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康德针对知识上的独断论、怀疑论和价值上的狂热与相对主义所做的理性批判工作,阐明了康德对实践法则的分析和纯粹实践理性相关问题的论述,辨析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学说。结合《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以下或简称为《宗教》)的解读,梳理了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改恶迁善”问题。初步得出结论:康德的理性批判计划清楚的区分了理性的思辨运用和实践运用,但在其体系内部,“先验哲学的体系”和“道德形而上学”有着思想的内在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到对《宗教》一书的读解,也关系到对康德“改恶迁善”问题的理解。 本文第一章分析了“善、恶”观念以及它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理解方式,特别是古希腊哲学所论的“善、恶”,指出了康德哲学中,“善、恶”作为实践理性的对象的论述方式。第二章概述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并梳理了康德的“先验自由”观念,论证了“实践自由”的可能性;论述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善、恶”观念的先天规定;描述了“道德神学”的观念和“道德形而上学”。第三章解释了什么是所谓“改恶迁善”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在康德哲学中的意义:结合对康德的形而上学学说的分析,提出了“先验哲学”和“道德形而上学”之间的某种理论紧张。第四章基于“善、恶”是“实践理性的对象”之规定,分析了康德对“道德法则如何注入人心”的论述、在《宗教》中对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