推进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回应人民呼声,将群众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尊重群众首创,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创新精神;积极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多次在讲话、座谈、回信中围绕青年奋斗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青年奋斗观.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内涵要义在于教育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具有崇高奋斗理想、高强奋斗本领、主动奋斗担当,内在表现为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驱动性和内生性的统一、先进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其哲学意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合力观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旨归.
正义社会的稳定性问题是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中的根本问题,也是罗尔斯转向《政治自由主义》的关键问题.罗尔斯式的稳定性不应简单地被理解成一个与道德证成无关的实践性问题,而应被理解为一种关乎个体欲求系统动态平衡的内在稳定性,其关键因素在于规范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观念是否能够产生出一种自我支持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罗尔斯式的稳定性在政治哲学概念地图中的丰富内涵及独特意义.
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以空间生产为核心,这一进程以一种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形式在资本逻辑与城市发展之间构造了一种联姻关系.近年来,以资本批判为理论基点而展开的人类城市社会生活批判主要在于揭示这一物化逻辑,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却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遭遇与生存困境.在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视域中,“白日梦”表征着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改造之梦”,透过内蕴着人类主体内在超越性的“白日梦”,可以明晰资本逻辑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主体性的侵蚀.本文旨在从城市化这一客观进程出发,分析城市作为人类生成“白日梦”的场域以及遵循现实原
党的历史蕴含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主题与媒体融合新视域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从高校党建、教职队伍、大学生群体三个层面,探析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包括加强百年党史的思想指引、适应新兴媒体舆论与工具属性、发挥传统媒体优势、构建党史学养环境,进而强化主流舆论,使大学生知史爱党,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成效.
在欧洲近代的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人具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某些权利——自然权利,如自由和平等.该思想具有进步性,但在对这些权利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时,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只能诉诸一些神秘的、抽象的论据,这又让自然权利思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探求论证自然权利的合理路径,能够为自由和平等等人类社会基本价值提供科学性支撑,并使其具有新的内涵.而要为自然权利的内容提供真正的合理性支撑,必须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实现论证路径从唯心到唯物、从抽象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的三重转换.
以中国儿童青少年为样本,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究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共纳入62篇文献,获得126个独立效应量,包含被试111117人.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层面、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类型和社会发展的调节,其中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类型、被试群体和地区分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社会经济地位不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本体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意义上使用了“纯粹经验的方法”这一概念,对于整个唯物史观克服历史解释的两难困境起到了关键作用.“纯粹经验”的本体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人在历史中生成自身的实践,因而“纯粹经验的方法”所确证的“前解释”的历史前提之中才存在上升到历史科学的通路,也为唯物史观建立一种历史解释的开放循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