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铂应用于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化疗的安全性评估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中使用洛铂腹腔化疗对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病例分配随机表分为腹腔化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腹腔化疗组术中采用洛铂40 mg进行腹腔化疗,术后行FOLFOX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手术后予以FOLFOX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后、静脉化疗后的血细胞和肝肾功能。

结果

腹腔化疗组和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2.1±11.8)h和(68.7±13.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有6例(10.9%和12.5%)出现切口脂肪液化(P>0.05),均无全身感染及腹腔内感染发生。静脉化疗过程中,两组分别有42例(76.4%)和40例(83.3%)出现恶心呕吐,38例(69.1%)和29例(60.4%)出现便秘,4例(7.3%)和5例(10.4%)出现腹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或在化疗结束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无论是手术后还是化疗结束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肌酐浓度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进展期结肠癌术中使用洛铂行腹腔化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腹膜肿瘤播散是进展期胃癌转移或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最常见的类型,患者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复发的临床症状,其中位数生存期仅约4~6个月,预后极差。既往,一些辅助性化疗方案虽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血浆-腹膜屏障"作用,全身性化疗对于腹膜转移复发收效甚微。有鉴于此,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全身性与腹腔内联合新辅助化疗(NIPS)治疗胃癌腹膜转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静脉内与腹腔内给以紫杉醇,并口服替吉奥(S-1)的联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显著升高(大于50 μg/L)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原发灶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肠腺癌患者125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血清CEA水平,将全组患者分为CEA正常组(低于5 μg/L,721例)、CEA升高组(5~50 μg/L,408例)和CEA显著升高组(大于50 μg/L,121例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EK-6在的表达及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36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胃黏膜组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MGC-803、HGC-27及AGS)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的NEK-6表达情况;选取NEK-6表达水平最高的胃癌细胞株进行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并观察利用s
目的应用DNA甲基化芯片检测胃癌组织基因组甲基化情况。方法采用甲基化DNA免疫沉淀方法(MeDIP)结合DNA甲基化芯片对6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甲基化情况分析,寻找启动子区域和CpG岛中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并通过Gene Ontology分析和Pathway分析了解这些甲基化差异基因的功能。结果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于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差异基因有113个(如SHP1、FGF8和CS
派出所名称:福建省大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  建所时间:1952年。  辖区状况:派出所所在的大田县均溪镇系大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辖区面积140.38平方公里,辖31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93281人,流动人口81916人。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35人,辅警21人。  荣誉: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公安派出所、三明市优秀公安科所队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  福建
期刊
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是胃肠外科医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掌握结直肠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对许多胃肠外科医师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新药物的不断出现,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氟尿嘧啶药物为主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在当前的各种指南和规范中,Ⅲ期结肠癌是辅助化疗的指征,而Ⅱ期结肠癌是否需要接受辅助化疗尚无定论。另一方面,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则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新辅助治疗后的直肠癌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2014年1月间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标准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60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记录患者神经毒性程度,并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第10天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发生1度神经毒性患者17例、2度42例、3度1例,无4度及以上神经毒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起病隐匿且急骤,其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存在局部或全身的高凝状态,但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很难诊断此类疾病,并且患者自诉的症状与体格检查常不相符,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常常延误诊治甚至误诊。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良好预后依赖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血管的及时再通等,尽管随着CT血管成像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对肠管生机活性的判断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判指标。本文总结分析近几年来关于诊断急性肠